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祖輩幫著帶孩子是一種較普遍的現(xiàn)象。盡管其中原因不一,但父母應(yīng)擔當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祖輩也應(yīng)相信,自己的兒女一定會漸漸成長為富有經(jīng)驗的自信成熟的父母。
浙江金華 陳蓓燕 相處之道
手機倚在碗碟邊播放著動畫片,兒子一邊盯著看,一邊手里玩著玩具,婆婆捧著飯碗見縫插針地一口一口喂……我??吹竭@樣的場景,就會本能地去阻止——關(guān)掉手機,收走玩具,把碗勺放到兒子面前,“吃飯要專心,自己的事自己做?!比欢?,每回都是兒子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yīng),婆婆已出聲抗議:“吃飯的時候不要教訓小孩子?!?/p>
早知隔代撫養(yǎng)可能會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些問題,可在現(xiàn)實面前,我只能把孩子拜托給他的外婆和奶奶照顧。
在兒子長到4個月時,我和兩位老人有了第一次較為激烈的爭吵,是關(guān)于要不要添加奶以外的輔食。許多育兒書上都明確寫著,嬰兒至少需在5個月后才能添加輔食,從素到葷,從單一到多樣,循序漸進。
“書上說輔食必須一樣樣加,哪能兩樣一起吃,還都是葷的!”我據(jù)理力爭?!澳憔褪沁@樣吃著長大,不是長得好好的?”老人也不甘示弱。
這樣的爭執(zhí)以后時有發(fā)生。兒子會爬了,我買了海綿墊鋪在地板上,鼓勵他爬,可婆婆說冬天天氣冷,別讓他老趴在地上,容易感冒;兒子長牙了,我在手指上套上牙套替他擦拭牙齒,可我媽卻說,小孩子不用刷牙,不然以后出牙不容易長整齊;兒子嘴饞,我限制他,可婆婆卻總是無條件滿足……
遇到類似的矛盾,每次說理,長輩們總是不太能全盤接受。長輩來幫我?guī)鹤?,含辛茹苦,任勞任怨,且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總是反對她們的做法,她們心里會不好受??梢晃哆w就,又不利于兒子的成長。
怎么才能找到我們之間的平衡點?
終于,有了一個機會。
一天,我接到婆婆的電話,說兒子高燒接近40度,“沒有吹風著涼,也沒有流鼻涕咳嗽,好好的怎么就燒起來了。”電話里,聽得出婆婆很焦急。我趕緊往家趕。一進門,只見兒子蔫蔫地躺在床上,被婆婆裹得里三層外三層,小臉蛋紅彤彤的。
“發(fā)燒了得發(fā)汗。”婆婆跟我解釋。我上前查看兒子,發(fā)現(xiàn)他的舌苔厚厚的,有些黃膩,小肚子鼓得像個球,手心和肚子很燙,手背和背脊處卻很涼。我心里大概知道兒子為什么發(fā)燒了。“今天吃了什么?大便解過嗎?”我問婆婆?!耙淮笸腼埡蟪缘粢粋€蘋果和4塊餅干。”
我對婆婆說,兒子吃多積食了,可她怎么也不信。就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先生和公公正巧下班回家,他們提議立刻去醫(yī)院。果然,醫(yī)生診斷為積食,配了藥,囑咐清淡飲食,每餐給孩子吃七分飽足矣。
自那以后,老人們在撫養(yǎng)孩子的問題上有了變化。盡管許多事情我們?nèi)詴r有爭執(zhí),但兩代人育兒觀念慢慢統(tǒng)一了。
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分享
誰出面,是關(guān)鍵
一般來說,老人跟自己的孩子交流會更順暢,也更容易接受。如果需要跟外公外婆溝通,最好由媽媽出面;如果需要跟爺爺奶奶溝通,爸爸出馬更合適。但前提是,夫妻雙方的觀念要一致。
借外力,用權(quán)威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在老人面前,別人說的話往往比我們自己說的話管用很多,尤其是帶有一些權(quán)威的人,比如醫(yī)生、教師等。我們家老人現(xiàn)在會使用微信,于是我在看到一些育兒文章時,會推送到朋友圈,老人們會在閱讀后反思。
講尊重,倡和諧
首先在態(tài)度上要尊重老人,肯定老人對孩子的用心付出,這樣做,不僅可以融洽交流的氛圍,舒緩雙方的情緒,為后面的溝通做好鋪墊,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睦和諧,讓他看到父母和祖輩處理事情的正確方式,這是對他成長最好的滋養(yǎng)。
浙江杭州 袁中慶外婆備忘錄
我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作為獨生子女的80后,后來又開始參與養(yǎng)育孫輩10后。作為外婆,我非常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同時,我也會經(jīng)常提醒自己那些常識性的卻容易被忽略的事實——
