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輝,薛偉偉,余延濤
(北京靈寶金源金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靈寶 472500)
某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難處理金礦石選礦試驗
張朝輝,薛偉偉,余延濤
(北京靈寶金源金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靈寶 472500)
為了給某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難處理金礦石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根據(jù)礦石性質試驗采用了原礦細磨后直接氰化浸出,浮選預處理后尾渣氰化浸出,氧化焙燒預處理后燒渣氰化浸出工藝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氧化焙燒-燒渣氰化浸出工藝可獲得83.45%金浸出率。
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難處理金礦石;氧化焙燒預處理;燒渣氰化浸出
目前,隨著易處理金礦資源的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難處理金礦資源受到重視,難處理金礦資源主要包括微細粒嵌布金礦石、含碳金礦石、含砷硫化金礦石和含金多金屬硫化礦石等[1~3]。文章是針對某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難處理金礦石進行選礦試驗研究,目的是通過可行性試驗,確定出適合該礦樣選冶合理工藝流程,為該金礦石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技術依據(jù)。
1.1 原礦多元素分析和金物相分析
原礦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金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1和表2可知礦石中金為主要可回收有價元素,金品位2.50 g/t,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和脈石包裹形式存在,屬于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難處理金礦石。
表1 原礦多元素分析結果%
表2 金物相分析
1.2 原礦主要礦物組成分析
原礦中金屬礦物主要有自然金、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泥質碳。
1.3 礦石結構特征
試樣為硅質角礫巖型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金礦石,該礦石金礦物與黃鐵礦、磁黃鐵礦、脈石等礦物膠結互生,礦石不但硬度大,同時金礦物嵌布粒度極細,而且在黃鐵礦、磁黃鐵礦、脈石礦物中都有不同程度賦存。
2.1 選礦工藝流程探索試驗
依據(jù)該礦石的礦物結構特征,試驗要使目的礦物充分單體解離才能確保金有效回收,因此探索試驗先采用礦石細磨后直接氰化浸出,細磨氰化浸出工藝條件:磨礦細度-0.038 mm分別占70%、80%、90%、100%,調整礦漿液固比1.5,用氫氧化鈉調pH=11,堿浸2 h,氰化浸出48 h,浸出試驗結果見表3。
表3表明,原礦細磨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很低,造成金浸出率低原因,一是試樣中碳吸附金氰絡合物,造成金在尾渣中損失,二是金礦石與硫化礦物、脈石呈微細粒嵌布,單純機械磨礦難以使金礦物全部或大部分單體解離。為了消除碳、砷有害元素和礦物包裹金對試樣氰化浸出的影響,試樣需預處理后再氰化浸出。原礦預處理可采用工藝流程有:(1)原礦浮碳預處理后氰化浸出;(2)在氰化浸出前,將氰化原礦實行氧化焙燒。
表3 氰化浸出試驗結果
2.2 浮選-氰化浸出試驗
為了避免試樣中碳吸附金氰絡合物,造成金在尾渣中損失,原礦采用浮碳預處理后氰化浸出。設定磨礦細度-0.074 mm占80%,戊基黃藥150 g/t,丁銨黑藥80 g/t,柴油25 g/t,采用一次粗選一次掃選二次精選工藝進行浮選閉路試驗,浮選尾礦磨礦至-0.038 mm占90%,進行氰化浸出,試驗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試驗結果見表4和表5。
表4 浮選閉路試驗結果
原礦采用浮碳預處理后氰化浸出,金總回收率有所提高,但浸渣金品位仍有1.05 g/t,說明浮碳預處理消除碳吸附金氰絡合物,造成金在尾渣中損失因素,但難以解除包裹金對試樣氰化浸出影響。
表5 浮選-氰化浸出試驗結果
圖1 浮選-氰化浸出試驗工藝流程圖
2.3 氧化焙燒-氰化浸出試驗
氧化焙燒預處理工藝是通過焙燒,使包裹金的含砷硫化物礦和碳化物氧化分解,形成多孔的、滲透性好的焙砂,提高金的浸出率。主要的化學反應如下[4]:
2.3.1 氧化焙燒預處理焙燒溫度試驗
