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冰
【摘要】本文所說的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的課文越來越多,類似的課文和片段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學習,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作者就此談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一、確定主旨,給所學課文正確分類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圍繞主題選擇好文章,或者將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確分類。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教師就很難將原有的閱讀教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基于這一點,其實教師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見的就有從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的人文內涵、作者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為不同主題。
1.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
以事物為主題的,如“故事中的狐貍”、“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群文教學;以時間為寫作主題的,如“春天的兒童詩”的群文教學;以人物為寫作主題的,如“老舍筆下的人物”;以事件為主題的送別詩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材料。
2.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
以人物的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的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以愛心為主題的,如“人與動物和諧發(fā)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如“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這樣的分類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嘗試。
3.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
以寫作的方法為主題,如“跌宕起伏的小說”、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兒童詩”,等等。
二、多種結構地呈現(xiàn)群文,讓課文巧妙地出場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yōu)化要素的結構能提高整體功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xiàn)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xiàn),最好有一定的結構,以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式、分組遞進式、反復重讀式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呈現(xiàn)文章。
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篇文章,再讀一組文章。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先指導學生閱讀《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經(jīng)過,師生共畫文章的情節(jié)結構圖;再指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等一組文章,自己畫一畫每個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結構圖,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表達方式。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三、合理設計問題,讓群文縱橫交錯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lián)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chuàng)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1.設計比較性問題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四篇童話故事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jié)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情節(jié)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yōu)勢。
2.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于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xiàn)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jié)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3.設計沖突性問題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為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請大家再讀這些文章,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群文閱讀《創(chuàng)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chuàng)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創(chuàng)世神話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學,為什么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四、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理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創(chuàng)世神話》,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chuàng)世神話故事的共同之處時,激發(fā)學生質疑: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后引導學生猜測討論。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給語文教學創(chuàng)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學語文教學從“少慢差費”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條新的發(fā)展途徑。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年4、5、6期.
[2]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年7、8、9期.
[3]新課程導學.2013年10、1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