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豆豆剛開始自己吃飯時,我會一次做足兩次的分量,為了讓他灑掉一半后還能吃一半。他14個月時已經(jīng)能夠獨立吃飯,再也不讓人喂。他學走路時,我放手讓他走,他摔倒了,我不動聲色,鼓勵他爬起來。剛開始的時候,他會求助,會哭,可是后來,他已經(jīng)把摔倒當成是走路的一部分,會很自然地爬起來,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他學說話的時候,我從不自作聰明,把他要說的話先說出來,而是鼓勵他先說,發(fā)音不準、說錯,都沒關系,犯錯就是學習的過程。他玩積木的時候,很簡單的一個動作,他用上半天也沒法完成,我有時在一旁確實看得很著急,但是我不會馬上去幫他。他摔碎了一個玻璃杯子,我說:“你看,玻璃是很容易碎的,我們下次要小心?!蔽矣謥G下去一個塑料杯子,說:“你看,塑料的不容易摔碎?!彼笙赐?,我給他買了專門的圍裙,讓他站在椅子上和爸爸一起洗碗。他忘記收拾玩具,我不會幫他收。一次,他踩在一個積木上摔了一跤,我告訴他:“那是因為你的房間很亂,所以才容易摔跤?!眲偘岬叫录业臅r候,樓道里的樓梯很高、很陡,我自己走起來都有點害怕,每次豆豆走時我更是擔心??墒?,我不能每次都拉著他的手,要不然他永遠也不敢自己一個人走下去。事實上,孩子其實是很謹慎的,他懂得慢慢地邁開腳步,懂得用手緊緊地抓住旁邊的欄桿。到我最終完全放心地看著他下樓,也就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
犯錯誤是上帝交給孩子的權利。孩子的犯錯分為兩種,一是長輩必須立即糾正的,比如觸摸電線等危險行動,亂扔垃圾、說臟話、打人等不良行為。而另一種,卻是孩子能夠自行糾正的,他們能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總結經(jīng)驗,從而很快地學會這項技能,并慢慢走向獨立。
可是,有多少父母剝奪了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學吃飯的時候,看到孩子把飯灑得到處都是,父母馬上把勺子拿過來親自喂。結果孩子三四歲了,還不會自己動手吃飯。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剛剛指著杯子,不等孩子說出來,父母就趕緊問:“哦,寶寶,你是要喝水嗎?”孩子說話的欲望馬上被澆滅了。孩子學走路的時候,父母怕孩子摔了磕了,就抱在懷里,不放他下來。孩子開門時,鑰匙怎么也塞不進鎖孔里,父母一把奪過去把門打開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一出現(xiàn)困難,孩子自己還沒來得及去想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父母就沖過去把事情“擺平”,那么孩子就永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父母的這種做法,破壞了孩子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
總擔心孩子犯錯,總想為他安排周全,這樣的父母自己很辛苦,孩子也會不開心。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好事,他在犯錯中學會了自我調整,在失敗中經(jīng)歷了自我成長。經(jīng)歷過風雨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加踏實和穩(wěn)健。所以,何不給孩子一個犯錯的空間,把犯錯的機會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