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浩
(1.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8;
2.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北京 100037)
足跡檢驗技術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的作用及應用
王淳浩1,2
(1.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8;
2.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北京 100037)
足跡檢驗技術是刑事技術的一種,在刑事案件偵破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通常應用的足跡檢驗技術是鞋底花紋檢驗。實踐中,足跡檢驗技術可以判斷人車是否接觸,從而認定肇事車輛。還可以判斷事故發(fā)生時的車輛駕駛人,從而認定違法嫌疑人。
足跡檢驗技術;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重建
足跡檢驗技術是刑事科學技術的一種,在刑事案件中,足跡檢驗可以起到分析案件性質、提供偵查線索和訴訟證據的作用。例如,可以根據足跡判斷案件現場進出口、判斷犯罪嫌疑人的來去路線和現場活動過程、判斷作案人數、推斷鞋襪種類、推斷嫌疑人自然條件等??梢哉f,在刑事案件(尤其是兇殺案件)現場,“觸物留痕”,一般都會留下嫌疑人的足跡,足跡檢驗技術的應用也因之較為普遍。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人和車的接觸多是在高速運動下完成的,且人體多為站立或騎行狀態(tài),因而在作為承痕體的車體上很難遺留足跡。因此,在判斷人和車是否接觸以及兩者的接觸部位時,多借助微量物證(生物物證和理化物證)檢驗。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足跡檢驗技術也能夠有效應用于認定肇事車輛駕駛人、肇事嫌疑車輛等方面,并在道路交通事故事實認定中起到關鍵作用。
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探討足跡檢驗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應用。
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過程中,判斷人與車體是否接觸通常基于“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而借助于微量物證檢驗。例如,通過檢驗嫌疑車車體痕跡上遺留的人體毛發(fā)、血液、人體組織、衣物纖維等微量物證,判斷嫌疑車是否與事故行人接觸以及兩者接觸部位。通過檢驗在人體衣物擦蹭痕跡上附著的油漆等,判斷該油漆是否與嫌疑車車體噴敷的油漆屬于同一種類。還可以通過對嫌疑車車體上遺留的人體衣物痕跡、人體衣物上遺留的輪胎花紋痕跡以及人體體表遺留的輪胎花紋痕跡進行檢驗,以判斷車輛與人體是撞擊接觸、擦蹭接觸還是輾壓接觸。然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態(tài)千奇百怪,有時候也會出現上述技術手段均無可資利用之條件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足跡檢驗則能派上用場。以下案例的情況即是如此。
(一)簡要案情
2013年6月23日0時51分,辦案單位接報警人報警稱: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杏石口路T10018號燈桿處,一機動車由東向西行駛,將躺在路上的一行人輾壓并拖移后駛離現場。接警后,辦案民警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了勘查。行人(任某)經醫(yī)院搶救無效于次日死亡。
(二)現場勘查情況
事故現場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杏石口路T10018號燈桿處,現場道路中心設有中心隔離帶,東向西方向有3條行車道。事故現場地面遺留有自東北至西南方向面積為22.40m×0.40m的人體挫劃痕跡(起點為機非分道線,終點為右側車道中部)和破損眼鏡1副。未見其他地面痕跡及散落物。
(三)確定嫌疑車輛
肇事嫌疑車車主于事故發(fā)生后次日到辦案單位自首,稱其于事故發(fā)生的時間段駕駛京H╳╳╳╳╳號小型轎車從事故現場經過,但未發(fā)現地面有異常,也不知道所駕車輛是否與任某接觸。辦案單位委托我們對該嫌疑車輛與行人任某是否接觸進行檢驗鑒定。
經調取事故現場附近視頻監(jiān)控錄像,能夠看到事故發(fā)生的過程,判斷出嫌疑車的顏色,但看不出車型及號牌。
(四)認定肇事車輛
1.痕跡、物證勘查及初步檢驗
