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銜接教學的弊端逐漸暴露,教與學的兩個主體都各自表示出因銜接不當或缺失而導致的教學難題。本文主要從探討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現(xiàn)狀,銜接教學缺失的原因以及從高中數學教學的角度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 銜接教學 現(xiàn)狀 原因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75
許多同學表示升入高中后覺得初中數學的知識與高中學的聯(lián)系不大,沒有起到幫助,甚至有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數學成績較好,高中卻不能跟上教學進程,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失去學習信心,難以投入學習;而另一方面,許多老師也表示,有的同學初中階段沒有打好基礎,難以進行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即連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教學的邏輯性來說,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實現(xiàn)知識的銜接才能把教育稱為一個過程,如果學生在不同階段學習的知識沒有聯(lián)系,那么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就失去了必要性。一句話來形容銜接教學的重要性就是教學不僅要注意“鋪路”,還要注意建立連接的“橋梁”。
一、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現(xiàn)狀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量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對學生腦力思維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及利用數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成為教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是學習自然科學學科的基礎。從小學開始數學就被列為基本課程,小學階段主要學習基本的數學常識及運算,初中主要學習初等方程、函數及幾何知識,而高中數學包括集合與簡單邏輯、函數、數列、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不等式、直線和圓、圓錐曲線、幾何、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和概率、概率與統(tǒng)計、極限、導數、復數等內容。小學數學內容相對簡單,小學數學主要是為了打基礎,它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銜接相對是較緊密的,但是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卻出現(xiàn)了知識的斷層,導致了文章開頭我們談到的教學“兩難”問題。就目前對多數教師的考查而言,對于銜接教學老師們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很多老師把它當作一個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甚至很少把它放在課堂上提及。
二、銜接教學缺失的原因
通過對教學的觀察,筆者從初高中數學知識本身、教師、學生三方面總結出銜接教學缺失的原因。
(一)初高中數學知識結構、考查方式差異
從知識結構來說,初中數學注重幾何思維,知識內容量較少且簡單,而高中數學注重代數思維,知識內容量較多且難度較大;最直觀的區(qū)別在于知識的語言表述上,初中數學的語言直觀、形象明顯、通俗易懂,而高中數學語言抽象、難懂。例如對于一個幾何圖形,初中數學教師會用某個具體的物體來形容,而高中數學教師則會說點線面,這也是許多剛上高一的同學發(fā)現(xiàn)幾何、映射、函數等概念難以理解、枯燥乏味。另外,初中數學各個知識點間聯(lián)系較少,較為獨立零散,學生即使是某一知識點沒有學懂也不會影響整體的學習,而高中數學各個知識板塊之間聯(lián)系緊密、關聯(lián)性較強,例如運用代數解決幾何問題,這種知識間的整體性特征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稍有疏忽就跟不上教學進程,從而影響整體學習效率,甚至許多同學覺得數學越學越難。從考查方式來看,可以直觀的發(fā)現(xiàn)初中數學的考點單一淺顯,題型較單一,而高中數學考點錯綜復雜,橫向的知識點和縱向的知識延伸面都較廣,題型多種多樣,且越來越傾向于創(chuàng)新實踐題型。
(二)教師的責任感、整體教學思維缺乏
一般的教學思想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完成好自己份內的教學工作,書本上有什么內容,把它完整的傳授給學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如果著眼于整個教學體系,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太過片面和零散,不足以支撐起整個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各科教師能讓學生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學有所獲,并且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進行更長遠的研究才能算是實現(xiàn)了教學的價值,如果教師能夠以此為教學的責任,就不會僅僅止步于教材安排,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就此方面而言,許多教師的責任感是缺失的。把小、初、高數學教學過程視為一個整體,各個階段老師“各司其職”,而高中數學老師負擔著最重要的責任:整合深化知識。
(三)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態(tài)度轉變困難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較單一直接,在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往往只看表面,思考到淺層,思維的發(fā)散面較小,但是這樣的思維模式足以應付初中的數學難度,而面對知識難度、深度加大的高中數學,學生這樣的思維模式就不足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就學生的學習習慣而言,初中階段的同學們養(yǎng)成了聽老師講的、記錄老師說的、模仿老師寫的這樣的學習習慣,學習的主動性弱,遇到任何問題總是習慣于依靠老師來解決而不是自己探究。這樣的學習習慣在面對高中數學層出不窮的問題時就暴露了弊端。另外我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許多剛剛經歷了緊張的中考進入高中課堂的同學,思想上有所松懈,產生了“喘口氣”這樣的想法,在學習中抱著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也有同學“恃才傲物”,認為自己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存在問題而不需要努力,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新的學習開始是極其不利的。
三、加強銜接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針對銜接教學缺失產生的三大原因,筆者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一)回顧初中知識,整合教學內容
在我們進入正式的高中數學教學之前,有必要對初中相關的知識進行回歸學習,例如學習幾何代數時對初中平面幾何的回顧,首先需要教師對初中數學內容做了解,在學習每一個知識內容時,遇到相關的知識點就要提出講解,最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老師、學生都能配備相關教材。
(二)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形成整體思維
教師要把學科的整個教學過程當作自己的教學任務,而不再是說“這個知識在初中學過就不講了”或者“這個你們在高中會講,就不講了”,初中老師有教學責任,高中老師也一樣。教學的知識傳授情況是教學衡量的標準。
(三)幫助學生轉變思維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
我們在教學時不僅要注意教學內容本身,也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時刻督促學生以嚴謹踏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高中數學學習,不畏難、不輕弱;同時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以優(yōu)秀的同學為例,給同學們提出好的學習習慣建議,樹立同學們的學習榜樣。
教師不僅要做辛勤的園丁,也要做教育的開拓者,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我們的思考和重視,這也是筆者做出這一課題探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