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每一家企業(yè)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自己是電子商務公司。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真正思考過怎樣去建立一個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真正地對外界開放。更少有公司能夠真正去思考怎樣把這些網絡的原則,應用在或者是納入到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當中,納入我們的DNA當中。
祝賀海爾的勇氣
首先我要談論一下海爾所走過的歷程,因為我覺得海爾這樣的公司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見的,對自己做了這么大的挑戰(zhàn),進行一種組織轉變,從一個有邊界的傳統(tǒng)企業(yè),要轉變成一個全球的用戶生態(tài)圈。而且海爾承諾,把數以百計千計的雇員作為創(chuàng)客,培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者,這是很少見的。全球各地有很多的公司想這樣做,但是許多都失敗了。比如很多傳統(tǒng)的書店或者是音樂產業(yè),他們都失敗了。有一些企業(yè)也想要建生態(tài)圈,想要捕捉用戶,讓所有的人到一個生態(tài)圈里面來,但也沒有成功。有一些公司想要創(chuàng)新,但他們大多數的雇員還是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他們沒有辦法改變未來改變世界。
所以首先我想祝賀海爾,你們有勇氣來走過這樣一個歷程,這很不容易。我知道這個歷程是沒有路線圖的。你們非常有勇氣踏上這樣—條未知道路,向你們表示祝賀。
接下來我要講三個問題,也希望三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這三個問題我們之前也談到過,我知道大家也對這三個問題一定進行過很多思考。我想在這里重新強調一下。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常常說互聯網企業(yè),但是在21世紀如何才能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yè)。第二個我們怎么樣才能再一次重塑管理。海爾在全世界各地很有名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個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者。但其他的一些公司也曾經是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新者,比如豐田,多年前GM也是創(chuàng)新領導者,福特、通用公司曾經都是創(chuàng)新領導者。我的意思是創(chuàng)新領導者這個稱號,不能夠拿了一次就永遠都有了,要持續(xù)做出努力保持這個稱號才行。
如何成為互聯網企業(yè)
如何成為互聯網企業(yè)。我在硅谷住了20年,正好有機會看到它過去20年的蓬勃發(fā)展歷程。最成功的網絡公司有幾點做得特別好。第一個是他們非常有野心,有很大的愿景,他們看現有行業(yè)的態(tài)度是:我怎么把現在這個行業(yè)的優(yōu)勢和盈利擴大10倍。谷歌現在做無人駕駛汽車,問的問題就是怎么樣才能把汽車性能改善10倍。跟大家分享谷歌領導人的一句話:“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打敗那些做著差不多事J隋的公司那還有什么意思,這個工作就沒有什么太多的激情?!睘槭裁创蠖鄶倒窘浤昀墼侣?,就是因為往往做著與先前差不多的事情,只做小小的改變而已。當然,大多數人不愿意做那些冒險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沒有勇氣進行創(chuàng)新,做你未知的事情,長期下去,漸進式的改進肯定會過時的。如果你的目標不是說我要做10倍,你慢慢地就會被淘汰。我很多年前就提出過這個觀點,這里就是一個核心思想。比如有同一個行業(yè)的兩個公司A、B,差不多規(guī)模,資源也差不多。相差在哪里?目標設定不一樣。A公司資源非常多,錢也很多,但是他們的愿望定得不夠高,他們沒有說我們要改變世界改變行業(yè)。而規(guī)模差不多的B公司,有可能資源不如A公司多,但定的目標非常高,他們的愿望是要改變世界改變行業(yè)。那么哪個公司創(chuàng)造力會更大?大家要知道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是什么,一個基礎就是你的資源和你的目標之間的差距是多少。差距越大創(chuàng)造力越大。當你的資源變大,可是你的目標不隨著資源擴大而擴大,你的目標就不夠大,所以目標和資源之間差距變小創(chuàng)造力就變小。
