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平
汶川縣城
剛主辦完《人民文學》第四屆新浪潮詩會,還沒有從疲憊中清醒過來,就接連接到兩個會議通知:一是全國中學語文研究高峰論壇,在西安召開,我是中學語文課本第二冊第三課(科教版)的作者,屬特邀參加;二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民族文學》組織的“多民族作家汶川行”筆會。兩個會議,時間緊緊相連,一個是11月5日至8日,一個是11月9日至12日,沒有間隔。當石一寧主編通知要我參加一個筆會時,我確實感到有點勞累,但當我聽說是去汶川時,一下便有了興致。汶川,不就是那個曾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不就是“5·12”那個多災多難的地方嗎?它曾毀于地魔之手,那里的人民如今怎么樣了?……無數(shù)個問號便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我當即答應:行,我就從西安直飛成都吧!
西安飛成都的飛機,是早上7點20分,時間太早,我5點起床,洗漱后匆匆吃過早點,就直奔機場,一到候機樓看時間,差5分鐘就7點了。上了飛機沒一會兒我便睡覺了,到達雙流機場時,我剛好醒來。與接機的師傅在機場茶座坐下沒到一刻鐘,廣西文聯(lián)的石方才副主席就到了;沒到一個小時,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葉梅女士便到了。我們當即出發(fā),在都江堰吃了頓中飯,大約三個多小時到達汶川縣城,途中葉梅女士極想看看都江堰水利樞紐口,我則渴望能見一見大堰河的模樣,但我們都沒能如愿,師傅以不順路為理由拒絕了我們。一到酒店我馬上洗了個熱水澡,疲憊和勞累頓時云散……我忍不住急于想看看8年后汶川的模樣和汶川人民的精神狀態(tài),便急急下樓想上街去看看。一到樓下,葉梅副會長正拿著手機在酒店門口一個勁地拍,我們倆便不約而同地走上街去。一圈走完下來,我倆的感覺是良好的:街道雖小,街兩邊擠滿攤販,但干凈整潔、秩序井然,攤販對顧客,臉上總洋溢著笑,用半洋半土的普通話問:“要嗎?貨真價實的土特產(chǎn),便宜!”從街上行人或攤販或本地顧客的神態(tài)上,你看到的是祥和、安靜、平實的感覺,看不到半點恐懼過后的不安和心中沒有著落的神情。葉會長和我不由得感嘆:“這縣城不錯?。∪藗円捕己芟楹??!敝皇墙謨蛇叺暮笊缴?,植被很少,光禿禿而高高聳立的山梁上,有一道道巖土滾落而留下的痕跡;再看看湍急而又渾濁的岷江,讓人又不得不感嘆:“真有點窮山惡水的味道?!边@就有點矛盾了,在西羌文化街,我們看到的則是藏羌民俗文化的融合和市場繁榮的景象。在汶川博物館門前的小廣場上,我很快找到了答案,一位藏族阿尼告訴我:“土特產(chǎn)是本地的,其他物產(chǎn)都是外地流通來的,震后的交通比震前的交通方便多了,這要感謝黨和政府,還有全國各地的同胞們?!痹诩t軍橋,我們?yōu)槠洫毺氐娘L貌而感慨,震前它是一座鐵索橋,紅軍長征經(jīng)過汶川時,大小戰(zhàn)斗有十余次,群眾幫助紅軍修復破壞了的威州鐵索橋,為了紀念便改名為紅軍橋。想想大橋的歷史,看看今天的汶川,我在心里想:紅軍長征和幫助紅軍的群眾,他們過去的付出是值得的。