對京H╳╳╳╳╳號小型轎車進行痕跡檢驗,該車車體未見撞擊、擦蹭等痕跡。對車輛底盤檢驗,有三處新鮮痕跡,經便攜式立體顯微鏡觀察,未見纖維等微量物質附著。底盤后橋中部有一處新鮮減層痕跡,近似方形,包含較為清晰的圓形花紋和弧形條狀花紋(見圖1)。事故發(fā)生時任某所穿鞋子鞋底掌區(qū)及跟區(qū)均分布有圓形花紋和弧形條狀花紋(見圖2)。現需對車輛底盤后橋中部表面的減層痕跡與事故發(fā)生時任某所穿鞋子的鞋底痕跡樣本進行進一步檢驗。
2.痕跡檢驗
(1)制作樣本
用A4紙做承痕體,拓印事故發(fā)生時任某所穿鞋子的鞋底花紋痕跡。
(2)分別檢驗
a.后橋花紋痕跡檢驗
圖1 車輛底盤后橋中部減層痕跡
圖2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
京H╳╳╳╳╳號小型轎車后橋中部表面有一處減層花紋痕跡,該痕跡整體形態(tài)近似方形,一邊呈弧形。該減層痕跡包含一處圓形減層痕跡和一處弧形條狀減層痕跡。圓形減層痕跡表面附有點狀花紋,點狀花紋邊緣模糊,呈擦拭狀。該車后橋中部表面減層花紋痕跡的整體形態(tài)及特征點分布見圖3。相關數據詳見圖4。
圖3 后橋表層痕跡形態(tài)及特征分布
圖4 后橋表層痕跡特征位置關系及數據
b.鞋底花紋檢驗
事故發(fā)生時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跟區(qū)近似方形。內緣與外側近似平行。后緣呈弧形。正后側有一弧形條狀凸起,磨損較為嚴重,凸起表面有網格狀花紋。中心偏內側與偏外側各有一圓形凸起,凸起表面有網格狀花紋,偏外側的圓形凸起磨損較為嚴重(見圖5)。
圖5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跟區(qū)花紋形態(tài)
圖6 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樣本
c.樣本痕跡檢驗
制作事故發(fā)生時任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樣本,并對樣本進行檢驗。樣本痕跡整體形態(tài)近似方形,跟區(qū)后緣呈弧形。跟區(qū)正后側有一弧形條狀痕跡,中心偏內側與偏外側各有一圓形痕跡,痕跡表面附有點狀花紋,偏外側的圓形痕跡較為模糊。樣本跟區(qū)整體形態(tài)及特征點分布見圖6、圖7。相關數據詳見圖8。
圖7 樣本跟區(qū)整體形態(tài)及特征點分布
圖8 樣本痕跡特征、位置關系及數據
(3)比對檢驗及綜合檢驗
對京H╳╳╳╳╳號小型轎車后橋中部表面花紋痕跡與樣本中的花紋痕跡進行比對檢驗發(fā)現,兩者整體形態(tài)均近似方形且均有一弧形邊。兩者均含有一處弧形條狀痕跡和圓形痕跡,圓形痕跡表面均有點狀花紋,兩者弧形條狀痕跡與圓形痕跡的分布及位置存在對應關系。兩者的特征點對應,相關尺寸基本吻合。因檢材與樣本的成痕條件不同,兩者在清晰度、完整度及相關尺寸上會存在一些偏差,但清晰部分的細節(jié)特征、特征點分布及位置關系則存在著較好的對應關系。
在此案例中,通過對鞋底痕跡的檢驗不但確定了嫌疑車輛與行人發(fā)生了接觸,而且確定了接觸部位和接觸方式,進而認定了肇事逃逸車輛,為確定事故事實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一些交通事故和醉酒駕駛機動車案件中,車輛駕駛人認定往往成為疑難問題,足跡檢驗技術有時候能夠起到直接認定車輛駕駛人的作用。
(一)簡要案情
2012年1月22日0時5分,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主路十里河橋北過街天橋處,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車內乘員石某(男,44歲)死亡、洪某(男,31歲)受傷,車輛損壞。辦案單位委托我們對事故發(fā)生時車輛駕駛人進行認定。
(二)駕駛人認定
1.痕跡、物證勘查及初步檢驗
經勘查,在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有花紋痕跡,疑似鞋底花紋痕跡(由部位推斷)。取事故發(fā)生時兩人所穿鞋子,經初步比較鞋底花紋,排除洪某,對石某鞋底花紋作進一步檢驗。
2.痕跡檢驗
(1)制作樣本
用A4紙做承痕體,拓印事故發(fā)生時石某所穿鞋子的鞋底花紋痕跡。
(2)分別檢驗
a.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痕跡檢驗
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有花紋痕跡,整體形態(tài)呈網格狀,面積約為2×3.5cm2。網格狀花紋痕跡網眼近似正方形(為減層痕跡),相對于基座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網線近似平行分布且寬度大小間隔分布,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網線近似平行、均勻分布且寬度較小,見圖9-11。網格狀花紋痕跡相關數據詳見圖12。
圖9 油門踏板與踏板基座上的痕跡
圖10 油門踏板與基座上花紋的位置關系
圖11 油門踏板基座上部減層痕跡形態(tài)
圖12 踏板基座上部減層痕跡形態(tài)特征及數據
圖13 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紋形態(tài)