大家記不記得十二三年前當時喬布斯所在的蘋果公司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不能把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面的一個小機器上面。我們很多年輕人可能不記得索尼隨身聽了,那是全世界第一個卡帶機,當時十五首歌在一個磁帶上面已經很多了。在當年15首歌的時候,喬布斯提出要有1000首歌,這就是十倍目標,很大一個挑戰(zhàn)。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一個企業(yè)為什么常常不能把握住未來。不是他們沒有資源,沒有人力,而是因為他們被自己不正確的假想裹足不前,自己先入為主有一個概念,不敢打破自己原來的想法和預期,所以就限制自己的發(fā)展。你的競爭對手是誰,不是你的同行,你的競爭對手是你自己,你自己心里面的假想,自己心里的信仰,相信自己可以做多少這就是你的競爭對手。今天所在的世界,我們的知識當中至少1/3是在過去幾年當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F在的知識以指數型增長,所以要跟得上發(fā)展的腳步其實挺難的。但是在過去的發(fā)展當中,我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對行業(yè)也好,對客戶也好,你知道的這些東西你必須要把它認為,這是一個假想不是一個現實。沒有一個既定的規(guī)則,而只是一個假想而已,是會不斷變化的。其實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不要固步自封,不要把過去學到的東西覺得肯定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世界變化太快。
當你聽到一個新的東西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應該不是說這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們再回到這個案例當中來,當出現下載歌曲的網站時,當時音樂行業(yè)第--@反應是什么?他們說,網上下載這肯定不可能,誰會想要在電腦上面聽音樂,不可能,肯定要聽CD,聽音響,肯定沒有人想在網上下載歌曲,這不會有發(fā)展的。接著第二步,他們開始慢匣理性化了,當他們發(fā)現很多人在網上下載音樂,他們的反應就是這是在偷我們的版權,要告他們。5年之后,音樂行業(yè)終于承認了:我當時預判錯誤了?,F在所有的市場已經被蘋果這樣的公司占領了,這是音樂行業(yè)的一個案例。在互聯網的時代,你不要有假想,不要根據過去的事實來進行判斷。
喬布斯相信一點就是大家不會租音樂,大家是想要擁有這些音樂的,他們想要在自己的機子上面隨時可以聽。當時他這個信仰讓下載網站有了成功的可能性。當時這些網站說1000首還不夠,我們要一百萬首歌,這些是在云端隨時可以觸手可得。所以首先要設定一個非常高的目標,而且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自己過去一些固有的成見。
第二點我覺得很多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非常注重精益,而且思考的速度非???。其實創(chuàng)造社交媒體網站,比如臉書還有推特這樣的公司,并不是傳統(tǒng)的公司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看一看全球的不同行業(yè),在過去的10年,所有的這些創(chuàng)新的顛覆者,這些新領域的公司,其實都是全新的,當然并不僅僅是互聯網的公司,這些先鋒者,創(chuàng)造了新的市值,帶來新的用戶。這些對我們來講是一件非常涼訝的事情。很多這種新公司并沒有資源上的優(yōu)勢,他們一開始都是非常小的公司,沒有錢,非常窮,但那些現有的大公司卻擁有龐大資源,技術,以及大量現有的用戶,而且有非常成熟的分銷網絡。這樣的事實告訴我們什么?它告訴我們在今天要成功,真正重要的其實并不是你手上的資源。而是你是不是有足夠的智慧,是不是能夠足夠靈活和快速,并且能夠非常了解現在的環(huán)境和市場。假如10年前,可能一家公司需要500萬的VC才可以進行運作,而5年前我們就只需要50萬就可以,今天這個數字的要求更少,可能只需要5萬元錢就可以讓一個公司開始運作。
再給大家舉一些例子,比如一款非??岬臄底忠魳凡シ牌鳎O計得非常漂亮。它叫做橄欖,有非常高級的擴音機,非常好的界面設計,可以在當中選擇你喜歡的音樂,而且可以跟其他的軟件連接,但并不是由現有的大公司生產,而是來自于一家小公司。而且這一家公司是通過眾籌方式融資成立的。這一個產品的發(fā)展,是用戶共同合作所開發(fā)的項目。所以它可以說是由用戶參與開發(fā)的產品。這也就告訴我們,可以去不需要花很多錢,只需要用一小筆錢就能快速開發(fā)一款非常好的產品。這是另外一家公司VIZIO,是美國第一大平板電視生產商,這一家公司只有15年歷史,并且員工只有幾百人,可以說是一家虛擬公司。
