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
【摘 要】地理的學習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地理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有很多專業(yè)的名詞是他們以前并未接觸到的,但是地理的學習在日常的生活中又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75
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是我們的共同追求。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地理教學是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如何優(yōu)化地理教學成為地理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對于我們初中地理的教學而言也是如此,對于教學來說,倘若我們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對于課程保持一定的興趣,這樣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可以更加全神貫注,長此以往,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關于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興趣,這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注重的一個問題,采取何種措施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的興趣呢?我認為下面的幾種方法值得一試。
我們都知道地理知識再難,也是與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在激發(fā)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的興趣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來幫助學生產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好奇,這樣就能夠更好地進行地理的學習。比如我們常說的二十四節(jié)氣與我們的地理知識有什么關系,為什么站在高處會感覺更冷,見過大海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遠處的帆船總是先看到帆后看到船等等,通過設置這樣的一系列的疑問,來讓學生進行思考。
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更好地解答這些問題,學生這樣就會對地理知識充滿好奇心,對于地理課程的興趣就有了,教學的效果就有了保障。同時在課程進行之前,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他們所理解的地理,通過大家的交流,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對于地理的認識與看法,最后我們教師進行概括性的總結,并且?guī)ьI學生去探尋地理的知識海洋,來驗證一下真實的地理課程的面貌,這樣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說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法。
二、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
電化教學是利用幻燈機、錄像、電影等各種電教手段來幫助學生認識復雜的地理事物。
首先,化靜為動。地理現(xiàn)象中很多都是動態(tài)的,如地殼運動等,其漫長的演變和運動過程使人感到抽象又無法察覺它的變化,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但如果通過幻燈或錄像可化靜為動,讓學生直接感覺到地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演變過程。
其次,化虛為實。比如,在講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qū)———西雙版納時,我就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嘗試。在A班采用老方法逐一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而在B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西雙版納的一些熱帶動物王國、熱帶雨淋景觀、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圖片,讓學生自己觀看總結知識點。A班同學感覺枯燥乏味,有不聽課,打瞌睡厭學的現(xiàn)象。B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學們能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回答,還對地理學科產生很大的興趣。
三、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地理教學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要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意識。創(chuàng)新的不確定性和稀缺性決定了創(chuàng)新活動離不開一種非邏輯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思維。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如何解決世界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如何開采月球上的礦產資源?”通過這類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多質疑、討論和辯論,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創(chuàng)新,營造創(chuàng)新學習的積極心理氛圍,鼓勵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將十分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四、運用多種教學活動而不是“滿堂灌”
傳統(tǒng)教育總是教師在“三尺講臺”上獨自表演,學生在臺下“聽話”的聽講;教師在臺上演“獨角戲”,學生常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生知識的來源僅僅來源于教師,教師是“真理”的化身。而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活動來教學。比如:在講《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時,對于掌握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時,讓學生觀察圖《黃土高原的位置》,根據(jù)圖找出位置和范圍,這叫做讀圖分析法;對于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問題,可以依據(jù)書中活動2通過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這叫做引導法;對于分析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質的關系時,可以采幾種不同土,放入燒杯中,用相同的流速加入相同的水,驗證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黃土土質的關系,這叫做實驗法;對于分析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建設,可以讓各小組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小組代表發(fā)言總結,這叫小組討論法。這樣,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從新課堂理念來看,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從教學過程來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達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五、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考試是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實際能力與興趣愛好也是應在考慮范圍內的。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自然的機會少,教師要針對學生生活實踐閱歷不足的現(xiàn)狀選擇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引入的部分。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層面上更進一步地關注過程方法和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認識地理中的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的同時形成一定認識的技能,掌握其形成的原因。
在過程與方法上體會過程的艱辛,尤其是一些自然地理學家的親身經(jīng)歷,學生體會到探究過程的艱苦與復雜,還有人文地理中蘊含的豐富風土人情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在這些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其產生興趣,從自然萬千的變化、從自然中體會人的生存與生活之道,感悟人生哲理。
地理學科作為文史類學科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我們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轉變教育觀念,挑起肩上的重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