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芬 李 萍
?
石化城里的“活雷鋒”
□ 劉天芬 李 萍
“為自己活著是單調的,只有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活著,生命才會豐富多彩?!?/p>
“他出生在雷鋒的故鄉(xiāng),雷鋒精神從小就根植在他的心中,學雷鋒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是一位年過六旬的長者,幾十年來,從學校到工廠,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都能看到他做好事的身影;從孤寡老人到留守兒童,從殘障人士到逝者家屬,他把溫暖和慰藉送到他們的身邊。他被稱為石化城里的‘活雷鋒’?!碑斨鞒秩四畛鲱C獎詞時,觀眾立馬喊出名字:劉東。
2016年2月3日晚,荊門石化迎新春晚會被第二屆“道德模范”頒獎儀式推向了高潮。
見到劉東,人們總會被他高大英俊的形象、滿面春風的笑臉所吸引。而他身穿紅馬甲走街串巷,熱心助人、對公益事業(yè)的執(zhí)著、無私奉獻的愛心更是溫暖著眾人心,被人稱為“微笑的紅馬甲”。
□ 劉東義務理發(fā)受歡迎。 田林 攝
今年3月5日,66歲的劉東又站在荊門石化總廠團委組織的學雷鋒陣列里,專注又熟練地為居民理發(fā)。
半個世紀前,還是學生的劉東,看到有的男同學因為省錢蓄起長發(fā),就嘗試著拿起家里的裁衣剪為同學理發(fā)。此后,他在父母的幫助下,添置了一套理發(fā)工具,從此每天上學他的書包里就比別人多了件寶貝兒,放學時總有同學來找他理發(fā)。于是,劉東的志愿者之旅就從“頭”開始了。
上山下鄉(xiāng)時,劉東的行李也沒忘帶這套理發(fā)工具。閑暇時,他走村串戶為村民免費理發(fā)。一患有肺結核的村民彌留之際想理發(fā),劉東聞訊主動上門。其家屬感動不已:“別人都不敢接觸他,你卻來為他理發(fā)?!?/p>
劉東不知道這么多年來已為多少人理過發(fā),有一次卻讓他終身難忘。2009年臨近過年,劉東與義工朋友給一群寄居在荊門向東橋橋洞的流浪者送救助物資時,發(fā)現(xiàn)這些蜷曲在一起的流浪者除了衣服臟亂不堪,頭發(fā)還又長又臟,氣味熏天,其中有一個人尤為突出。見此情景,劉東毫不遲疑地掏出隨身攜帶的理發(fā)工具,跑到不遠處的商店打來水,便給他洗完頭發(fā)理了起來。
“劉老師,請你快來醫(yī)院一趟吧!”一次,劉東接到一個陌生人的求助電話。放下電話,劉東就急忙地趕往醫(yī)院。他知道,一定又是有哪位老人“走”了。
劉東不僅是是荊門石化才貌雙全的名人,也是大家婚喪嫁娶時的好幫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荊門石化還沒有婚慶公司。知道劉東是個熱心人,很多年輕人來請當時還是勞資科長的他做自己婚禮的主持人。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人,只要找到他,他都來者不拒,并利用業(yè)余時間幫助新人策劃籌備。同時,根據(jù)他所了解的每對新人的故事,別致地主持著別樣的婚禮,讓新人終生難忘。
有一次,劉東得知一熟人因失去親人痛不欲生,立刻主動去幫助他妥善料理了后事。這以后,便有人在操辦喪事時也來請劉東幫忙,劉東都欣然應允。從布置靈堂、聯(lián)系殯葬、寫悼詞、主持喪禮,一套流程結束,他常常累得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
劉東不分“紅白”、樂于助人的事例在荊門石化口耳相傳。人們在贊賞的同時,也有不解,辦喜事就算了,總幫人辦喪事會不會“晦氣”?劉東說,失去親人是人們最脆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手相助,至少能給人一點兒慰藉。僅2015年,劉東就幫忙“送”走了30多位老人。
今年3月1日,荊門石化老年大學開學了,劉東拿著一本厚厚的手抄本歌曲續(xù)集《中國夢》來到聲樂班售賣。原來,這個手抄本是身有殘疾的譚照陽在志愿者的鼓勵下,坐在輪椅上一筆一劃認真而艱難地完成的。為鼓勵他自強不息的精神,劉東特意帶領志愿者上街義賣,并請來無雙臂的奧運冠軍何軍權到場簽名售書。
2006年3月,劉東被評為荊門市杰出“中國志愿者”。英雄相惜,他與同臺被表彰的志愿者商議,成立了中南地區(qū)第一家在民政部門注冊的民間公益組織——荊門義工聯(lián)。他當選副會長。
從此,劉東更忙了,他義工服務的范圍和內容也更多更廣泛了。
荊門團林鎮(zhèn)的村民孫鳳琴5年前因車禍癱瘓在床,孫鳳琴愛人說:“有的時候,我真想帶著她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這句話讓劉東動了心。一個星期后,他與義工朋友就把一輛嶄新的輪椅送到孫鳳琴家。孫鳳琴愛人感激地直說:“謝謝、謝謝!”
一年后,再去孫鳳琴家,她已經(jīng)能夠獨立爬上輪椅。見到劉東,孫鳳琴又大膽地提出開一家十字繡門店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于是,劉東又四處奔波,在當?shù)鼐游瘯闹С?、幫助下,終于爭取到一間門面房。為了省錢,劉東帶領大家搬磚、運水泥,幫助孫鳳琴把門面房裝修一新。店鋪開張那天,孫鳳琴特意邀請劉東和義工一起去捧場。
2010年劉東退休后,被推選為荊門石化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老年大學分會副主任。聽說荊門市很多社區(qū)都有四點半學校,他報名擔任義務輔導老師,并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引導孩子們敬仰先烈,熱愛祖國。
大柴湖學校一個班60名學生,有書包的只有3人,劉東知道后,奔波各個學校,找來舊的課桌椅進行維護,最后將滿滿一大卡車桌椅和文具用品送到大柴湖學校。
劉東的抽屜里有一份貧困學生的名單,他和志愿者按照名單,分頭到地處偏遠的每一個孩子的學校和家庭走訪落實。然后尋找資助者,資助費用全部匯到義工聯(lián)賬戶上,用于孩子的教育。
劉東的微笑成了荊門石化標志性的符號,在溫暖人們的同時,也不斷地吸引著一批批熱心人加入義工隊伍。每年長假鐵路運輸高峰期,火車站眾多的紅馬甲便是見證;敬老院、光榮院的孤寡老人每每撫摸著他們送來的禮物,都會盡情回味他們?yōu)樽约合搭^、修剪指甲的溫暖、幸福時光。從城市到農(nóng)村,從節(jié)日到平常的每一天,荊門石化的紅馬甲無處不見。
“為自己活著是單調的,只有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活著,生命才會豐富多彩。”劉東發(fā)自肺腑地說。
個人檔案:劉東,195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曾供職于江漢油田、荊門石化調度室、勞動人事科、辦公室等,退休前任工程處綜合科科長。2010 年9月退休。退休后任荊門市太極協(xié)會會長、老年書畫協(xié)會副會長、荊門石化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老年大學分會副主任。2006年3月,當選荊門市杰出志愿者。2015年,被評為荊門石化第二屆“道德模范”。
(作者單位:荊門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