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父母坐在孩子身邊,低頭翻弄著手機,孩子獨自玩著玩具,或者看電視,或者玩平板電腦;孩子在父母的耳邊小聲請求著去沐浴陽光、擁抱草地、親吻小花,而父母卻關注于手心的幾寸屏幕;父母在為一件衣服或者其他事情翻閱無數(shù)網頁,孩子滿眼落寞地獨坐身邊……身為父母的你可曾想過,在令人眼花僚亂的手機應用里,我們已漸漸遠離了生活的真諦和人與人交流的溫暖。這種形式上的“陪伴”對孩子來說,卻是“冷暴力”。
“低頭族”爸爸的陪伴
“老公回家后不是玩電腦,就是看手機!睡覺前讓他陪小寶幾分鐘,他也不舍得放下手機。每次等我洗漱回來,要么是他用平板電腦給小寶放動畫片,自己則一張大臉映著藍幽幽的手機屏幕;要么是他玩得物我兩忘,小寶或坐或躺,一人發(fā)呆??吹梦一鸩淮蛞惶巵?,這種‘陪伴還是‘陪伴嗎?真是應了那句‘媽媽生,姥姥養(yǎng),爸爸回家就上網。男人帶孩子真不靠譜!”曉莉微信上此言論一出,朋友圈內立刻回應不斷,跟風如潮,有和她感同身受、惺惺相惜的,有替孩子們抱不平的,還有嚴厲控訴老公“冷暴力”的。曉莉回道:“真擔心孩子也染上網癮,發(fā)展成為下一個‘低頭族!就在剛才,我‘趕走了老公,抱著小寶坐在被窩里,手里捧著他喜歡的童話繪本,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此刻,小寶已經甜甜地睡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陪伴?!?/p>
對手機著迷的小兄妹
作為家里的獨生子,父母都是白領階層,高翔從小嬌生慣養(yǎng),衣食無憂,即便讀書和工作也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如今雖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但依然是個甩手掌柜,下班回家后只顧捧著手機上網,要么聊天,要么看視頻,就連吃飯、上廁所也一刻不離,樂得逍遙。同齡的妻子也不甘落后,是位網購達人,除了煮飯、做家務,簡單安頓好兩個孩子,就是通過手機購物軟件瀏覽各種各樣的商品。耳濡目染,小夫妻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同樣非常喜歡手機,在玩手機時都特別專注,不哭不鬧,手機已然成為高家這對小兄妹的玩具。
別看哥哥高興只有四歲,可已經是資深“低頭族”了,手機自拍、看視頻、玩游戲、發(fā)微信,無一不通,要是有人打擾他玩手機,哭、鬧、打、摔……各種撒潑耍賴招式無所不用其極。一歲的妹妹高傲也對手機格外感興趣,爸爸、媽媽或哥哥玩手機時,她會好奇地盯著手機,爬過去伸手搶奪。高興、高傲儼然成了手機的小俘虜?,F(xiàn)在,高興不喜歡到戶外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高傲則脾氣火爆,稍不如意便哇哇大哭,只有手機能平復她激動的情緒。
孩子與手機的“親子爭奪戰(zhàn)”
波士頓醫(yī)療中心行為兒科學專家珍妮·拉德斯基曾帶領研究小組觀察帶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統(tǒng)計顯示,三分之一的父母在進餐過程中不時使用手機;73%的父母進餐過程中至少使用一次手機;超過15%的父母在進餐接近尾聲時使用手機。
《2014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有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词謾C,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僅有三成左右的父母“陪伴達標”。
親子關系指父母與未成年子女的關系,是孩子一生當中能否走向成功的關鍵指標,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yǎng),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心理學家認為,親子關系建立在情感的互動上,父母的言傳身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
父母沉溺手機會影響親子關系?!暗皖^族”父母因為沉迷手機,擠占了大量的親子時間,勢必導致親子交流和溝通的時間減少,孩子的童年記憶都被“手機妖怪搶走父母”的噩夢占據著。孩子從小難以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關系,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可能會導致親子關系沖突,最終讓孩子疏遠父母。長此以往則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長大后便會與他人刻意保持距離,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與初衷相左的“家庭冷暴力”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當看護者將精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的設備時,就會忽視孩子,或是減少與孩子的互動。陪伴孩子時玩手機,雖然人在但心不在,對于孩子做游戲、講故事、閑聊的愿望都只是敷衍了事,這種情況長期發(fā)展下去,就演變成了“家庭冷暴力”。這種“冷暴力”雖然不是父母主動想要傷害孩子,卻在實質上讓孩子倍受冷落,甚至認為自己在父母眼中沒有手機重要。當父母花更多時間關注手機時,多數(shù)孩子變得焦躁不安,并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父母注意,如哭鬧、亂砸東西等。
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打擾自己玩手機,索性將孩子推給手機,讓他們打游戲、看動畫片等來自娛自樂。這無意間的放縱,使得小小的孩子也步入“低頭族”。他們將面臨的,可能就是沉迷手機、低頭不語、不善與人交流的“手機沉默癥”。 當孩子效仿父母沉迷手機時,父母反過來又將為此苦惱不已。
家庭冷暴力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可能出現(xiàn)自卑、自閉、注意力不集中等成長問題;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發(fā)展;長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可能成為冷暴力的傳遞者,變得很冷漠,沒有普通孩子的喜怒哀樂,對他人漠不關心;在成長過程中,消極情緒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宣泄,還可能出現(xiàn)各類變化多端的身心癥狀,甚至是心理上的扭曲,產生一些極端做法。此外,幼年時受到的冷暴力的傷害會被帶到成年生活中,在處理自己的家庭問題時可能出現(xiàn)障礙,影響家庭的幸福美滿。
給低頭族父母的三點建議
陪伴孩子 在外你可能是位有魄力的領導、商業(yè)精英、技術控,但在家里,你的角色是父親或母親。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這是旁人不能替代的,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天倫之樂的饋賜。但“陪伴”并不是呆在孩子身邊就夠了,單純呆在一起但不去關注孩子,那只是“陪同”。父母要每天抽出至少半小時的時間,像小伙伴一樣,專心陪孩子玩耍、聊天。周末最好帶孩子到室外玩耍,接觸大自然,與其他孩子交朋友,這樣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入睡前可以為孩子誦讀床頭故事,童話、寓言、歷史、成語故事皆可,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引導孩子對善惡美丑的辨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的陪伴則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耐心、負責任,并學會愛?!毒S達2015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發(fā)現(xiàn),父母陪伴孩子時間越長,對親子關系越滿意;陪伴孩子時間3個小時以上的父母對親子關系的滿意度高達78.5%。
以身作則 無論是與孩子相處,還是教育孩子,都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其實,許多小小“低頭族”正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沉迷手機,孩子耳濡目染,難免受到不良影響。所以,在限制小小“低頭族”玩手機的同時,父母更應以身作則,比如規(guī)定在家時手機只充當“電話”的角色,僅能使用撥打或接聽電話的功能,處理一些工作或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晚飯后是半小時的親子時間,手機一律關機;上床后若暫時沒有睡意,父母可以放幾本好書在床頭翻看,用自己看書的行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的言傳身教才更有說服力。
巧妙疏導 對于案例中的小小“低頭族”們來說,粗暴地沒收手機、平板電腦,嚴禁碰觸,并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他們沉迷手機的行為,甚至可能激起更嚴重的逆反行為。聰明的父母宜用“疏”替代“堵”,通過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走出手機的小世界。
如果確實要玩手機,也可加強互動,如與孩子共同玩一款手機游戲,幫助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