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第一步》
畫家:文森特·威廉·凡·高(1890年畫)
作品規(guī)格:72.4厘米×91.1厘米(布面油畫)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常言道: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古往今來,一代代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山水的滋養(yǎng)。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的藝術家,他們是如何描繪父愛的?而他們的畫作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要賞析的是后印象派大師凡·高的名作《第一步》。
★溫馨畫面
畫如其名,《第一步》描繪的是人生中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瞬間。在風和日麗的某一天,父親與母親在辛勤勞作的間隙,陪伴小女兒學習獨立行走。母親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孩子,以保護她不受一絲傷害;父親則單膝跪地,張開雙手鼓勵她往前走。父親溫暖的懷抱與喜悅的呼喚,深深地吸引著躍躍欲試的小女兒,我們仿佛聽到她奶聲奶氣的回應聲......而這平凡的一幕被藝術家賦予了更多動人的細節(jié)。
我們看到畫面中鮮艷的色彩,其中黃、綠、藍三種高明度的顏色用得最多,暗示著生命的蓬勃與活力。我們還看到凡·高標志性的旋轉筆觸下生機盎然的農(nóng)田、灌木與屋頂,以及他用厚重的黑色線條加深了畫面深度的嘗試。他經(jīng)常用鮮艷明快高純度的顏色、奔放的筆觸去表現(xiàn),顛覆了傳統(tǒng)的繪畫色彩,這在西方藝術上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但值得注意的,這件作品是凡·高對現(xiàn)實主義畫家米勒《第一步》的仿作。與之不同的是,米勒的原作基調清淡,畫面如同處在灰蒙蒙的霧中,又仿佛舒伯特編寫的一首田園抒情詩。凡·高的作品則情緒強烈,富有質感的筆觸充斥大地、天空與家庭的每一處,猶如貝多芬《命運》中所演繹的生命之熱烈。
★畫中所藏的愛意
文森特·威廉·凡·高(V i n c e nt W i l l e m van Gogh,1853-1890)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xiàn)主義。凡·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chuàng)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才創(chuàng)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凡·高是沒能活著看到自己獲得社會承認的悲劇性畫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創(chuàng)作的,而這段時間他深陷于精神疾病中。1890年3月,凡·高離開了精神病院,其后一度生活得很快樂,因為他親愛的弟弟提奧有了孩子,而他做了孩子的干爸爸。對于一個沒有愛人孑然一身的人來說,這是天大的喜訊。因而這幅處于同一時期的畫,極有可能是凡·高為提奧夫婦畫的。
提奧夫婦經(jīng)常來看凡·高。他有時帶著侄兒小文森外出散步,讓他看母牛在擠奶的時候怎么樣搖尾巴,公雞是怎么“喔喔”叫的……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凡·高忽然感到一種莫大的平靜。他從來還沒有過這樣的體會。精神上的狂亂消失了,從童年時代起就附著在他身上的那個瘋狂的惡魔也消失了。他仿佛卸下了什么重大的責任似的。他寫信給提奧說,“我正處于一種平靜得無法畫畫的心情之中……”在18 9 0年7月2 9日,他對著自己的身體發(fā)射了一顆子彈,結束了他的藝術探索。
★畫作的藝術價值
《第一步》現(xiàn)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這個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中,每天無數(shù)形形色色的人會經(jīng)過這幅隱藏著許多故事的畫。一百多年前凡·高在畫布上滿懷激情的涂抹聲,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愈發(fā)依稀難辨了。然而他對下一代的憧憬、對父愛樸實而滿懷深情的表達,在今天仍能為人們所認識、所感動。亨利·福西隆在論述凡·高時說:“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p>
(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供稿,鄭勤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