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華
摘要: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必定是把德育貫穿始終的。德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德育過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統(tǒng)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情能動情。只有善于抓住時機,在不露痕跡中觸到學生的靈魂教育,這才是一種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教師的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去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良知,這樣才能一步步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關鍵詞:德育過程 情能動情 以情育人 以情育知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必定是把德育貫穿始終的。德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是教育者用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guī)范,影響受教育者,啟發(fā)他們自覺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過程。筆者認為,德育過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統(tǒng)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一名從教22年的班主任老師,在對學生的教學及常規(guī)管理中,我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屢次犯錯誤,自己多次教育,可學生仍沒有改正的跡象,而且對自己的教育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這時該怎么辦?放棄吧,等于承認自己的失?。焕^續(xù)吧,這確實是一塊難啃的骨頭?,F(xiàn)在,這類難題我基本上能夠解決了?,F(xiàn)將我的處理方法及心得寫下來,請同行們不吝賜教,及時指正,才能彼此借鑒,共同進步。
一、以情育情,以情感人
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情能動情。我們知道,單純地對學生的說教是不會產(chǎn)生預期的好效果的。只有善于抓住時機,在不露痕跡中觸到學生的靈魂教育,這才是一種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曾經(jīng)有一個父母離異,被姥爺撫養(yǎng)卻經(jīng)常遭到打罵的孩子,他那時已經(jīng)14歲了,卻還在念小學五年級,他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時常打罵本班同學,我多次找他談話進行批評教育,但卻收效甚微,后來只好動員本班同學主動關心他,遷就他,可絲毫沒有起色。后來他把一個鄰班的同學給打了。那位同學的家長氣沖沖來到我們班,沒敲門就直接闖進來,叫他的孩子挨個認,最后那位家長像拎小雞一樣,把他從座位上拎起來,看到那位家長人高馬大,兇神惡煞的樣子,我第一次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懼。此時,我毫不猶豫地擋在他面前,故作鎮(zhèn)靜地說:“要打,你打我,這里是學校,是課堂,我決不允許你在我面前打我的學生。”后來,又來了幾位老師,這件事就平息下去了。從那以后,我感覺到了他的明顯改變,再也不帶頭擾亂課堂,再也不用仇視一切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了,雖然他沒有直接向我道過謝,但我知道我已經(jīng)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已經(jīng)被他視為師長和親人了。這從下面的事可以看出。
2010年,伊通、公主嶺一帶發(fā)生過一次孤立性的地震。當時上課的學生全部被集合到操場,稍微穩(wěn)定一下后,為了學生的安全起見,學校通知班主任一人回班把學生的書包一個個拿到操場交給學生,不許學生回教學樓。他聽到消息后,非要同我一起回班級幫助同學取出書包,我說什么也沒同意。正在這時,班級有一些女同學嚇哭了,我趕緊去安慰,等我安頓好女生,看到他雙肩、后背和懷里抱著大大小小十來個書包正從教學樓往出走時,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這就是那個曾經(jīng)讓我一籌莫展的學生,現(xiàn)在竟在危難時刻敢于擔當,我們老師真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每位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而多鼓勵,多表揚,以情育人。
二、以知育情,以情育知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蔽覀儼嘤袃晌慌瑢W,學習同樣優(yōu)秀,從來都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這次考試你超過我一分,下次我非再超越你不可。單純地把這種態(tài)度用到學習上來還可以,可她倆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爭強好勝的態(tài)度帶到生活中來。一次,倆人因為一件小事發(fā)生口角,繼而惡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軒然大波。事后,我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心平氣和地了解情況,并打算抓住這個時機,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班會以小組為競賽單位,安排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典故、諺語、名人名言等項目,圍繞著“團結、友情、愛情”進行了緊張的比賽,學生們情緒高漲,競相參與。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錄音機里傳出了《相親相愛》的歌曲,再次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隨著如潮般的掌聲,我讓那兩位女同學上臺發(fā)表感想,她們不約而同地伸出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認識到同學間要互相“包容”,只有團結一心,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了團結向上的班風。
總之,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會遇到很多的新問題,尤其是在實施課改的情況下,學生會犯很多的錯誤,甚至屢教屢犯。作教師的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xiàn)在,用自己的耐心去教育學生,去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不要放棄對學生的教育,這樣才能一步步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