孩子最重要的親人是父母,而不是祖父母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是天。有了父母的愛,他的世界就是完整的。
孩子和爸爸媽媽組成了所謂的核心家庭,就好比是原子核,而我們做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是外圍的電子。孩子首先要與父母結(jié)成穩(wěn)定的愛的聯(lián)盟,然后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如果可能,還有叔叔姑姑、舅舅阿姨的愛,那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是安定而豐富的。
這是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實。幾年來,雖然小兩口由于工作等原因輾轉(zhuǎn)各地,女兒始終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其中有大約一年的時間,她還辭掉了工作在家?guī)?。也因此,女兒女婿在家的時候,我也會盡量讓他們帶孩子。
各就各位很重要
盡管在道理上很清楚,實際操作起來我也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多管多做。
曾經(jīng)有一次,女兒情緒激動地說我只關(guān)心外孫而忽略了她。她一方面覺得自己作為女兒的特權(quán)幾盡喪失,另一方面感覺我太操心她兒子的事,仿佛成了第一責任人,她這個做媽媽的,反而顯得無足輕重了。
我意識到我越位了,開始有意識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吹剿谂c孩子的互動中摸索出一些帶孩子的辦法,慢慢地變得從容淡定,我也輕松了許多。
我知道這樣是對的。
不光是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愛,年輕的爸爸媽媽也需要在這個家庭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如果我們擠進了那個小家庭的內(nèi)核,而且不斷擴張勢力,他們就可能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會迷失和惶惑。
在這個愛的序列中,大家各就各位很重要。
我們也曾經(jīng)是缺少經(jīng)驗的父親母親
有一天,女兒認真地問我:媽媽你養(yǎng)我的時候也沒有這么講究的,是不是?
我想了想,還真是這樣的。記得女兒讀小學的時候,她的早餐經(jīng)常是一個油炸甜甜圈、一個煮雞蛋、一包近似于糖水的袋裝牛奶。甚至有一次,她三四歲的時候,我把熟睡的她寄放在朋友家里,自己去參加通宵的新年舞會。我還曾經(jīng)因為過分相信某個育兒專家推薦的自然療法,不敢給她吃藥,結(jié)果讓5個月大的她從普通的感冒咳嗽發(fā)展成了急性肺炎。
我們也曾年輕,也曾貪玩,也曾缺少經(jīng)驗不夠仔細,也曾面對難題不知如何拿捏分寸,我們也不是一當上父母就特別靠譜。
這是不是說,他們的不完美也應(yīng)該被接受?愛追電視劇愛做手工的媽媽、愛看小說愛玩游戲的爸爸,也有望成為像模像樣的母親父親?
從那之后,我就會經(jīng)常想想這一點。這會讓我放松下來。特別是當我覺得看不慣、受不了,忍不住要著急上火的時候,以及,當我離開他們家,放了手卻還放不下心的時候。
假以時日,他們終究會成長為成熟的父親母親
外孫3周歲之后,我就很少去幫他們帶孩子了。一年多下來,做媽媽的已經(jīng)會做規(guī)矩了,做爸爸的也會跟孩子玩了?,F(xiàn)在,他們感覺兩人上班加帶孩子已經(jīng)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情。
這大約是表示,有了機會,有了空間,假以時日,他們自然會成長為成熟的父親母親。
這好像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轉(zhuǎn)折時期。孩子到了三四歲,往往做父母的也終于有了當父母的感覺,特別是做爸爸的。這個時候,孩子可以用語言與大人交流,也能明白一些事理了,父子之間的溝通就會順暢起來,許多當爸爸的也是在那個時候才找到當爸爸的感覺。如果做祖父母的要從育兒崗位上撤退,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然后就是等待。就像曾經(jīng)我們等候他們漸漸長大成人,現(xiàn)在,我們等候他們漸漸成長為富有經(jīng)驗的自信成熟的父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