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京劇梅派藝術最典型也最為精彩之處便是常常為人稱道的“平中見奇”,顯示了令人驚異的奇絕,這個奇,就是“全在戲中”。
關鍵詞:梅葆玖;西施;響屧廊
中圖分類號:J821;J6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06-01
我有幸在2015年拜梅派藝術宗師梅葆玖老師為師,師父的親授的梅派傳統劇劇目“西施”使我受益匪淺,更加進一步的了解了梅派藝術的精髓。從藝術本身角度來說,梅蘭芳表演藝術之所以可以成為戲曲表演體系的杰出代表,便在于,梅派藝術作為通常最為彰顯個人風格的藝術流派,卻具有著“通大路”的品質。
這種“通大路”的品質,不僅表現在對受眾的廣闊覆蓋,更在于梅派藝術自身的表演特色,個性中蘊涵了更多的共性,個人創(chuàng)造中更多體現了藝術規(guī)律。
梅派藝術基于梅蘭芳大師藝術造詣,以及中和平正的藝術觀念,顯示了卓越的藝術品格,更重要的是他的藝術創(chuàng)造中所顯示出的戲曲創(chuàng)造規(guī)律。最典型也最為精彩之處便是常常為人稱道的“平中見奇”,就是在平和中正、自然脫俗的中和之美當中,卻顯示了令人驚異的奇絕,這個奇,就是“全在戲中”。而這一點,正體現了戲曲創(chuàng)造規(guī)律。
所謂“全在戲中”,具有兩層意思。
第一,全在戲劇之中,角色表演完全講究戲理,演員要為劇中人“立心”“立言”;
第二,全在戲曲之中,即舞臺表演一切均在戲曲特殊表現形式及其邏輯之中。一招一式,一個眼神,一個身段,一段唱念,都以堅實的戲曲功法為基礎,并賦予鮮活的生命感、精彩的形式美,同時最終完成對戲曲人物的獨特塑造。
全在戲劇之中,便是講究體驗,追求表演決不違背戲劇的特定情境、沖突與人物性格。全在戲曲之中,便是講究表現,決非自然主義,而充分尊重和調動戲曲特殊表現手段,既生動刻畫人物,又具有特殊表現力,讓觀眾獲得獨特、鮮明、強烈的審美愉悅。于是,這種全在戲劇之中的體驗也就不是“化身為劇中人物”的方式,而具有了戲曲體驗的特殊性。否則,那么繁復的戲曲表演如何把控?表演現場的千變萬化又如何敏銳感知和應對?觀演關系的微妙呼應亦當如何調動與調節(jié)?
上述體驗與表現的緊密、自然融合,揭示了梅派藝術形神兼?zhèn)涞谋举|特征。自然、純熟、完整的奇絕境界,也完整契合并體現了張庚對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的基本判識——即以功法為核心和邏輯起點的中國戲曲表演體系,也就是:從基本元素,到表演語匯,再到完整藝術所構成的戲曲表演訓練方式和創(chuàng)作方式,它們構成了戲曲表演最為核心的一種“營造法式”。
《西施》這出戲最早開始演出的時候是分為上下兩本進行演出的,梅大師到了晚年之后便將兩本合成一本總共以20場的場序進行演出。這出戲除了有一場以舞蹈為主的“翎子舞”以外,其余場次全部都是以唱功為主的文戲唱,足見這出戲對唱功的要求之高。
西施這個人物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四大美女之一,至今仍存有14處關于西施的生活遺跡,包括西施廟,苧蘿亭,浣紗溪等傳說三月初三是西施的生日那天很多的香客都會到西施廟進香至今不衰。足見在廣大群眾中大家對這個人物的喜愛。想演好這個人物在學習的過程中梅大師反復的強調人物的特點,在表演細節(jié)上更是體現了以為藝術大師的妙到毫巔,學到其中“響屧廊”的時候梅老師特意提到這場的名字,他說當時西施穿的鞋子是類似于木屐的一種鞋子,走在里面會有特殊的響聲故而取名響屧廊。這一折中的唱腔非常的優(yōu)美,有大段的二黃和南棒子的唱腔設計。是非常膾炙人口,意境幽深的一場。在唱腔的行腔上把梅派的韻味梅派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說到念白師父反復的強調念白要注意每個字的吐字方式,在每句之間空白處氣口的停頓,以及情緒的轉換。念白不是簡單的復述劇本,有句老話,千金念白四兩唱。足見念白的重要性要念出語氣,情感,人物。這場戲的扮相是水袖,斗篷,每一個透袖都要求水袖的整齊,出去的干凈,回來的更要干凈,做動作的時候體現古典美要盡量的用水袖遮住手,出場的腳步的節(jié)奏感,要慢,要壓住腳步,步幅要盡量的縮小,在環(huán)境的體現上師父告訴我,因為是深秋,要體現出深秋那種寒意的感覺,要注意斗篷的姿態(tài),盡量合的整齊,因為要保持舞臺上的美感。老師說在諸多的梅派劇目中“西施”這出戲的演出場次也許不是最多的,但是確實梅蘭芳藝術大師對于京劇的化妝,唱腔,伴奏,物美,等進行改革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從這出戲里梅蘭芳藝術大師為了能夠豐富樂隊的表現能力,首次在樂隊的伴奏樂器里加入了二胡,使得伴奏更加的渾厚飽滿。從此旦角的各個流派也都紛紛的在伴奏里加入了二胡,至今二胡已經成為了京劇旦角演唱伴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樂器了,后來師父繼承了梅蘭芳大師的衣缽,在這出西施里更是加入西洋交響樂的伴奏,使音樂的部分更加唯美動聽。
也許只有歲月的積累和在的舞臺上的歷練才消化咀嚼出梅派藝術經久不衰的魅力:什么叫雍容華貴、中正大方,什么才稱得上寫意虛擬程式之美、富有沁人心脾的幽幽余香。尤其梅先生最后傳世名作《穆桂英掛帥》問世,集其表演藝術凝重、含蓄、簡約、規(guī)范之大成,時時感覺到大師以一當百、源源不盡的內在爆發(fā)力。他將流派藝術提升到極致之際,也為自己藝術生涯推上了一個歷史的巔峰。此劇將人物脈絡與演員性格交融一體,令人百看不厭。也衷心的希望梅派藝術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讓京劇藝術,讓梅派藝術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