王瑩
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尤其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也因材而異。經過教學實踐中的嘗試和積累,本人將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總結歸納,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小學語文課堂重在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以本為本,及時復習舊知并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領悟尤為重要。例如,我在教學《春雨》時,采用溫故知新的導入方法來提問:“哪位小詩人愿意為大家吟一吟上學期所學的小詩?”如此一問,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吟詩,他們個個深情款款,無比投入,整個課堂儼然一個詩會。抓住這個契機,我再次提問:“誰能介紹一下這些小詩的作者?”經過質疑思考,學生們得出了詩人均是唐代的結論,此時,我便以一句“今天老師要帶著小朋友們再次走進唐代,認識一位新的詩人朋友”成功導入了新課的學習。在對古詩的熱愛以及對唐代詩人的向往的牽引下,學生熱情飽滿地學會了杜甫的《春雨》,同時又對唐代詩人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二、“設疑引趣”導入法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谛W語文課堂中,通過設置疑問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為互動高效的課堂搭設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動力。如教《會走路的樹》時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們見過的樹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答:“高大的、站在公園里的、結滿果子的……”師:“有一棵樹跟小朋友們說的都不同,它會走路,你們說奇怪嗎?想知道它為什么會走路么?快走進課本認識這位會走路的小樹朋友吧!”這段富有童趣的談話式導語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得學生打開了思維的大門,迫不及待地去尋找答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
三、“懸念設計”導入法
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始時巧妙地創(chuàng)設“懸念”,將會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不斷追求、探索知識的動力。如教《開天辟地》一課時,向學生介紹:“世界上的每個國家?guī)缀醵加凶约旱膭?chuàng)世紀傳說。西方人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了男人亞當,然后又用亞當?shù)囊桓吖莿?chuàng)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類。而我們中國人則認為世界是由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盤古被譽為‘開天辟地的神,那么在神話傳說中,盤古是如何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出世界的呢?希望大家能從今天的課文中找到答案。”懸念的設置,首先將學生帶入了故事情境中,而由懸念帶來的疑惑推動著學生的好奇心,使得教學目標得以鎖定,學習思維得到擴散。
四、“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法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讀來讓人感受到美,體會到文章蘊含的美感。如在教學《煙臺的?!窌r,為了讓學生對大海更加憧憬,講課伊始,我播放一段大海的視頻,幫助學生領略大海的無窮魅力。視頻播放時,我配樂解讀:“透過云的縫隙遙望大海,還是藍的,天也是藍的,仿佛海與天融為一體了。海灘上玉屑銀末般的細沙,金燦燦,亮閃閃的。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著、追逐著奔向岸邊。夕陽西下,隨著夕陽光芒的漸漸收斂,海面也漸漸平靜下來,我想它是睡著了吧。”孩子們深深地被大海吸引住了,他們投入地看著、聽著,仿佛真的來到了大海邊。這時,我再抓住時機點題:“煙臺的海是不是也這般美麗呢?快跟著老師一起去游覽吧!”孩子們的思緒一下子飛到了煙臺的大海中,不知不覺,他們已經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對文本的閱讀中。
五、“謎語猜測”導入法
將謎語突破性地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導入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能恰到好處地引入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學生滲透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如在教學《蠶姑娘》時,可以出示這樣一則謎語:一個姑娘,實在荒唐;造間房子,不留門窗。(打一小動物)。在活躍的思維下,學生很快猜出了謎底:蠶。這時,師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結合這個謎面來介紹一下有關蠶的知識,學生踴躍發(fā)言,談到了蠶吐絲結繭的本領。師點題:“蠶究竟是怎樣吐絲結繭的呢?讓我們跟著蠶姑娘一起去學習學習吧!”簡短的一則謎語,實際上幫助學生找到了學習目標,又從謎面中獲得了有關蠶的知識,同時學生有言可發(fā),品嘗到了學習的喜悅和成功感。
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均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互動、高效。我們應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和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色,創(chuàng)設出靈活、新穎、有效的導入方法,將導入環(huán)節(jié)——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恰到好處地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敲打出最和諧、歡快的樂章。
(作者名單: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