取礦石(-2 mm)樣品五份,每份質量600 g,分別在650℃、700℃、750℃、800℃、850℃溫度下氧化焙燒2 h,燒渣磨礦細度至-0.074 mm占95%,調漿液固比1.5,氫氧化鈉調pH=11,堿浸2 h,氰化浸出48 h,進行焙燒溫度試驗,試驗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試驗結果見表6,焙燒溫度與金浸出率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
圖2 氧化焙燒預處理焙燒溫度試驗工藝流程
圖3 氧化焙燒溫度與金浸出率關系曲線
試樣在650℃、700℃、750℃、800℃、850℃溫度下氧化焙燒2 h,樣品燒失率分別為6.0%、6.8%、6.9%、7.0%、7.0%,同時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焙燒溫度增加金浸出率逐漸提高,當焙燒溫度到750℃后,繼續(xù)提高焙燒溫度金浸出率上升幅度變小,因此氧化焙燒溫度宜選用750℃。
2.3.2 燒渣氰化浸出磨礦細度試驗
試樣在750℃溫度下氧化焙燒2 h,燒渣分別磨至細度-0.074 mm占85%、90%、95%、100%,調漿液固比1.5,氫氧化鈉調pH=11,堿浸2 h,氰化浸出72 h,進行氧化焙燒-氰化浸出磨礦細度試驗,試驗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試驗結果見表7,磨礦細度與金浸出率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表6 氧化焙燒溫度試驗結果
圖4 磨礦細度與金浸出率關系曲線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磨礦細度增加,金浸出率逐漸提高,當磨礦細度到-0.074 mm占95%后,再提高磨礦細度金浸出率出現(xiàn)下降,因此磨礦細度宜選用-0.074 mm占95%。
表7 燒渣氰化浸出磨礦細度試驗結果
1.試樣為硅質角礫巖型含砷含碳微細粒嵌布金礦石,金礦物與黃鐵礦、磁黃鐵礦、脈石等礦物膠結互生,連生關系復雜,礦石不但硬度大,同時金礦物嵌布粒度極細,并且礦石中含有碳和砷等有害元素,這些雙重因素均對金回收不利。
2.試樣破碎至-2 mm,在750℃溫度下氧化焙燒2 h,燒渣磨至細度-0.074 mm占95%,調整礦漿液固比1.5,氫氧化鈉調pH=11,堿浸2 h,氰化浸出72 h,金浸出率83.45%。
3.試驗結果表明該礦石采用氧化焙燒預處理,使礦物形成多孔的、滲透性好的焙砂后氰化浸出能明顯提高金浸出率,有效解除碳、砷有害元素和礦物包裹金對試樣金浸出的雙重影響。
[1] 李巖,周桂英,宋永勝.青海某含砷金精礦焙燒浸出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09,(8):57-59.
[2] 盛艷玲,陳江麗,張強,等.某含碳難處理金礦石焙燒-氰化試驗研究[J].黃金,2007,(1):43-45.
[3] 楊金林,馬少健,王桂芳,等.某難處理金礦石氰化浸出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10,(8):455-456.
[4] 朱長亮,楊洪英,王大文,等.含砷含碳雙重難處理金礦石預處理方法研究現(xiàn)狀[J].中國礦業(yè),2009,(4):67-69.
M ineral Process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Arsenic and Carbon Bearing M icro-fine Particle Gold Primary Grain
ZHANG Chao-hui,XUEWei-wei,YU Yan-tao
(Beijing Linbao Jinyuan Metal Technical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Linbao 472500,China)
In order to utilize and exploit the arsenic and carbon bearingmicro-fine paeticle gold primary grain,process test of cyanide leaching after fine grinding,flotation process with the cyanide leaching of tails and pretreatment of oxidizing roasting with cyanide leaching,were employ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ore.The experiment result proved that leaching recovery of gold was83.45%employed pretreatment of oxidizing roastingwith cyanide leaching.
the arsenic and carbon bearingmicro-fine particle gold primary grain;preteatment of oxidizing roasting;cyanide leaching
TD923
A
1003-5540(2016)04-0021-04
2016-06-20
張朝輝(1975-),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選礦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