我剛才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美國的例子,我們可以找一些眾籌平臺,去尋找融資。我們也可以去網絡上面雇人,而且可以建立一個虛擬的溝通機制以及線上基礎設施平臺,所有這些不需要太多成本,對今天海爾來講也是一個挑戰(zhàn),今天大多數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必須思考這些最新的變化。還有一個這些最佳的互聯網公司具備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在重新思考客戶體驗。在今天不管什么行業(yè)都在進行重塑,而且他們都是從客戶要求和體驗開始進行重塑。但是很多公司都沒有趕上這個最新潮流。這是我自己在1998年寫的一段話,我當時在《財富》雜志上寫了一篇文章,在網絡上也進行了發(fā)表。當時我是這樣寫的:“互聯網會改變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改變的方式以及深刻程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互聯網不僅是一個新的營銷渠道,不僅僅是一個新的廣告媒介,而是新產業(yè)秩序的基礎。”在今天仍然是這樣的。網絡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變革,而且這一種變革是不可逆的。它完全顛覆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過去很多公司賺錢,主要是在摩擦基礎上賺錢的。也就是說客戶并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選擇,消費者也沒有足夠的信息,不知道哪家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最好的。交易成本也非常高。他們并不了解消費者不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很多的律師還有會計師利用信息不平等賺錢。廣告主也可以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平等來賺錢。比如說我們看電視不得不被迫地去看廣告。而且分銷渠道也是被幾家公司所壟斷。現在所有的摩擦已經全部消失。歷史上第一次這些公司是否能夠成功取決于他們?yōu)橛脩魩砹耸裁磧r值。就是他們需要真正地去思考消費者,消費者有什么新的特點,要重新思考用戶體驗、消費者體驗,思考一下我們要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情感。我們現在要做的其實叫做情感工程,情感的設計,有的做法可以給消費者帶來非常好的情感,讓他們感覺快樂,感覺有自信,有的做法并不能夠給他們帶來非常好的情感。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要深刻地去洞察消費者的心理和情感。我們需要從系統(tǒng)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這一方面,我們怎么樣才能利用數字技術,改變現有固有的傳統(tǒng)做法。我經常問我自己為什么有這么多公司,都錯過了這些機會,不能夠真正去改變和改革消費者的體驗。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對于因特網的看法出現了錯誤和偏差。他們并不了解數字技術真正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功能上面的好處。數字化讓我們能夠進行定制化,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我現在在網上定一件衣服,可以要求定制化,不管是顏色還是大小。所以我們看到對于人類掌握的這一種信息,我們可以用一些更加復雜的計算方法。我們甚至可以讓機器人給我們提供建議。我們有很多的工具,我們可以用這些計算方法和公式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股票,而且還有整合。將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通過API整合在一起,從而讓客戶帶來一種無縫的體驗。還有很多的App告訴我們怎么樣從A這個地點到達B這個地點,有什么樣不同的交通工具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方法是最快的,讓我們今天生活更高效,訂機票就是最簡單的一個例子。而且它能夠給客戶提供一些更加中立的數據,這樣他們就能夠更好地比較。而且給他們更多的安全,讓他們能夠參與進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意見。
你們的挑戰(zhàn)是什么?我們要近距離觀察我們的用戶,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想法,他們對于產品的看法。然后系統(tǒng)角度去思考我們怎么樣去利用這些數字技術。利用這些工具去改變客戶體驗。不僅僅是一個體驗,而是一個整合的體驗。
同時我們要思考有一些互聯網公司需要建立一個平臺,去追蹤用戶,我們要讓這個平臺真正帶給我們更多功能。能夠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上面分享照片,或者給我們一些好的工具,更好地去連接彼此,同時也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反饋機制,等于說我們就能夠更快地去追蹤客戶。我們需要借鑒一下所有現有平臺,非常清楚地知道到底什么樣的平臺可以給我們的業(yè)務帶來新價值,我們怎么樣才有機會創(chuàng)造一個別人從來沒有創(chuàng)造過的平臺。