回到酒店,是夜我卻怎么也沒法入睡,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汶川縣城留給我的一幅幅畫卷。我干脆爬起床,在筆記本上寫下當天的詩日記:
岷江之水在此悄悄喘了口氣
歲月便在此矗立起一片群居
生息流年便成就了汶川縣城
縣城很小,從城東到城西
漫步也只需十分鐘
博物館和圖書館就在街邊
也許是將近傍晚吧
它們沒有敞開門迎我入內(nèi)
讓我揣測其中的展柜和書架里
有釋比關于大禹的頌辭,和紅軍
經(jīng)此西征北上的遺物
興許還有“5·12”那個災難的時刻
魔鬼之手把它變成廢墟的記述……
走完全街,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
建筑是美麗的街道是寬敞潔凈的
羌漢大伯大娘和藏族的阿古阿尼
神態(tài)是祥和的,臉色是燦爛的
看不出災難留下的陰影
僅從城兩岸那高聳而光禿的山梁上
我看出了險惡和魔鬼之手的痕跡
街燈亮了,我仿佛走在天上的街市
行走在冰冷堅硬的大街上
我體悟到市民的柔順和體溫
一片輝煌的夜空里
我感悟到那些大愛無疆的意義……
云朵驛棧
雁門鄉(xiāng)蘿卜寨,那是個
架著云梯也爬不上的地方
主人用熱情驅(qū)動車輪
繞了半天才到了羌寨人家
在羌王府的廳堂、樓上及地下
我看到了一個民族走過的慘烈之路
在那些農(nóng)家樂升起的裊裊煙塵里
我看清了一個民族不倒的魂靈
獨自地慢慢地走,路邊便有指示牌
往左岷江大峽谷,往右云朵驛棧
想了想,云朵之上是天堂
我從峽谷里來,何不選擇云朵驛棧
站在驛棧的塔臺上看,那些
特色的亮麗的羌寨農(nóng)舍
原來都是些云朵的驛棧
羌族大媽迎出來問:住嗎
我搖搖頭說:參觀,不住
住了,我怕夢不回故鄉(xiāng)……
這是我參觀雁門鄉(xiāng)蘿卜寨之后,當晚寫下的詩日記。說蘿卜寨是云朵上的羌寨一點也不為過,當車在羌王府前的小坪里停下時,大家下車紛紛拍照,我卻站在灰頭土臉的羌王府前,仔細端詳,企圖從各種圖案和物件中,看到一個民族的滄桑,然而我徒勞了。只是從導游的不完整的解說中,我才有了一點感悟。當我走出羌王府走進羌寨村莊的時候,我看到了羌族大伯大媽在曬谷坪翻曬豐收的身影,也看到了在城堞口探出頭來的羌族女孩,我便很自然地想起古詩中反復吟詠到的羌笛,要是此時寨子里響起一曲羌笛,那是多么令人激動情懷的事情。然而沒有,只有一群放牧的羊群,由遠而近,咩咩地叫著走回自己熟悉的羊圈,這也是夠有詩意的了。我沒有隨隊伍而行,而是一個人在隊伍后慢慢細看,遇到一家便走進去看看。羌寨的主人個個熱情,只要你進屋,便倒茶搬凳,讓你坐與你拉家常,甚至拿出珍藏的待客糕點讓你嘗,幾乎一致地會與你說起:房是地震后新修的,路也是地震后修通的?,F(xiàn)在好了,糧食有保障,進城也方便,一年四季有游客,家家都成了農(nóng)家樂。在寨子靠后的一戶人家,豎著一桿紅旗,掛著數(shù)條彩帶,門前有一塊大牌子,寫著“云朵驛?!?。我剛走到門口,主人家便迎了出來,熱情地問我:“要住嗎?”我指指前面的大隊伍,說:“不住,參觀一下!”我走到塔子里一看,山腰上的農(nóng)家樂,都浸染在漫卷的云朵里,讓人感慨:這些羌族人家,原來都是云朵驛棧!
