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留法
一、選用優(yōu)良品種
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縣小麥品種經歷了近10次更新?lián)Q代,優(yōu)良品種對糧食增產科技貢獻率達到45%。在小麥高產高效栽培中,盡量選用高產優(yōu)質小麥品種如矮抗58鄭麥7698、鄭麥366, 豫麥34,鄭麥9023、新麥26、周麥32等。純度要求達到99%以上,發(fā)芽率達到85%以上,凈度達到99%,水分低于13%且是包衣種子。
二、整地施肥
提早整地,深耕細耙。秋收騰茬后及時整地,做到熟一塊,收一塊,整一塊;深耕細作,一犁多耙,達到土碎地平,上虛下實。10月份我縣雨水常常分布不勻,無論是雨水多或少,都要注意整地質量,以保證出苗率,為高產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保水保肥,是創(chuàng)造高產的基本條件。據(jù)調查,我縣畝產600千克以上的高產示范田,均為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2%以上,且氮、磷、鉀營養(yǎng)豐富、協(xié)調的地塊。因此,高產小麥田一定要增施有機肥,一般采用的方法為秸稈還田。前茬玉米收獲后將玉米秸稈粉碎,加入一定量的腐熟劑幫助腐熟,均勻撒入地塊。然后深翻25厘米以上,耙耱壓實,并澆塌墑水。利用旋耕機整地,耕后一定要耙透耙勻壓實,避免因土壤太虛播種過深或形成吊死苗。
我縣主要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整地前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0.1公斤兌水1-2公斤,拌細砂或細土30公斤,犁前均勻撒施地面,犁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蟲。
配方施肥:在畝施有機肥3方以上,或施30公斤工業(yè)有機肥的基礎上,按生產100公斤小麥籽粒約需純氮3.0公斤、有效磷1.25公斤、有效鉀2.5公斤計算,每畝施純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6.5公斤左右,氧化鉀7-8公斤,硫酸鋅1公斤或每畝施入40-50公斤三元素復合肥和12.5公斤尿素,或配方肥50-60公斤。氮肥總量的70%和全部磷、鉀、微肥混勻后,七成撒施地表掩底,三成用于撒垡頭,隨耙地混入土中,余下30%的氮肥用于拔節(jié)期追肥。
拌種:沒有進行土壤處理的麥田,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劑或50%辛硫磷乳劑10毫升加適量清水拌麥種10公斤,拌勻堆悶2-3小時后播種,用以防治地下害蟲;同時用2%立克秀或2.5%適樂時10克拌麥種10公斤,用以防治小麥全蝕病、黑穗病,預防根腐病及苗期紋枯病、銹病、白粉病等。以上殺蟲劑和殺菌劑可混合使用,各施各量,起到病蟲兼治的作用。
三、播種
足墑播種,播期10月10-20日,播量控制在10-12公斤/畝,鄭麥7698由于籽較大,可將播量提高到14公斤左右。實行等行機播或6×6×9寸寬窄行,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播種深度控制在3-4厘米為宜,做到深淺一致,落粒均勻。
四、麥田管理
1.冬前及越冬管理
及時澆水,查苗補種,對播種時口墑較差,出現(xiàn)10厘米以上缺苗斷壟的地方,用同一品種種子浸種后補種,同時鎮(zhèn)壓,用噴水帶噴灌4指墑,保證出苗整齊;適時中耕,每次降水或澆水后適時中耕保墑,促根壯分蘗勻;對群體過大、過旺的麥田,深中耕或鎮(zhèn)壓,控旺轉壯;冬前干旱可在小雪過后大雪之前,適當澆越冬水,以每畝25立方米為宜;秸稈還田地要及時澆水壓垡;11月中下旬—12月中旬做好麥田化學除草。嚴禁牲畜啃青。
2.返青一抽穗期管理
我縣高產麥田面積較多,小麥生長良好,一般在此時能達到應有的群體數(shù),對此類麥田注意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方法,為小麥灌漿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于拔節(jié)期追施余下30%的氮肥;若整地時已經將全部肥料施入地下,而小麥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后勁不足,可在拔節(jié)期追肥畝追施尿素5-8公斤。對處于山崗薄地區(qū)的麥田則應提前到返青期施肥,以促進春季分蘗,增加群體數(shù)。并于雨后普遍中耕,提溫保墑。若田間草害較大,可在小麥封壟前繼續(xù)化學除草。防除豬秧等闊葉性雜草可選用10%尤利、75%的杜邦巨星、麥鐮或巨鑫等;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6.9%的驃馬水乳劑(大麥田禁用)進行防除。
注意防治小麥紋枯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同時注意人工拔除野燕麥。
3.抽穗一成熟期管理
我縣小麥抽穗至成熟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此時日平均溫度在20度左右,干熱風常常發(fā)生,小麥銹病、白粉病、麥蚜發(fā)生頻率也很高。特別是此時正值小麥開花季節(jié),我縣常遇三天以上陰雨天氣,非常有利于赤霉病的發(fā)生,因此很有必要進行“一噴三防。”將殺蟲劑殺菌劑配合預防小麥莖葉早衰的植物生長劑和促進小麥營養(yǎng)物質運輸?shù)牧姿岫溻涍M行混配,噴灑2遍。以緩解干熱風,增加粒重。我縣已基本全部采用聯(lián)合收割機進行機收,所以應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收獲收獲,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