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君 姜光明
初寫議論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用敘述事例代替議論。不少同學認為,寫議論文只要提出個論點,再加上兩個事例做論據(jù)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議論文,顧名思義是要發(fā)表議論的,有了論點和事例論據(jù),還得展開分析,在具體的分析中,闡明論點,講清道理,讓讀者信服。
這里所說的分析,主要是指對事例發(fā)表議論,使事例論據(jù)同論點融為一體,更好地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皵⒗焙蟮淖h論如同黏合劑,是用來黏合論點和事例論據(jù)的。如果“敘例”后不“議例”,那樣會讓人感到論點是論點、論據(jù)是論據(jù),事例論據(jù)不能更好地證明論點?!皵⒗焙笥秩绾巍白h例”呢?常見的有以下五種方法:
一是循果求因法。即列舉事例后,透過事例所反映的現(xiàn)象挖掘原因反扣論點的方法。例如:
勤出成果。馬克思辛苦40年寫成《資本論》,歌德花了50年時間搜集大量資料寫了《浮士德》,陳景潤通宵達旦看書學習,演算研究,終于攀上數(shù)學高峰。他們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為他們刻苦,因為他們勤奮。
上例結尾一句,是循“成就的取得”這一“果”,而探求“他們刻苦”“他們勤奮”這一“因”,反扣論點“勤出成果”。循果求因,使得事例論據(jù)與論點融為一體。
二是正反對比法。即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情況做比較、對照,突出所要證明的論點的方法。如:
古往今來,那些卓越的人們總把謙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茖W巨匠牛頓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卻說:“我不過是個海邊玩耍的孩子,對于展現(xiàn)在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全然沒有發(fā)現(xiàn)?!边@樣一位卓越的科學家尚且如此謙虛,我們有些知識還甚為貧乏的學生,卻認為自己什么都會了,豈不幼稚可笑!
上段把科學巨匠牛頓的“如此謙虛”與我們有些學生的不謙虛做了比較,對照之中突出本段論點——“古往今來,那些卓越的人們總把謙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p>
三是假設反問法。即做假設,從反面深入分析事例扣住論點的方法。如:
學文科真的無用嗎?我們就以文科中的語文為例分析一下吧。語文是工具課,是學好包括數(shù)理化在內(nèi)的任何其他學科的基礎。試想,語文學得很糟的人能學好數(shù)理化嗎?一篇數(shù)理化論文,詞不達意,晦澀難懂,是肯定不行的。
上例,先假設“語文學得很糟的人能學好數(shù)理化”,從反面分析,若不學好語文,數(shù)理化論文將是“詞不達意,晦澀難懂”,從而證明論點——學文科是有用的。
四是總結歸納法。即從個別規(guī)律的共同性質(zhì)中推出帶有普遍認識的規(guī)律,從而使論據(jù)同論點融為一體的方法。如:
事業(yè)是人生的不朽豐碑??鬃?、司馬遷、魯迅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而被千秋萬代傳頌,屈原、岳飛、鄭成功因偉大的愛國精神而載入史冊,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因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而名垂千古。總之,誰做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業(yè),誰就能樹立一座人生的不朽豐碑。
本段先提出論點“事業(yè)是人生的不朽豐碑”,然后從三個方面舉例論證——“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而被千秋萬代傳頌”“因偉大的愛國精神而載入史冊”“因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而名垂千古”,末句歸納總結出它們的共同性“誰做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業(yè),誰就能樹立一座人生的不朽豐碑”,有力地證明了論點。
五是結尾反問法。即在列舉事例后,結尾用反問句扣住論點,使論據(jù)同論點融為一體的方法。如:
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fā)明。這無數(shù)次實驗的時間從哪里來?就是從常常連續(xù)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兒,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了為人們深深喜愛的巨著《人間喜劇》等共94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嗎?
上例最后一句,運用否定的反問句加強了語氣,突出了表達的內(nèi)容,扣住論點“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使論點與事例論據(jù)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