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今天我們的問題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平臺,還有為什么人們愿意用這樣的平臺,我們有什么樣的戰(zhàn)略資產可以吸引人們進入這個平臺上面。我們思考一下蘋果的平臺,這個平臺有四大支柱,他們有非常龐大的用戶基礎,超過7億IOS的用戶。蘋果IOS的操作系統(tǒng)像一個磁鐵,能夠把所有的用戶吸引過來,他們有非常好的分發(fā)平臺,所有開發(fā)的App都可以在蘋果商店里面讓用戶購買,而且他也會給開發(fā)者工具包,幫助他們開發(fā)App。你要想象建立一個怎樣的平臺,才可以讓人想和海爾作為合作伙伴,我有哪些核心能力幫助他們來更好實現他們的成功。
重塑以及持續(xù)重塑管理
第二個問題,是怎么樣重新塑造管理,而且要持續(xù)地重新塑造管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看一下過去120年全球工業(yè)的發(fā)展,就會問為什么有一些公司,他們能夠長期獲得成功,幾十年來都獲得成功,他們能夠經歷起歷史起起伏伏立于不敗之地。向這些成功者學習,看一下他們的成功模式是怎樣的,也看一下持續(x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你學到的其實是發(fā)現他們并不是因為技術,而是他們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管理。這些企業(yè)長期以來的成功,他們管理創(chuàng)新方面的長期成功,在于最好地釋放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喬布斯是這個時代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領導人。第二個是谷歌的,第三個是臉書的馬克。他們創(chuàng)造了1.3萬億美元的市值。但想象一下三個人都為比爾·蓋茨工作會怎么樣,如果這三個人都是微軟的副總裁,情形會變成什么樣,三個人還會像今天這么有創(chuàng)造力嗎?我覺得不會。
傳統(tǒng)分級式的管理樹型圖是危險的,因為它默認最上層領導人的智慧是高于中層領導人和雇員的。對微軟來說,基本上所有大的開發(fā),在過去20年當中都是晚了一步的:搜索功能、移動終端、輔助廣告的APP、軟件服務、云技術。一些領域微軟跟上了,但一些領域是永遠落后了。原因在于所有決定都要上層來做,受限于上層人的智慧。比爾·蓋茨過去20年當中一直擔任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主席、軟件技術官。如果想把企業(yè)帶到一個新的方向,必須要得到比爾·蓋茨審批和同意。比爾·蓋茨的想法和模式受限于他的年代,受限于他過去的經驗。舉這個例子就是說公司和組織結構為什么會失敗,因為領導人智慧會受限于他所在的時代,不能讓整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力受限于最頂層領導人的智慧邊界。所以我覺得創(chuàng)造者也好,商業(yè)人士也好,一定要把大家的創(chuàng)造力,所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
10年之前全世界最有權利最大最成功的四個IT公司,他們的首席執(zhí)行官都是大名人,大紅人,他們的研發(fā)資金都是非常雄厚的,他們也是和全世界最好的咨詢公司一起合作。但是這四個人卻錯失他們那個年代應該追上的四個潮流。
跟大家分享幾個數據。這是蓋勒普數據,他們在全世界各地做調研。全世界公司里只有13%的雇員覺得自己工作非常有激腈,對行業(yè)機會非常有激情,非常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覺得自己有自主權完成工作。而24%的人是完全不參與的。63%的人參與不太積極,他們來上班,可并沒有把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帶來,只是完成任務而已。所以大多數的企業(yè),他們員工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都被浪費掉了。從這份數據圖看全球各地公司參與度高的員工的比例,最高也只有不到30%,沒有任何地區(qū)的人可以說我們的員工參與度非常高,都很低。
現在我給大家看一個金字塔,它不像馬斯洛的金字塔那么有名,是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是人類工作時候釋放出來的能力的金字塔圖,最底端是順從,遵守道德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安全規(guī)范,這是很重要的。再往上面一層是勤奮,也很重要。再往上走是智慧,腦子聰明,有很好的培訓,能夠很聰明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我覺得這三個最底部的能力,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貨物,是付錢就可以獲得的。僅有這三種能力還不夠,難以成功。還需要創(chuàng)造力,需要自主自發(fā)性。比如在公司里面或者小微企業(yè)里面,是有自主性的,他們看到一個問題,看到一個機遇,不會等待,而是自己沖上去抓住這個機遇解決這個問題,把創(chuàng)造力帶到工作當中來,這些人他們會從行業(yè)其他競爭對手那里看到機會,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維和智慧,這些人才是有激情有熱情的人。我們的員工有多少是把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熱情,所有的創(chuàng)造力都帶到工作里面來的。因為金字塔最上面的三個,激情、想象力和積極性,不是貨物,是不能購買的,也是不能管理,不能命令員工做到的事情,它們是天賦的一種,是員工給企業(yè)的禮物。而大多數情況下員工是不會帶來的。
