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蘇
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有一片小草叢。我常愣在那兒看它,看著看著,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小時候奶奶家院子前的草叢,在那里我們曾歡快地玩?!?/p>
大概五六歲時,有一天,我和小伙伴去草叢那兒捉螞蚱。去草叢的路只有一條,是我們自己踩出來的。到了草叢里面,我們聞著青草的香氣,開始尋螞蚱。最初,我們找不到一只螞蚱,于是便踢一踢草叢,拍一拍小花,繼續(xù)往里走,偶爾會有幾只螞蚱出現(xiàn)。螞蚱會飛,所以抓起來比較難。而且,我們還要注意腳下,有時會有蜘蛛爬來爬去。突然,我聽到草葉發(fā)出輕微的“沙沙”聲,便順聲望去,是一只小小的螞蚱落在草葉上,它仿佛在思考著什么。我停了下來,輕手輕腳地走過去,手像閃電一樣伸出,捏住了它的翅膀。這只螞蚱腿是那樣長,翅膀是那樣厚,臉是那樣長,看上去就像是蝗蟲的親兄弟。它搖動著自己有力的腿,仿佛在向我抗議呢。小伙伴的手里有一個瓶子,我急忙把螞蚱放了進去,繼續(xù)尋找“獵物”。再后來,我們不管抓到了什么,蝗蟲、瓢蟲……都放在瓶子里。
抓了許久,我們玩累了,也餓了,就帶著滿滿一瓶子昆蟲,從小路走回去。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一會兒拍拍草叢,一會兒吹吹蒲公英,一會兒踢踢腳下的石子,一會兒逗逗瓶里的螞蚱,開心極了。
轉(zhuǎn)眼間,幾年過去了。當我放假回去再看的時候,草叢不見了,童年也不見了。
簡評
小作者細致觀察,用心聯(lián)想,調(diào)動眼睛、耳朵、手和腳等感官,并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再現(xiàn)了其童年捉螞蚱時的場景。結(jié)尾運用拈連的修辭方法,寫出“草叢不見了,童年也不見了”,自然、巧妙地點出“童年趣事”這一主題,表現(xiàn)出對童年趣事的懷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