但是,這么美麗的一個寨子,為什么叫一個土里土氣的名字呢?在回賓館的車上,大家問導游,導游也沒說清楚,說有兩種傳說:一是山上氣候適合種蘿卜,也盛產(chǎn)蘿卜;二是羌寨以前受外族侵犯,抓住羌人就像砍蘿卜一樣地殺掉了。然而兩種傳說都無從考證,也沒有肯定的說服力。最后丟下一句:“就是一個名字而已。”我回到賓館還在思考這個問題,思來想去我覺得探個究竟也沒意思,還是羌家大伯大媽說得好:“現(xiàn)在好了,房子新修了,進城也方便了?!边@就是現(xiàn)實,這就夠了!當晚我依然睡得晚,看一本詩集看了許久,我認為詩人紅狼有一首詩,就是最好地回答——
蘿卜寨,被稱為云朵上的家園
或許與蘿卜沒有什么關系
只與昨天的傷痛和屈辱有關
只與2400米的海拔高度有關
與云朵和太陽有關
與一個民族漫長的歷史有關
與據(jù)險而居的生存環(huán)境有關
與地震后一個新的旅游景區(qū)有關
與一群瘋狂無羈的詩人有關……
天地映秀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就在映秀,震源點在一個叫牛圈溝的地方。從那一刻起,它便成了中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它便成了天地映秀。牛圈溝、地震壁畫、堰塞湖、漩口中學、天崩石、百花大橋遺跡等,讓人永遠難忘那場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也讓人永遠難忘國人在抗震救災中那堅強不屈、團結一心的民族脊梁。當我們一踏上映秀的土地時,一個美麗溫情的小鎮(zhèn)便映現(xiàn)在眼前。我們沒有先去感受小鎮(zhèn)的溫馨,而是先去參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通過觀覽序廳、緬懷廳、災害廳、重建廳、啟示廳,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震災害,同時也感受到國人抗震救災、萬眾同心的精神。走出紀念館,我記不清是誰發(fā)出了一聲感慨:我們這個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是一個壓不垮的民族,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這樣特大的災情,如今在這塊土地上,除了有意留作紀念的遺址,什么災難的后患也看不到,看到的只是一個個重新崛起的新城!
接著我們參觀了愛立方,一個講述地球故事、生命故事、大愛故事的地方,寓意映秀是一個凝聚大愛的地方。高矗的大愛之門構思奇特,是由無數(shù)只男人之手和女人之手疊加在一起組成的大門,形象而寓意之新之深之明了,不可言說。還有那莊嚴的大愛宣言、不朽的大愛巨人、神奇的生命之樹、充滿魅力的愛情島,構建了一幅人類大愛文明的壯美畫卷;設計者獨具匠心的藝術奇想,就是一首完美的愛的詩篇,就是一部透徹的愛的哲言,讓你深思遐想。我們還參觀了漩口中學遺址,斷裂傾斜的樓體、永遠定格的時鐘、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就定格在那,留給人的是一種傷心的記憶和心靈的震撼!我們在汶川特大地震記事墻上,看到了銘文記述著的巨大損失和中華民族奮起抗震救災的英雄壯舉,有一幅浮雕則形象地刻畫了救援人員解救被困群眾的感人場面。在緬懷墻邊,我們一一獻上菊花,一一佇立鞠躬,寄托我們對死難者的哀思。當我們來到映秀小鎮(zhèn)的街上時,我們對街邊風格獨具的建筑充滿向往,小鎮(zhèn)的人們安得其所,他們生活在祥和、溫馨的愛的氛圍中。街邊有一處是阿來文學館,我們在哈達的獻辭中走進了館內(nèi),我原以為館內(nèi)藏有阿來的所有著作,我極想購得一本阿來的詩集,他早期是從寫詩開始文學生涯的。大家在喝茶談文學的時刻,我則搜遍整個館內(nèi),不但沒有阿來的詩集,就是阿來的其他著作也不齊。翻來搜去,書架上隨處都有《震后汶川》的100個精美畫卷,從第一頁瀏覽至最后一頁,我終于找到了車上不知是哪位詩人提出疑問的答案,以我的詩日記為證:
11月11日陰天多云
斷裂殘存的樓體
永遠定格的時鐘 讓我們
依然想起那山崩地裂的場景
那墻傾人亡的慘狀 “5·12”是個
難以忘記的日子 從那一刻起
牛圈溝、堰塞湖、漩口中學、百花大轎乃至整個映秀
便成為愛心的焦點、世界的焦點
——映秀,便是天地的映秀
祖國和家庭是精神的支柱
時間和愛心是傷口的療藥
堅韌的映秀走出記憶的窗口
向世人展示大愛的新城
漫步走過溫馨的街衢
我們走進阿來文學館唱茶
在一排排書柜的書叢里
我沒有翻到阿來的詩集
卻翻到《震后汶川》的100個精美畫卷
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
我終于找到詩人疑問的答案
為什么汶川人精神上看不到災難的痕跡
——原來愛的立方力量無限……
細想想,如果沒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祖國同胞的愛,如果沒有強大的祖國,成為廢墟的汶川怎能這么快就挺立起來,汶川人們怎能這么快就擺脫了災難后的恐懼心理呢?!
