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清
摘要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的機會、多一分成功的喜悅,才能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教師的活動大幅度減下來,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時間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060-02
我們以往的課堂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知識學習為唯一目的,以灌輸為主要方法,以大量的作業(yè)訓練為依托而進行教學的。通過多年來不斷地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把課堂時間真正還給學生,才能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的機會,多一分成功的喜悅。那么如何把教師的活動大幅度減下來,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還給學生質疑的時間
我們以往的教學都是教師按照一定的教材圍繞大綱或課標而設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設定權、提問權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只有配合的份,幾乎沒有質疑的機會。其實,這些“問題”未必是學生產生的真正的問題,只不過是教師教學的線索而已,課堂就是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沒有積極探索、勇于質疑的精神。教師應該還給學生質疑的時間。俗話說,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這是做學問的真諦。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笨梢?,發(fā)現問題和系統(tǒng)闡述問題,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孔子曰:“疑,思之始,學之端?!编嵃鍢蛟疲骸皩W問二字,需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有學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餌。”提出問題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問,那么即使我們學到了再多的知識,也學不透徹,最終還不是自己的東西。由此我們可見“疑”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我們如今缺乏“質疑精神”的語文課堂上。在課堂上,光靠老師提出問提,學生來解答是不夠的。要讓學生參與到提問中來,有疑就問,鼓勵他們提出有價值、值得大家思考和討論的好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這是形成學生懷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突破口。
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同學,大膽質疑,講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變“教師要學生學”的單向傳輸模式為“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和“個體——集體”等多向交流形式,實施師生“互動共學”,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
二、還給學生閱讀的時間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敝挥卸嘧x,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仍未跳出“分析”的框架,擺脫“理解”的局限,提問分析法依然統(tǒng)治著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滿堂講、滿堂問,用問題帶著學生去尋找所謂的標準答案,把閱讀課上成分析課,以講代學、以問代學,課堂上雖然氣氛活躍,熱鬧非凡,但是由學生自己得到的有多少?書本上記得密密麻麻,但是有幾句是學生自己的話?教師用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用“標準答案”代替了學生的自我思考,用理性的分析代替了豐富多彩的感性體驗,這樣既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打消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反而助長了學生的惰性、依賴性。教師只有大膽地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才能讓學生自己在讀書中理解體會。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痹诮虒W《掌聲》這一課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通過多形式有趣味地讀,使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新詞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分角色讀,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小女孩為什么變了,最后,全班齊讀,揭示了課文的主題……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有所感悟。教師應把課堂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體會作品內涵的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讀,去思考,去辨析,使他們獲得豐富的體驗和美好的享受。
三、還給學生講述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提供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各抒己見,使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學生就“青蛙跳出井口后會怎么說,怎么做?”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有一個學生的回答與眾不同。他說:“青蛙跳出井口一看,覺得還是井底好,它又跳回去了?!彪m然,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可是我還是鼓勵他說了下去。他又說:“因為它看到有人在田里捉青蛙,覺得還是井底安全。”這時,我不禁為他的發(fā)散性思維喝彩。最大限度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在充分讓學生講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真正不易理解的難點,教師應給予提示,但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要做到和諧統(tǒng)一。
四、還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時間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教學中,教師不能過多的講解,而要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學習,讓學生在研讀課文中發(fā)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在研讀課文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抓住問題,從中分析原因,談談感受。這樣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間,也學得更有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是難以想象的,很多驚喜的發(fā)現,都會讓我們感動,也讓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給孩子機會,他們會盡情展現自己!
(責任編輯 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