組織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平衡
你要持續(xù)成為全世界最有創(chuàng)新力的企業(yè),在未來10年20年還能夠成為創(chuàng)新力公司,你要做一些什么?我覺得其中一點就是不能接受妥協(xié)。對于大多數企業(yè)來說這些事情就是左邊和右邊,只能選一個,要么規(guī)模大,要么靈活,要么高效,要么有創(chuàng)造力。不能又大又靈活,又高效又有創(chuàng)造力。過去人家想這兩點只能夠選擇一個,硅谷也這樣。讓大企業(yè)很快很靈活很有創(chuàng)造力這很難。我覺得這種想法不對,不用二選一,兩個都可以有。理查德·弗羅里達幾年前在《崛起的創(chuàng)意階層》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這個年代最大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力和組織之間的博弈。”我覺得組織架構是重要的,這是肯定的。比如手機上這些很棒的軟件,應用,芯片都是人造出來的。這些芯片需要非常高的要求,非常低的誤差,非常好的控制。需要控制所有的變量,數以千計不同的變量,所以我們需要組織這些人,讓大家能夠真正地追求這種精細,而且要非常講究紀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卻忽視了創(chuàng)造力。所以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需要重新去思考這些不同的因素,我覺得這兩者都是可以兼得的。
我見過很多公司很多組織,很多員工,想要買一把新的辦公椅都必須獲得很多層級的同意,甚至需要得到老板的簽字,但是在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公司和組織,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進行財務支出,每個人都有公司支票,如果你覺得這是需要的話,就可以買了,沒有人告訴你不能買這個椅子或者某一項開支。控制和自由之間的矛盾并不存在。
我們知道IDEO是一家非常知名的設計公司,非常優(yōu)秀和有創(chuàng)造力,他們有很多的自由,他們有靈活的,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比如過去很多人認為質量和成本之間也是一個矛盾,如果我們要高質量汽車就會去買奔馳或者勞斯萊斯,想買便宜汽車就買菲亞特,質量稍遜但是價格便宜。但豐田重新定義了這種觀念。所以怎么樣才能更好把握這些因素的平衡是有一個秘方的,首先是區(qū)別什么和如何這兩個概念。
首先要知道到底什么是控制,控制指的是一種高效,需要的是一種標準化。過去控制著重以下領域:嚴密流程,嚴密監(jiān)督每個員工行為,開銷有嚴格限制,有層層批準才可以有某項財務開支,每個人自主時間非常少,有很多控制,但這樣的做法通常會扼殺了創(chuàng)造力。比如英特爾實行軍事化管理,但與此同時也喪失了很多非常寶貴的機會。
再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有很多公司在這方面遇到很多問題。一個巴西公司,有很多關于出差的政策,出差必須要獲得上級批準,而且由公司來指定可選擇的航空公司和酒店,規(guī)定出差的天數,還會有人專門負責執(zhí)行這些政策。而在另外一家公司,出差住哪家酒店,選哪個航空公司都不是問題,但是所有花費要傳到網上,讓其他員工都可以看到,這樣做的結果是公司的出差支出在下降。這是兩家公司在控制上的不同做法。
我非常喜歡的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家生產防水布料及醫(yī)療產品的公司,這是一家極具創(chuàng)新力的公司,他們也有非常小的團隊,他們每年年底怎樣給員工發(fā)放薪水呢?給你共同合作過25個同事的名字,讓根據你認為這些同事分別為公司創(chuàng)造的價值多少進行排名,這些數據將決定每一個人的工資是多少。這個公司和海爾相似的是員工可以自己選擇團隊管理者。比如排名當中,25人當中排名第7,就知道你可能管理上面有一定問題,你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在領導力上面并沒有得到大家最好的認同,這并不是關于控制的問題,而是關于怎樣才能夠達成控制的結果,公司并沒有出臺很多的規(guī)程進行控制或者是懲罰錯誤,而是通過一種透明的方法,共同分享公司的價值和目標來實現的。
所以我們要繼續(xù)挑戰(zhàn)這些我們傳統(tǒng)認為矛盾的一些因素,重新思考如何做,怎么樣更好地協(xié)調不同的部門之間的合作。要從最好的這些公司去學習。我們看一看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比如Spotify,它是現在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他們也有很多的部落群,一個部落單獨負責每個產品,還有章程,小組可以共同分享營銷技能,針對某個具體關于HR的問題建一個小組。實踐的時候,這些細節(jié)會讓我們喪失方向。共贏打分卡到底這個怎么樣發(fā)揮它的作用,有的時候會讓我們非常困惑。但是最深層的這些原則,其實是更加重要的。它是對于我們建立海爾自己的管理模型至關重要的,我們的問題是到底最深層次原則是什么。我覺得Spotify的很多做法應該能夠讓大家獲得很多新靈感。交叉授粉不同部門之間的分享做法比標準化更加有效。我們要通過組織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才能夠讓大家找到最好的做法。