大禹故里
從大處說,汶川是大禹故里沒錯;從小處說,大禹故里在綿虒古鎮(zhèn)一個叫石紐山刳兒坪的地方。那一天,我們在乳霧里游走了夢幻三江、趙公福地,我們沒法看清茶馬古道的歷史容顏,卻看清了三江黃蓮小草一樣的身材。通過導游的解說,我才明白:就是它小草一樣的賤命,卻能為我們歲月沉疴一般的疾病消炎解毒。在趙公福地乳霧中,我雖沒看清趙公偉岸的形象,卻明白了“師法自然”的道理。然后我們穿過水磨小鎮(zhèn)水墨一樣的意境,感受了水磨羌城、禪壽老街“大愛無疆”的意韻,那是佛山人民的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當我們驅(qū)車趕到綿虒鎮(zhèn)大禹農(nóng)莊時,時間已接近晚飯時分,我們沒有來得及瞻仰大禹神像,就到了羌寨“過羌年、曬太陽、品美食、祈福游”的時刻,大家一同走上羌寨后山坡,看釋比主持祈福儀式。我根本聽不懂釋比的唱詞,好在當?shù)仉娨暸_的田甜就站在我的身旁,她一邊聽一邊替我解釋,原來釋比是在唱大禹的美德、辛勞后的豐收,也祈愿來年的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聽她這么一解說,我一下明白了:宗教只是形式不同,過程和獻辭不同,內(nèi)容大致相同。我家鄉(xiāng)的相關祈福活動的內(nèi)容,不也是如此嗎?作家們看了一會兒聽了一會兒,都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便紛紛撤離了現(xiàn)場,只有中央電視臺的攝像師們,還在不斷地變換角度和移動方位,一個勁地在拍攝著......他們真是敬業(yè)真是辛苦!
當我們回到賓館時,時間已經(jīng)不早,但我躺在床上,總想著到大禹故里一行,沒好好瞻仰大禹沒好好了解大禹,真有點對不住這位禹神。我便想起在車上與王必勝、伍立揚、劉元舉等幾位作家,關于大禹及其精神的討論:堯舜禹時代,禹的故鄉(xiāng)是汶川綿虒的刳兒坪,“禹以治水振民生,萬世享其利......禹子承父業(yè)、不負帝命、疏通九河、天下歸心,故稱禹神”。是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對中國形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他,在治水的過程中,第一個變堵水為疏水,正是這一字的變革,在中國歷史上卻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今天也有其現(xiàn)實的歷史意義;是他,為了治水振民生,三過家門而不入,“享受薄,貢獻大”,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犧牲自己的幸福,日夜孜孜為群眾謀利”。這是一個偉大崇高、至善至美的人,是一個值得萬世景仰、萬方禮拜的人!禹興與西羌,其治水之舉也始于岷江,大禹與西羌的關系是人與故土的關系,是帝王與起源的關系。在羌族宗教中,釋比的經(jīng)典唱辭就有《大禹治水》的唱段:
先有天,后有地,
后有人,分男女......
水有源,樹有根,
羌族根源說分明;
羌族英雄是大禹,
開山治水數(shù)第一。
疏通九州九條河,
用去時間十三年;
頭次路過家門口,
聽見幼兒的哭聲;
可他心中只想到,
水怪妖魔未滅盡。
二次路過他家門,
聽見孩子嬉笑聲,
身上頓時勇氣增。
三次路過了家門,
知道孩子已成人。
治水英雄耶格西(羌人稱大禹),
立下誓言表決心:
九條河水不疏通,
永遠不把家門進......
在汶川,關于大禹治水的歌謠是很多的,可惜我沒時間好好搜尋。大禹故里汶川行本沒有遺憾,將要離開了我卻覺得,沒好好瞻仰大禹,沒好好搜尋關于大禹的歌謠,竟成了我唯一留下的遺憾。我在心里寬慰自己:沒關系,有心下次再來吧!
汶川,我還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