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部電影,畫面很美,人物不但很美還纖毫畢現(xiàn),但電影整體卻很模糊,不知道導演究竟想要表達什么。他似乎想到達一個地方卻沒有力氣,想掉頭就走又心有不甘。整個影片顯得猶豫,彷徨。但這種模糊不是混沌,更不是渾然天成。它是一種搖晃,猶如相機沒有焦距,它沒有核。沒有受精的雞蛋自然孵不出小雞來。導演好像抓不住攝像機,不能瞄準他所要追蹤的目標。
后來又一想,搖晃本身并沒什么不好。有很多好電影就是在一種搖晃狀態(tài)下完成的。搖晃帶來了緊張、焦慮,有一種豐富的模糊。我一直覺得好作品的狀態(tài)就是模糊多義。一眼就讓人看到底的作品肯定不是什么好作品。在我看來,好作品是你知道它好卻根本說不清它究竟好在哪里。就像一塊玉,你看不穿它,但又愛不釋手,欲罷不能。愛一個人,若只愛她的五官和身材肯定是不夠的,你必得愛她的靈魂。而靈魂,是抽象的,模糊的。
寫這部小說時我也明顯感到了某種搖晃。一些可能,一些不確定。有時候,我的大腦似乎出現(xiàn)了空白,不明白我的人物究竟想干什么,為什么要那么做。但事實是,他們的確那么做了。我只有把我的視角放低,盡量地靠近他們,理解和尊重他們的選擇。小說上半部倒還平靜,到了下半部,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第一人稱,本想壓住攝像機,好讓鏡頭更深地進入人物內(nèi)心,然而忽然被卷進風暴中央,鏡頭搖晃得更厲害了。
寫這篇短文時,客廳里正在直播歐洲杯。我喜歡的賽事。其實沒有了荷蘭的歐洲杯對我吸引力不是很大。2008年的荷蘭是那樣驚艷,巴斯滕的橙衣軍團鋒芒畢露,銳氣逼人。同意大利、法國、羅馬尼亞組成超級死亡之組,荷蘭連入九球僅失一球,誰知被俄羅斯擋在四強門外,結(jié)果只應了大熱必死那句老話。此后荷蘭開始保守,并在南非世界杯上差點成功。荷蘭已是一天不如一天,終于連這屆杯賽的門票都沒撈到。實用終于毀了藝術(shù)足球,就像一個人年紀大了便想著要保護自己的襠部。
好在還有西班牙。上一屆法蘭西之夏是在遙遠的1998年。我剛來南昌,還不知足球為何物,被朋友拉下水,寫了一本《西班牙足球風云》,從此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足球。當時西班牙只在1964年憑借東道主的優(yōu)勢取得過一屆歐洲杯冠軍。雖然連越位規(guī)則都不懂,我依然煞有介事地大發(fā)議論,認為西班牙足球之所以如此,除了民族矛盾的因素,還有一大原因是外援太多,遮蔽了本土球員的發(fā)展。沒想到現(xiàn)在西班牙球員遍地開花,五大聯(lián)賽幾乎每個豪門俱樂部都有核心球員來自于西班牙。說不清楚是因為克魯伊夫才喜歡巴薩,還是因為巴薩才更尊敬克魯伊夫。我熱愛那些被壓迫和有血性的事物,我喜歡巴薩全攻全守的控球式踢法。瓜迪奧拉的巴薩讓我領(lǐng)略到了足球場上的“凌遲”,那是活活把球傳進對方球門,而對方毫無辦法。這種“凌遲”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樣給了我寫作的信心。我喜歡這種凌遲的控球式小說。
然而這部小說讓我有點暈眩。我似乎是第一次不完全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眼睜睜看著他們按照自己的邏輯展現(xiàn)他們的命運而無能為力??雌饋碓趽u晃,其實還是凌遲??雌饋硎沁x擇,其實是命定。
或許這是個不矛盾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