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馮小剛導演的《老炮兒》為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曾經在四九城風光無限的老炮兒六爺打過架、坐過牢,卻對自己的妻兒少有關心。兒子曉波一直對六爺心懷怨懟,直至一天,父子二人爆發(fā)了巨大的情感沖突,曉波負氣離家出走,不想與人糾紛,被新崛起的一代以小飛為首的年輕頑主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六爺重出江湖,試圖用自己的規(guī)矩擺平事件,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兒子曉波通過這件事,也終于發(fā)現(xiàn)父親對于自己深深的愛,放下心中的芥蒂,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有人說,這是一部講述父愛的好作品??墒窃谖铱磥?,好作品沒有錯,可六爺?shù)剿酪膊皇且粋€合格的父親。他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起碼存在著很明顯的幾處硬傷——這些硬傷也正好提供給我們反思家庭教育的一個參照。
硬傷一:缺席孩子的成長
六爺確實是個好人,他會逼著小偷將偷來錢包里的身份證還給失主;可以熱情地給陌生人指路,但是他在兒子曉波嘴里,卻是一個只會打架、家里什么都不管的父親:曉波和媽媽流落街頭的時候,他卻跑路了;當曉波的媽媽被撞死的時候,他卻在坐牢。被媽媽半放養(yǎng)長大的曉波對父親心懷怨懟,眼中有火、話里帶刺,父子倆因價值觀對立而疏離、因對彼此的期待落空而失望。其實在這里反映出來的,就是孩子在幼時缺乏父親的陪伴和教育。
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情感障礙,他們大多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生活習慣不好。學者們把兒童的抑郁、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征”。一部《老炮兒》,拍出了中國家庭的現(xiàn)狀—— 爸爸們都去哪了?
對于現(xiàn)代父母來講,陪伴孩子其實很簡單:放下手機,拿出一小部分時間跟孩子一起讀書、游戲、爬山……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并在適當?shù)臅r候給一個擁抱等。
硬傷二:給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炮兒》里的兒子曉波,他所有的言行舉止,哪一點不像他的父親呢?張曉波頑劣惹事,遭遇拘留,不正是六爺自己過去頑劣的輪回重復嗎?這種相似,不僅僅是刻印在基因里的,還是父親在與兒子短暫的相處中,一點點被模仿出來的。
孩子需要從父親的身上,觀察到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么是獨立和勇敢。很多父親在孩子面前會不自覺地說一套,做一套。譬如一邊教孩子遵守公共規(guī)矩,一邊在公共場合隨意抽煙隨地吐痰;一邊教孩子尊老愛幼,一邊又粗聲大氣地和年邁的老人吆喝。殊不知,對孩子而言,父親行為的影響遠遠大過語言。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通過孩子的眼睛,刻進孩子的心。
硬傷三: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認同
一邊是年輕的兒子,想要標新立異,想要活出人樣,進而離家出走,拿出此生不復相見的架勢;另一方面是逐漸變老的父親,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想要兒子回來,明明想念得要死,給寵物取名都跟兒子相同,卻死要面子,不愿低頭。其實,他們都是在想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兒子想聽到父親說一次:兒子,你真牛!父親想要聽到兒子說聲:爹,你真厲害。為了得到彼此的承認,兩人撞得滿鼻子的灰。
如果六爺早年能多了解下兒子,正確地鼓勵孩子,兒子愿意多聽父親說說,正確去了解父親的想法,相互之間能有一個人先低頭,而不是三言不合便火星撞地球地大起沖突,也許父子之間的矛盾就不會那么大了。
父親影響出現(xiàn)得越早,有時間多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和學習成績幫助越大。父親是力量的象征,代表著威信、力量、安全感。隨著孩子的成長在不斷增加對的父親認同,這樣才能很好地與身邊的人交往。而得到父親的稱贊、認同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得到朋友、學校與社會的認同。
如果孩子走出家門時仍滿懷不安,或者在外面遭遇到挫折回到家,父親要及時給與鼓勵。父親要鼓勵孩子走出去,多結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朋友。爸爸應該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展示給孩子一個開闊的社交舞臺,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讓孩子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還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開朗、樂觀。
硬傷四: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愛
六爺是愛曉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他不會不顧自己為曉波鏟事,不會在遇上危險時,掩護曉波脫離危險而陷自己于險境;在影片的最后,他拿出一份保單,上面的受益人想來也是曉波吧,這一份保單后來成了曉波開酒吧的本錢……
但是,一個好父親僅僅愛兒子就夠了嗎?不,最重要的是表達。也許六爺對曉波的愛很深,但他的表達糟透了:從小丟下曉波不管不問,讓曉波吃了許多苦。六爺心存歉疚,但不向曉波解釋,道歉。
曉波一走半年不回家,六爺必然是很擔心的,但他卻挺著不聞不問。
最后父子見面,曉波知道六爺重視他、在乎他,可父子一交談,立馬又擦出了火花。六爺只想著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信條灌輸給兒子,結果適得其反。
這完全是一個親子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的典型案例。其實,當孩子遭遇挫折、沮喪、委屈和失敗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批評,更不是教訓,而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讓他哭,聽他說,了解他,接納他……孩子與成人一樣,如果父母能傾聽他們說什么,他們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有被尊重的感覺;他們就會反過來尊重自己的父母,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爸爸們,請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請早日卸下“江湖老大”的偽裝,給孩子一個真正的“爸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