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卿
女兒一天天長大,她的成長,伴著歡聲笑語,也伴著對我的考驗。家里,有專門針對我的“家規(guī)三章”,除了不許抽煙喝酒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處處注意個人形象,這是為了給女兒做一個好榜樣。為了孩子,我接受,也一直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遵守。有時,女兒也經(jīng)常拿我的口頭禪“這叫個人形象”來故意笑話我,我通常只是微微一笑,算是回應(yīng)了。
暑假里,女兒嚷著讓我?guī)ニХ酵妫也煌?。女兒不會游泳,去游泳池里玩玩還行,要是去水魔方玩那些刺激的水上項目,我還真有點擔心呢,所以態(tài)度堅決??山?jīng)不住女兒再三的懇求和她媽媽的求情,我勉強答應(yīng)了下來,但心中還是有些不安。
果然不出我所料,水魔方里的項目太危險了,就拿“人造海浪”來說吧,那么多人擠在一起,大浪打來,水漫過頭頂,感覺要翻了一樣。女兒不會游泳,卻偏偏喊著要往浪高的地方去,說是那兒更刺激更好玩。我立馬緊緊拽住她的胳膊,硬不讓她去,她就氣呼呼地不吱聲,不理我。
很快,女兒又看到了“魔幻漩渦”,拼命吵著要去玩。這個“魔幻漩渦”,就是人鉆進一截長而彎曲的管道里,幾乎垂直地從上面滑下來,然后掉進深不見底的水里。萬一她掉進水里碰到什么地方,或者是被后面掉下來的人踩到那可怎么辦呀!我本來不想讓她玩的,但是看到她乞求的眼神,心軟的我就默許了。
可是,讓她一個人玩又不放心,干脆我陪著她吧!于是我硬著頭皮,慢吞吞地跟著女兒爬到了高塔上面(其實,我有點恐高)。女兒興奮得邊爬邊嘰嘰喳喳個不停,我則一直緊張著。到達高處,我試著低頭往下一看,哇!真高呀!我的腿都有點軟了。輪到我們的時候,我讓女兒在前面,我在后面,好隨時保護她?;涞倪^程太快了,我的褲子不幸被水沖得松了下來,我只好用手緊緊提著褲子,一不小心,下意識地喊了出來:“呀!我的褲子要掉了!”
等我們停下來后,女兒一下子就鉆出了水面,輕松歡快,還不停地笑話我:“這下沒有了個人形象啰!”我當時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關(guān)注女兒,看到她毫發(fā)無損,心里的石頭就落地了。至于我的褲子,還有她對我的笑話,都不再重要,我只微微一笑。女兒意猶未盡,還要再玩一次。我直接將她拉走,以吃必勝客的由頭將女兒“騙”回去了。
雖然對于女兒,我心里總是擔心這,不放心那,但是看到她一天天快樂地長大,就算我再出多少次“糗”,心里也是快樂的?;蛟S,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長禮物。
編輯點評:
思遠同學和爸爸寫的是同一件有趣的事情,內(nèi)核充滿溫馨和愛。思遠起筆就寫了爸爸的一個特點——“極其注意個人形象”——為后文埋下了伏筆:一向處處注意形象的爸爸,竟然形象大跌地差點弄掉了褲子!
爸爸的文章,起筆揭開了自己注意個人形象的秘密,原來是為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這就是親子同臺作文一個有趣的地方了——如果不是兩篇文章對照著讀,沒讀到爸爸文章的讀者固然不知道他極其注意形象的原因,恐怕連思遠都不會知道這個愛的秘密吧!這是讓讀者感動處之一,同樣也是為后文爸爸被女兒笑話埋下伏筆。
很多同學寫作文,將一件事完整敘述后就完事了,卻不知道怎么升華主題。思遠作文的最后一句話可謂點睛之筆,什么是升華主題,這就是了。這句話簡直就是用了一種大人對小孩“寵溺”的語調(diào),說“我這個講究‘個人形象的老爸,真像個孩子呀”,是不是別有趣味地表達了對爸爸的既愛且喜之情?我們常說作文要有主題,要有意義,要想表現(xiàn)出來,其實沒那么復(fù)雜,有時候一兩句話就足夠了。思遠爸爸文章的結(jié)尾也是這樣的好例子。順便提一句,有一位叫楊朔的散文家就常常在文末使用這種方法,有心的同學不妨找來他的作品看一看。
三、四年級時,女兒作文不太好,老師的評語通常都是:雖然條理清楚,但是描寫平直,不夠生動,想象力不豐富。有時候女兒問我作文應(yīng)該怎么寫,我也回答不上來。
說實話,我讀書時數(shù)學還行,但是語文,尤其是作文,是我的絕對弱項。怎么才能提高女兒的寫作能力呢?我一直在心里問自己。
后來,我與老師交流后,漸漸明確了方法。吃飯時,我經(jīng)常會問女兒:“你們今天學了什么課文呀?”女兒回答后,我會故意裝作不知道,然后說:“這一課我小時候怎么沒有學過呀?快給我講講這個故事!”這時,女兒就會繪聲繪色地講起來。講完了,我和孩子媽媽也會給女兒說一個故事或者說說身邊發(fā)生的真實的事情。漸漸地,我發(fā)覺女兒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說話時也懂得運用表達技巧了。
這還不夠,我還經(jīng)常向女兒“借書”:“寶貝,你最近看了什么書呀,借一本給爸爸看看唄!”女兒哪里知道她“狡猾”的爸爸正在查她有沒有看課外書呢!如果沒有書,我就會接著說:“那你到你們學校圖書館里借幾本書帶給我看看吧!”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對書有了興趣,現(xiàn)在只要有空,她總會捧著一本書看。
女兒升上了六年級,她的作文有了進步,有的還刊登在了《金陵晚報》《教育周刊》等報刊上,老師的評語也悄悄發(fā)生了變化:作文句子生動,想象力豐富……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這個老師卻在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呢!
(編輯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