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林
【關鍵詞】 高效課堂;積極性;主體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074—01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如,有位教師講授《五彩池》時,在解題之后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幾種色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除了“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jié)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二、 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1. 教師親近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伊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學生就會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 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yè)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學生要把所學的知識,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
3. 教師妙用奇招,學生激活課堂。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能促使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最后,妙用情感因素。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后進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里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
三、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nèi)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們應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nèi)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