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明
[摘 要]在國內外高校教育中,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英文文學。然而,由于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并不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因此,為了適應時代變化的發(fā)展需求,被文學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實踐證明,基于文學改編的電影以其特有的聲光效應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學生與英美文學的交流、溝通??梢钥闯?,在未來的英美文學教育中,采用文學改編電影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
[關鍵詞]文學;電影;英美文學;教學
當前,隨著網(wǎng)絡教育與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各行各業(y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特別是應用到教育行業(yè)中,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資源,促進了教學手段的改革。研究表明,文學電影進入到課堂教育之后,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給他們帶來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新體驗。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促使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進,所以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那么如何讓文學改編的電影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輔助作用呢?本文結合相關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具體分析、探討。
一、文學與電影之間的關系
從電影的發(fā)展史可以看出,電影與文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由此可知,電影是在展現(xiàn)攝影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的形象等元素,來展現(xiàn)出一種新型的藝術?;诖耍持脑u論家認為電影就是在向人們講述大眾的故事,以及他們的命運。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經(jīng)典文學作品愈來愈顯露出大眾化、流行化的特點。這些文學作品經(jīng)過改編之后,通過銀幕進入到人們的視線當中。比如《哈姆雷特》、《茶花女》、《簡愛》、《傲慢與偏見》等。這些電影上映之后,受到了大眾的熱烈追捧。站在廣義的角度上來說,文學電影可以通過任何經(jīng)典戲劇、詩歌、人物傳記的文本來改編。從狹義的概念上,大部分文學電影都是由小說改編或者譯寫的。電影使人們在視覺、聽覺方面獲得了全新的感受。與文學作品相比,它的娛樂性、商業(yè)性、消費性更強。正因為如此,電影并不會對文學作品造成排斥。與此同時,電影以其獨特的藝術平臺,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視覺文本,將這些視覺文本應用到英文文學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更加鮮活的教學素材。
二、文學改編電影對英美文學教學的輔助作用
文學改編電影應用到英美文學教學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在教學方面的興趣,而且極大的發(fā)揮了在教學中的輔助性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了學生在文學作品方面的感性認識
一般而言,文學作品由于年代、背景方面的原因,很難被學生理解。同時,再加上部分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加了理解上的難度,導致教學效果低下。鑒于此,采用電影教學的方式,可以從視覺、聽覺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感官能力,使他們得到更形象的認知。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電影在聲、光、時間、空間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學生從內心產(chǎn)生共鳴之后,才能真正的了解文學作品的年代,并體會文本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效的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
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的篇幅都比較長,而且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要真正掌握文章的內涵,必須花大量的時間來閱讀。然而,由于學生本身對文學作品的背景、年代不了解,再加上各種專業(yè)術語,從而帶來了閱讀的障礙。同時,英美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顯然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播放改編過的文學電影,就可以使他們在短時間內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并且從生動、豐富的人物形象中,加深對本文的理解。另外,導演、編劇在改變文學作品時,往往更傾向于展現(xiàn)出最能體現(xiàn)原著思想的情節(jié),并將其串聯(lián)在一起,以此來凸顯文本的主題。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教學的時間,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汲取了文學中的精華。
3.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更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特別是在英美國家教育中,對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更加重視。因此,電影是文學教學的有效輔助工具。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他們更喜歡形式新穎、生動有趣的電影文化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播放文學改編電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在文學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促進了學生、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除此之外,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由于電源文學教學的可接受更強,所以減少了學生在閱讀原著方面的畏懼情緒。久而久之,增加了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文學改編電影在應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以上理論的基礎上,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文學改編電影在應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求學生正確看待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首先,在英文文學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正確看待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系。電影與文學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根據(jù)文學作品改編后的電影,與文學作品的形式不同,它是采用一種視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文學中的思想文化。所以,這種電影的地位與文學作品是同等。部分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認為文學改編后的電影就是原著的附屬品。這種觀念顯然是不科學的。小說屬于一種個性化體驗,以敘述方式為主。與此同時,電影更重視表達與表現(xiàn)。所以,兩種媒介是獨立存在的,必須正確看待他們之間的關系。
2.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引導積極交流
一部影片的時間大概在兩到三個小時。那么,利用三到四節(jié)課來播放一部影片,顯然很不實際。針對這種現(xiàn)象,建議安排3到4節(jié)的晚間課來觀看,避免影響正常學習進度。通常情況下,文學改編電影包括三種類型,分別是移植型、再解釋型,或者模仿性。其中,第一種是完全忠實于原著,基本上看不出改編痕跡。第二種是加入了個性化的評論,是對藝術的一種再加工。第三種是完全脫離原著,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反差。從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一般推薦采用移植型、再解釋型。另外,在播放電影之前,應該讓學生盡量對原著有一個了解,這樣可以促進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將介紹電影的資料發(fā)放給學生,包括獲獎情況、演員,以及相關文學評論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了介紹影片方面的時間。當電影播放完之后,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去交流、溝通,讓學生講出自己的疑惑,或者體會等。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播放《哈姆雷特》電影時,可以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電影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這種文學改編的移植是否合理?等。通過有效的討論,激發(fā)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增強了在文學方面的素養(yǎng)。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影憑借在聲光、空間方面的特效,加強了學生與文本的互動、交流,使他們獲得了更加豐富、生動的課堂體驗。同時,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播放文學改編后的電影打開了學生的思維閘門,使他們在娛樂、享受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并提高了在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梢钥闯觯膶W改編電影在英文文學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應該考慮到文學作品、電影、學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正確運用文學改編電影工具,提高英美文學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晶晶,池麗霞.淺析名著改編電影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科技信息,2015(21).
[2]孫艷娜.視覺文化沖擊下經(jīng)典文學電影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的“揚”與“棄”[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5).
[3]易蕊英.淺議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對英美文學教學的輔助作用[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5(06).
[4]劉敏.英語電影在大學英語英美文學選修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海外英語,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