圖14 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樣本
b.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紋檢驗及樣本痕跡檢驗
石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紋呈網格狀,網眼近似正方形(為凹陷部位)。右鞋鞋底掌前區(qū)相對于鞋底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網線近似平行分布且呈寬度大、間隙小,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網線近似平行、均勻分布且寬度較小。左鞋鞋底掌前區(qū)網線分布特征與右鞋相反(見圖13)。
在右鞋鞋底上涂抹黑色墨水后印壓在A4復印紙上,制作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比對樣本。掌前區(qū)印壓痕跡呈網格狀,網格狀花紋痕跡網眼近似正方形,相對于基座沿右上至左下方向的網線(加層痕跡)近似平行分布且呈寬度大小間隔分布,沿左上至右下方向的網線(加層痕跡)近似平行、均勻分布且寬度較小,見圖14、15。網格狀花紋痕跡相關數據詳見圖16。
c.洪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紋檢驗
洪某所穿鞋子鞋底無明顯花紋,見圖17。
(3)比對檢驗及綜合檢驗
對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有花紋痕跡與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樣本進行比對檢驗,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的印壓花紋痕跡與石某所穿右鞋鞋底花紋痕跡樣本前掌區(qū)痕跡花紋形態(tài)相同,兩者特征點對應,相關尺寸基本吻合,數據誤差可解釋。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有花紋痕跡與洪某所穿鞋子鞋底特征有明顯本質差異。因此,石某所穿右鞋鞋底掌前區(qū)具備形成京N7L╳╳╳號小型越野客車油門踏板基座上部表面印壓花紋痕跡的條件。
圖15 樣本掌區(qū)整體形態(tài)及特征點分布
圖17 洪某所穿鞋子鞋底花紋情況
圖16 樣本痕跡特征、位置關系及數據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足跡檢驗技術在道路交通事故重建中可以起到判定駕駛人、判斷人與車是否接觸、判斷接觸方式和接觸部位以及認定肇事逃逸車輛的作用。實踐中,我們還通過足跡檢驗技術認定了酒后駕車的違法嫌疑人(排除冒名頂替者)。需要注意的是,當駕駛人為車主時,要進一步分析足跡的形成機理,只有綜合考慮承痕體的成痕條件、遺留足跡的種類等因素,才能準確認定駕駛人。
責任編輯:馬克
The Role and Application of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Wang Chunhao
(1.Key Laboratory of Evidence Science,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088;
2.Beijing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Beijing 100037,China)
The technology of footprint examination is a kind of criminal technology.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cases.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the technique of sole pattern examination is usually used.In practice,the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identifying the suspect drivers and the vehicles.
footprint examination technology;road traffic;accident reconstruction
D918
A
1009-3192(2016)05-0040-05
2016-08-05
王淳浩,男,河南項城人,物證鑒定高級工程師(痕跡、理化),物證技術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干部,主要從事道路交通事故檢驗鑒定和研究工作。
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開放基金資助課題(2014KFKT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