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昌武
孜然,學名孜然芹,也稱安息孜然,俗稱小茴香,屬傘形科,孜然芹屬,1~2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埃及、埃塞俄比亞。我國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為主要產地。孜然果實可入藥,用于治療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癥,是重要藥材,也是維吾爾族飲用藥茶中的重要配料。孜然果實粉末香味濃厚獨特,是西北地區(qū)維吾爾、回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群眾重要的調料,尤其常用于燒烤肉食中,風味獨特,是肉食制品的最佳佐料。
孜然一般株高30~40cm,葉線形,單株分枝6~9個,生育期80~90天左右,單株果穗30~40個,主角果數18~28粒,籽粒梭形有腹溝,成熟后具清香味,色淡黃,千粒重2g左右,高產可達100-150Kg/畝。
一、栽培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
(1)選地整地:孜然適應性強,耐旱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選擇脫鹽徹底的沙壤土種植較好。前茬作物以小麥、蔬菜、瓜類或棉花等為宜,忌重茬迎茬。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秋翻冬灌,灌足底墑水,來年早春土壤解凍后用旋耕機或重耙(缺口耙)耙耱精細整地,做到以墑為中心的“墑、齊、松、凈、碎、平”。若整地后墑情差的土壤可灌早春水補墑。打成1畝以下的小畦。
(2)施足基肥:孜然耐瘠薄,忌高水肥。播種前結合整地,基施優(yōu)質有機肥1500~2000kg/畝,磷酸二胺10~15 kg/畝,尿素5-10 kg/畝。
(3)土壤處理:春播前結合整地,用百菌清1公斤/畝處理土壤,消除地面雜菌,用80~100 g/畝氟樂靈乳油兌水30kg/畝,在無風條件下均勻噴施與地表,及時耙地,使土藥均勻混合,耙地后及時耱平待播。
2.播種技術
適時早播:選擇當地籽粒飽滿,色澤黃亮無病蟲種子進行人工精選,除去雜質,于2月底至3月上旬(依據天氣狀況,易早不易遲)播種??稍谏钋锶攵安シN或早春用旋耕機整地后頂凌播種。
播種方法:①地膜覆蓋栽培:機械鋪膜,地膜寬度1.2m。膜下5cm地溫穩(wěn)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株、行距為10cmx20cm,采用膜上打孔穴播,每穴播12--16粒種子,畝用種子1.5kg。②用播種機條播,行距20cm,播深1~2cm,由于孜然顆粒細小,可在種子內摻適量粗沙,以保證適宜的播量,播后拂平地表。③小面積栽培也可人工開淺溝(溝深1-2cm),行距20cm,均勻撒播,播后人工淺覆土、鎮(zhèn)壓、耱平。
3.田間管理
(1)灌水:為保證土壤墑情,盡量縮短整地至播種間隔時間,若播后墑情差,可灌水壓沙,孜然喜旱怕濕,濕度過高可造成孜然大面積死亡,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保持地塊不干旱。抽苔后,灌苗水,開花期灌二水,灌漿期灌三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灌水應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深不過寸,淺灌不淹苗為宜。田間積水須及時排除。建議盡可能采用小畦淺灌,忌大水漫灌。
(2)追肥:結合灌苗水,施尿素3~5 kg/畝。抽苔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噴施寶等葉面肥2~3次。
(3)除草:孜然幼苗頂土弱,播后灌水或出苗前遇雨及時耙地松土,破除板結,助苗出土。幼苗出土后拔除雜草,保持田間干凈無草。
(4)間苗:孜然幼苗生長緩慢,幼苗出土顯行后應及時間苗,3片真葉后及時定苗。要做到間苗狠,定苗早,保苗密度10-15萬株/畝,最多不超過20萬株/畝, 間苗分布均勻。
4.適時收獲
6月上旬,孜然大部分枝葉發(fā)黃,籽粒飽滿成熟及早收獲,收獲分批進行,隨熟隨收,收獲時連根拔起,孜然植株放在場上晾曬2-3天進行后熟,然后及時脫粒,揚篩干凈入庫。
參考文獻:
[1] 呂云熙; 于蓉; 馮志紅. 小茴香點播栽培技術[J]. 寧夏農林科技.2014,04(04):5-6.
[2] 李玉玲; 蒙奎軍; 樓愛玲. 加工辣椒套種小茴香栽培技術 [J]. 新疆農業(yè)科技.2013,02(02):52.
[3] 郭建榮; 張春華; 王新; 楊新輝. 紅棗直播建園套種棉花、打瓜、小茴香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農村科技.2014,04(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