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
摘要:分類思想對化學研究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拔镔|的分類”教學以硫酸型酸雨形成過程中涉及的兩種物質——SO2和H2SO3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它們化學性質的推測,讓學生建立從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以及類比和遷移的化學思想,并能夠讓學生認識物質的分類對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分類思想;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類比;遷移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6-0000-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0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高中生應認識分類思想對化學研究的作用,并能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那么,“物質的分類”對于高中生進行無機物化學性質的學習、形成分類思想具有怎樣的指導作用,如何通過教學設計與實施實現(xiàn)其功能,一直受到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關注。[1]對此,筆者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加以研究。
一、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選取了硫酸型酸雨形成過程中的兩種物質——SO2和H2SO3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讓學生推測H2SO3的化學性質,以此建立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思路:確定物質的類別——回憶這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確定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同時從CO2、SO2、SO3的化學性質歸納概括出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以此引導學生建構從一般到個別、個別到一般的化學思想;而在SO2化學性質的推測過程中,學生猜測SO2可能與CO2化學性質相似,然后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和閱讀課本,以此達成理論和實驗的統(tǒng)一,進而得出SO2和CO2化學性質相似,都屬于酸性氧化物,以此引導學生建構類比的化學思想,并深化物質的分類對研究物質化學性質作用的認識;除此之外,引導學生運用遷移思想,得出堿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當然,在學生了解了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通性后,即可順利解釋石灰石脫硫的原理,在知識的運用中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最后圍繞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理,引發(fā)學生對SO2和H2SO3都能與O2反應原理的困惑,以此使學生產生對物質進行多角度分類的需求。誠然,經過物質的分類學習,使學生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具體物質時,能自覺地對該物質進行分類,并根據(jù)其與各類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預測該物質的性質。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認識比較和分類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H2SO3與SO2化學性質的探究,體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通過對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的性質的小結,學會從個別到一般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SO2與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過程
[教師]在初中,大家對硫酸型酸雨已經有了基本了解,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過程。
[學生]途徑1:2SO2+O2=2SO3(粉塵) SO3+H2O=H2SO4
途徑2:SO2+H2O■2H2SO3+O2=2H2SO4
[教師]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徑2中,劃橫線的物質名稱是什么?
[學生]亞硫酸。
[教師]亞硫酸除了和氧氣反應外,還能和哪些物質類別發(fā)生化學反應?說明判斷的依據(jù)。
[學生]亞硫酸可以和堿、活潑金屬、指示劑反應,因為亞硫酸和硫酸一樣是酸,應該具備酸的通性。
[教師]亞硫酸既然屬于酸,它的化學性質還有補充的嗎?
[學生]還可以和金屬氧化物、某些鹽反應。
[教師]在推測物質所具備的化學性質時,請大家思考一下推測的一般思路。
[學生]確定物質的類別——根據(jù)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推測該物質的化學性質。
[教師]SO2是造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物質,SO2除了和H2O、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呢?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SO2還能與堿反應,覺得SO2化學性質應該和CO2類似,在初中我們已經知道CO2能與堿反應。
[教師]SO2是不是真的能與堿反應?
[分組實驗]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實驗裝置見圖1)。
[教師]實驗中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生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生2]澄清石灰水一直是澄清的。
[生3]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再變澄清。
[教師]請大家分析一下,為什么實驗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差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們這組放入濃硫酸的量少,因此產生SO2的量也少,而澄清石灰水的量多,所以會變渾濁,看到渾濁后我們立馬將導管放進盛有氫氧化鈉的燒杯中。
[生2]我們這組濃硫酸放入的量很多,因此產生SO2的量很多,在亞硫酸鈣生成的瞬間又被反應完了。
[生3]我們這組濃硫酸放入的量較少,看到石灰水渾濁后并沒有將導管拿開,繼續(xù)通了SO2。
[教師]大家分析的非常好,雖然大家實驗時做出來的現(xiàn)象不一樣,但都能合理的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教師]請寫出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SO2+Ca(OH)2=CaSO3↓+H2O
[教師]在初中,我們知道CO2也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由此你得出什么?
[學生]SO2和CO2的化學性質相似。
[教師]它們究竟是哪一類?請大家看書上第4頁的內容。
[學生]閱讀書本。
[學生]CO2和SO2是酸性氧化物。
[教師]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呢?
[學生]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推測H2SO3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建立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路徑:確定物質的類別——根據(jù)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推測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并讓學生初步體會物質分類對于無機物化學性質學習的意義。通過讓學生推測SO2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學會運用類比及實驗的方法去研究物質間的聯(lián)系,深化物質的分類對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作用。
[教師]除了CO2和SO2是酸性氧化物外,SO3也是酸性氧化物,請你推測它有何化學性質?推測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SO3能與水反應,SO3還能與堿反應。原因是SO3是酸性氧化物,化學性質應該與CO2、SO2相似。
[教師]請大家歸納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
[學生]酸性氧化物能與水反應、能與堿反應。
[教師]怎么推測出來的?
[學生]抓住CO2、SO2、SO3所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的共性。
[教師]很好,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堿反應之外,還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什么是堿性氧化物?
[學生]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教師]很好,常見的堿性氧化物有:CaO、CuO、Fe2O3等,那么,堿性氧化物有哪些通性?
