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東
整個官僚系統(tǒng)的腐化與僵化,即便在嚴刑峻法下,也甚難改變。
彭 秉離成了貪腐的典型。那是1934年,蔣介石忙于“剿共”,彭秉離作為“海陸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派赴贛西各縣的封鎖視察員,于執(zhí)法途中看到了“商機”。在修水縣視察時,他勒索食鹽火油公賣會銀洋300元。行賄者是該會販售股股長梁有謨。
此事很快被密報到三區(qū)行政督察專員處,呈送江西省政府,而后到達蔣介石那里。蔣震怒,要求彭秉離所視察過的豐城、銅鼓等縣,如發(fā)現(xiàn)有勒索或其他不法行為一律告發(fā)。此案隨后交給軍法處,彭秉離被判刑期二年六個月。南昌行營還為此通令各省政府、各路軍總司令,以彭秉離案為戒,要求在公人員“清廉奉職,共濟時艱”。
80年過去了,彭秉離早已被世人遺忘,極少人知曉他曾因貪腐被判刑。從一些公開資料中,只能拼湊出如下簡略的內容:彭秉離為四川云陽縣鳳鳴鎮(zhèn)人,民國十四年(192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科畢業(yè),抗戰(zhàn)前曾在國民黨政府軍政部任職。
我是在1934年3月5日《天津益世報》上,看到彭秉離被判刑消息的。300元銀洋,按當時的物價,大概能買7000斤大米。這個數額能驚動蔣介石,并在媒體上曝光,還全國通電,陣仗不可謂不大。打個“蒼蠅”為何打得這么大聲?
1934年是個重要年份,蔣介石發(fā)起了新生活運動,“禮義廉恥”成為運動的中心思想,反腐的力度開始加大。
當時對腐敗的懲處非常嚴厲。彭秉離被判刑前兩個月,在江西南昌行營,總務處庶務股長彭滌非、處員袁陽生,被控在采購應用物品時,“膽大妄為、不法已極”,與各商號串通舞弊,私取折扣,浮報公款達4000余元。而總務處長孫伯文,“對于所屬職官品行操行如何,平時漫不注意糾察”,也因失職而受查處。
懲處的力度很大,彭滌非、袁陽生被“執(zhí)行槍決”,而孫伯文則因失察而被判“監(jiān)禁三年”。
南昌行營而后電告各機關:各長官對于所屬經理人員要嚴加查察,有犯必懲,絕不姑寬。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年后被認為是國民政府貪腐代表的“四大家族”之孔家,也在那時站出來,唱和反腐。但和南昌行營比起來,財政部反腐的氣勢明顯弱很多。
孔祥熙彼時為財政部長,他當時發(fā)出通告,呼吁民眾檢舉揭發(fā):“凡舉發(fā)貪惰者,須搜齊證據,正式呈控,即依法懲處;其不愿顯示姓名者,當嚴守秘密;若案情重大,恐先走漏消息者,可攜帶證據來部面呈,如查明屬實,酌量發(fā)給往返旅費;其有挾嫌誣告者,則干犯刑章,幸勿嘗試?!?/p>
從財政部的相關表述看,舉報貪官的收益幾乎沒有,旅費也只是酌量發(fā),更別說獎金。風險較大,搞不好還會被判個挾嫌誣告。
在這份通告中,孔祥熙還稱,財政部所屬機關遍布全國,大多數財政官員都是好的、廉潔的,腐敗官員只是個別,占很少比例。
但當時的媒體卻不認同上述說法?!短旖蛞媸缊蟆飞缯摼驮f:近年以來政治上最為國人詬病的,莫過于“貪污”兩字。一談到貪污,當然離不開官吏……十個官吏里,試問能不能找出一個潔身自好者?
那幾年,雖然能隱約感覺到蔣氏政權勵精圖治的抱負,社會上也有對威權反腐的期待,但整個官僚系統(tǒng)的腐化與僵化,即便在嚴刑峻法下,也甚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