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申
摘 要:英語學習中只有聽說領先,讀寫才能跟上。聽說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其他各項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外語水平的提升只有聽的順利,才能最終讀得流暢,說得流利。本文主要從影響學生聽說的因素出發(fā),提出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關鍵詞:英語;聽說;訓練
長期的英語教學法翻譯一直是教學的主旋律,所以教學中對知識傳授的偏重面較大,教師教學中片面的追求教學成績,忽略學生整體的聽說能力。因而在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很多教師在提升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大學生整體的語言素養(yǎng)。
一、影響學生聽說的因素
(一)基礎語言因素
學生在外語學習中,語言基礎不夠牢固、主要表現在詞匯量不夠,語法結構辨別能力差等方面,所以聽懂英語有一定的困難存在。英語能力的提升聽力基本技巧的掌握的關鍵,語音知識是一大關。語音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聽力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語音知識關突破的辦法保護:仔細認真聽,注意語音、語調的模仿,用心進行記憶,并跟材料朗讀,堅持反復的訓練以及檢測這樣英語的聽力才能有所提高。
(二)文化背景因素
文化背景是聽力障礙構成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對背景知識了解較深,在材料理解上也會容易很多。比如兩篇難易程度相同的短文,一篇介紹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Spring Festival);另一篇主要介紹西方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但是前者學生聽起來就感覺容易很多,因為春節(jié)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節(jié)日;后者學生對該節(jié)日的背景了解不多,所以聽起來教困難。
(三)聽說的習慣養(yǎng)成因素
在問卷調查和學生交流中發(fā)現一個問題,大多數學生反映在開展聽力練習的時候總習慣把每一個單詞聽清楚,當遇到不能理解的單詞和句子的時候就不斷地思考,回想整個句子和個別單詞的意思,導致整個文章的思路也發(fā)生中斷,不能和前面文章的思路相統一;聽力訓練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用母語理解聽力內容,更多的是借助母語在中間進行“心譯”過程,也就是在這中間有一個漢語轉化的過程,才能聽懂了。學生的這種聽力習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利,因而每一個單詞和句子都聽懂一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另外不一定每一個單詞和句子都能提供同等的價值以及信息,要學會提取關鍵性的詞匯幫助聽力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方法
(一)有利條件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聽說課在傳統的課堂上一直是教師操縱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一直是被動接受狀態(tài)。聽說課應該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過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擔任主角地位,因而在課堂上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推動課堂教學的開展,并為學生構建一種敢于聽說的課堂環(huán)境。教學開展不在于本身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喚醒和激活學習意識,在教師寓教于樂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英語的美,并對英語產生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英語教師在平時聽英語歌曲的時候要組織學生多聯系語音,鼓勵學生看一些相關的英文電影和廣播、組織英語角和英語沙龍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英文歌曲選取學生比較喜歡和熟悉的歌曲,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
(二)課前三分鐘的運用
free talk(自由談)作為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方法,在訓練開展中學生有自主選擇演講內容和演講方法的權利,學生在上課之前能夠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話題,并提前準備相關話題。課前學生要講三分鐘的英語,學生在講解過程中自己擬定題目,題目涉及范圍有校園生活,英語學習,個人事件或者看見有趣的小故事。這項活動開展的關鍵不但是讓學生有機會學習英語,更是提升學生的知識增長量,進而學生的詞匯量也擴大?;顒舆^程中教師起到監(jiān)督和引導的作用、讓學生的free talk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授課中運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
中國學生學英語時聽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課堂教學。所以教師本身的口語表達是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一個很重要標志。在教學開展階段英語授課速度會降低,并且重點的部位最好要反復重復,如果感覺學生理解有困難,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詞或者短語進行解釋,不同的句型的轉換表達同一個意思,運用一到兩個簡單的句子解釋段落的意思,學生在逐步加深中,真正的做到循序漸進,提升學生漢語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并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課堂教學中聽說教學的有機結合
聽是說的核心和基礎,說是聽的提升和強化。所以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兩者的共同發(fā)展,并在相互促進中牢不可分。因而在教學中學習和習得有機結合運用,刺激學生的語言信息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條件,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理解的時候,加強學生課堂上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英語交際的過程中。課程開始階段,英語學習都運用重復和模仿的方式,在模仿中總結語言規(guī)律。教學關鍵點是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可以組織學生廣泛的聽一些和聽力息息相關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先說后聽,或者聽完再說。學生在規(guī)定的練習結束以后,組織學生做口頭作文或者辯論會是比較合適的英語口語訓練方法,提升學生口語能力并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根據大綱要求,改變英語落后的教學現狀,必須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培養(yǎng),把傳統的英語課變成實踐課,將學生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逐漸從被動變成主動。
參考文獻:
[1]周三元.發(fā)揮聽說考試的反撥作用,寓聽說訓練于英語常規(guī)教學[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7):23-25.
[2]趙倩菊.如何加強初中生在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訓練[J].學周刊.2013.(08):37-39.
(作者單位: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