今天每一家企業(yè)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自己是電子商務公司。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真正思考過怎樣去建立一個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真正地對外界開放。更少有公司能夠真正去思考怎樣把這些網絡的原則,應用在或者是納入到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當中,納入我們的DNA當中。很多公司沒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能力,或者不夠具備適應能力。但是看網絡的話會發(fā)現,其實網絡具備所有的這些特點,網絡就是一個非常棒的平臺,它能夠不斷去創(chuàng)新,持續(xù)創(chuàng)新,而且有最強的適應力和靈活性。不管是照片還是時尚,還是藝術,都是可以在網絡這個平臺上面去分享。所以對于我們來講應該真正地把這些網絡原則轉化到公司內部DNA當中去,真正做到開放。要不斷去做實驗。所以一定要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原則上面,而不僅僅是實踐上,原則重于實踐。
還有就是實驗,我知道海爾現在有幾百個不同的小微,有很多是不斷試驗全新的管理方法,全新的人力資源的一些方法,合作,協(xié)調的方法,以及獎勵的方法。在未來我覺得我們會不斷地持續(xù)變革,會改變和顛覆所有的這些核心的流程,當然這一個過程是非常巨大的。但就像網絡一樣我們需要的是加快這種改革的進程和速度。希望在海爾有40個、50個不同的試驗在進行。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一家澳大利亞的公司,是一家非常強大的網絡公司,也是最近剛剛上市的,市值差不多四五十億美元,這家公司生產公司因特網工具等產品,幾年前這家公司非常小,發(fā)展非常迅速,這家公司研究谷歌時發(fā)現谷歌有這樣的政策:每個員工有20%的時間可以用于創(chuàng)新,即員工每個星期有一天時間可以自主選擇,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家澳大利亞公司覺得這個做法非常好,但是自己還是一家小公司,投資者對于他們有非常高的增長預期,他們不可能讓每個人每周有一天時間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于是他們就設計了一天實驗,想要看一看效果。他們給了員工一天時間去做研究,他們把這一天叫做FEDEX日,因為跟FEDEX非常相似。這一天里,你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跟同事分享,一起討論,看你的想法24小時之內可以有什么樣的發(fā)展。當24小時實驗結束時,他們發(fā)現了一些非常棒的點子,還有很多人就這些點子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們現在的政策是每一個月會有一天這樣的活動,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參與。這樣的一個做法就始于一天的一個實驗。
關于管理的創(chuàng)新,也應該采取相似思維,必須非??焖?,比如這個想法有用的話,我們就快速執(zhí)行,如果沒有用就開放拋棄。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就是要做實驗。把它變得有趣一點,小規(guī)模一點,快一點,從你自己的小領域開始做嘗試,不要害怕。我覺得大家所有的人都要有這一個概念,把自己視做管理創(chuàng)新源泉,希望每個人可以在未來幾年當中,在自己的組織當中領導一次這樣的管理創(chuàng)新。
領會今天主講的原則,透明度,嘗試,嘗新,讓市場做決定,這些原則領會在心,想一想怎么樣在我的部門當中小規(guī)模做這樣一個實驗來激起大家的創(chuàng)新力,要把這一種小實驗好好地利用社交手段,找人幫助你把這個實驗做得越來越大。我認為在未來所有的組織變革都要利用社交,比如薪酬制變化,迭代機制變化,改變對賭機制等等,這些事情都不是能夠在公司頂層單獨來完成的,不能在隔絕環(huán)境中完成,要好好利用社交,利用大家的力量。
海爾是第一個要把自己轉變成一個平臺化機構的工業(yè)公司。因特網的精神會影響你們每天的工作,如果你們成功的話會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榜樣,給世界各地類似企業(yè)提供一個激勵。這正是我對海爾的期望。
(本刊據加里·哈默t2016年2月19日海爾互聯網大講堂的演講編輯整理,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