[學生]與水反應,與酸反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歸納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讓學生學會由個別到一般的思想。在歸納完酸性氧化物通性后,讓學生運用遷移的思想得出堿性氧化物的定義和通性,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SO2是造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物質,煤的燃燒是產生SO2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煤中添加石灰石(CaCO3)作為脫硫劑,可以減少煤燃燒時產生的SO2,請說明原理。
[學生]CaCO3在高溫下分解生成CaO,CaO再和SO2反應生成亞硫酸鈣。
設計意圖:讓學生探究減少硫酸型酸雨途徑的基本原理,以此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所學知識的價值。
[教師]很好,在前面推測H2SO3、SO2的化學性質時,我們需要先弄清楚H2SO3、SO2屬于哪一類,再根據(jù)這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推測該物質的化學性質。但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徑中,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H2SO3與SO2都能與氧氣反應,這是為什么?
[學生]可能有其它的分類角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不能解釋硫酸型酸雨形成過程中SO2和H2SO3為什么都能與氧氣反應,讓學生建構多角度分類物質的化學思想。
[教師]一種物質,我們可以從多角度對它進行分類,角度越多,物質的性質就被認識的越全面。請大家運用已學的知識,對下列含硫的化合物進行分類。
CaSO3 Na2SO4 SO2 NaHSO4
H2SO3 H2SO4 Na2SO3 NaHSO3
[生1]從物質的組成和性質角度劃分:
屬于鹽的有:CaSO3、Na2SO4、NaHSO4、Na2SO3、NaHSO3
屬于酸的有:H2SO3、H2SO4
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有:SO2
[生2]從物質的狀態(tài)角度劃分:
屬于氣體的是:SO2
屬于液體的是:H2SO3、H2SO4
屬于固體的是:CaSO3、Na2SO4、NaHSO4、Na2SO3、NaHSO3
[教師]對物質的劃分可以從不同角度,除了從物質的組成和性質、物質的狀態(tài),還可以從溶解度、導電性等方面。下面請大家以Na2SO3為例,盡可能寫出Na2SO3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
[生1]Na2SO3+2HCl=2NaCl+H2SO3
Na2SO3+Ca(OH)2=CaSO3↓+2NaOH
CaCl2+Na2SO3=2NaCl+CaSO3↓
[生2]Na2SO3+2HCl=2NaCl+H2SO3這個反應不能發(fā)生,因為沒有氣體產生。
[生3]可以發(fā)生,類似于我們初中實驗室制備CO2的反應,應該寫成
Na2SO3+2HCl=2NaCl+SO2↑+H2O
[教師]其它兩個反應能發(fā)生嗎?
[學生]能,因為兩個反應中都有沉淀產生。
[教師]Na2SO3為什么能發(fā)生這些反應?
[學生]Na2SO3從物質類別角度是鹽,鹽可以和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鹽還可以和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反應,鹽還可以和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能讓這些反應發(fā)生的反應產物中要么有沉淀或有水或有氣體產生。
設計意圖:亞硫酸鈉是鹽,對應的也是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過讓學生寫出亞硫酸鈉能發(fā)生反應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以此讓學生能從鹽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來思考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推測物質化學性質一般路徑的認識。
[教師]在推測物質化學性質時,我們首先要對物質進行分類,科學家為了研究物質,也會對物質進行分類,如果從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進行如下分類,見圖2。
[教師]當然,根據(jù)人們的需求,我們還可以從其他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看一個物質的角度越多,了解物質的性質就越豐富,認識物質越具體,對物質的認識就越深刻。
設計意圖:從科學家在研究物質時,也是根據(jù)自己研究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以此讓學生體會從多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的必要性。
四、教學反思
1. 巧選對象,精準切入
在本節(jié)內容中,學生要知道從物質的性質角度對氧化物進行分類,可分為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是CO2和SO2。在初中,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較為熟悉,如與水化合生成碳酸,與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鈉這樣的堿反應,但對SO2的性質較為陌生,SO2僅僅是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徑中出現(xiàn)的,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所以選擇了硫酸型酸雨作為本節(jié)內容的切入口。在推測SO2的化學性質前,由于要讓學生先了解推測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思路:先要確定物質所屬的類別——回憶這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確定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所以選擇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中間產物亞硫酸作為鋪墊,因為亞硫酸是一種酸,學生對酸的通性已經非常熟悉,所以對亞硫酸的化學性質推測也顯得容易起來。
2. 實驗激趣,引導發(fā)展
實驗既是檢驗理論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在推測SO2的化學性質時,學生覺得SO2的化學性質應該和CO2相似,認為SO2應該可以與堿反應。為此,通過學生分組實驗的方式對學生的猜想加以驗證。在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提高實驗的探究性和開放性,學生實驗操作中藥品的用量教師沒有給予人為的規(guī)定,這樣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為此,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得到了提升。
3. 推理歸納,促進遷移
歸納與概括是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二者密不可分,概括過程中必須借助于歸納,這樣才能從對個別事物的認識,擴展到對一類事物的認識,從而使形成的結論具有普遍性。在歸納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時,采用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過讓學生歸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化學性質中的共性得出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另外,在得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后還讓學生歸納了堿性氧化物的通性,凸顯了學習遷移的作用。因此,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歸納,從比較概括的類比遷移,實現(xiàn)了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方法的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 支瑤,王磊等“物質的分類”促進高中生無機物性質學習的功能價值分析及其教學實現(xiàn)[J].化學教育,2012,(4):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