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為了解決高三化學后進生,研究了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學習行為之間的差異,提出了四點轉化策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嘗試在解題中構建思維導圖,促進對學科知識的深度學習,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
關鍵詞:后進生;學習行為;策略探索;深度學習;內驅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6-0076-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26
在高三化學復習備考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課聽懂了題目不會做,簡單的題目一做就錯,一到考試就會出現審題不清等問題。與他們一起分析考卷,有時不用點撥,就恍然大悟,可以滔滔不絕說出錯誤原因。他們說考試時間緊、壓力大,有些題目來不及思考分析,盲目答題,總是會陷入命題老師設計的陷阱。而這些問題導致的差距恰恰把他們擋在了優(yōu)秀學生的行列之外,成為了化學學習的后進生。而在高三復習的緊張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本人和老師們都甚感困惑,束手無策。
面對這種現象,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實現后進生向優(yōu)生的轉化,順利通過高考的檢測,就顯得意義非凡。筆者調查對比了班級兩次大型考試(市級期末考試和市級模擬考試)達A+的15名優(yōu)秀優(yōu)生和未達B(即C)的8名后進生的學習差異點。期望通過對比分析,找出癥結,尋找對策,讓更多的學生在高考中達B等級以上,不影響自己的大學擇校,順利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一、化學優(yōu)生與化學后進生學習行為的差異對比
二、化學后進生的學習行為分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是學生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反應出學生自己進行學習的動機、態(tài)度、習慣、學習能力、個人性情等。學習行為不是指他要獲得的知識技能的行為,而是指學生通過怎樣的途徑去獲得這些知識與技能所展示的行為方式。
從上述化學后進生與化學優(yōu)生的學習行為的對比我們看出的明顯差異,制約了后進生的發(fā)展進步,這也是實現后進生轉化為優(yōu)生的突破口。具體的表現為:對化學知識的感受與遷移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的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能力等方面?;瘜W優(yōu)生之所以優(yōu)秀,是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化學學習動機和學科素養(yǎng),因此要想實現化學后進生的轉化,不能單純地依靠每次考試后的成績評價,應該要從轉化后進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后進生的基本學科素養(yǎng)入手。
三、化學后進生轉化的策略探索
1. 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
后進生的化學學習不能只是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即教育學上的知識遷移。后進生的知識儲備多數是通過記憶,而忽略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因此如果能在學習中引導他們主動遷移,形成知識網路,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這一現象及原理可以進行如下遷移。
【物質遷移】(1)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方程式書寫。
(2)二氧化硫通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方程式書寫。
(3)二氧化硫通入氫氧化鈣溶液的反應方程式書寫。
經過物質的代換,學生對反應方程式的記憶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將酸性氧化物和堿的反應歸為同類,隨著氣體的量通入的不斷增加,生成物由正鹽轉化為酸式鹽。
【原理遷移】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如何來除?
二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硫如何來除?
氣體除雜教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且易錯知識點,尤其對于后進生,總是不能很好理解。歸根結底對除雜的原理不清楚,更多的是除雜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原理。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學生總是認為選取碳酸鈉,認為可以除去氯化氫,同時可以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而忽略了碳酸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
因此,通過對二氧化碳與堿反應的遷移,將這些知識串聯起來,減少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對知識主動的遷移思維,一改化學只能靠記憶才能學好的觀念,為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嘗試在解題中構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表達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可以把各級關系用層級圖表現出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后進生對知識的儲備多數時候處于混亂狀態(tài),倘若在學習中能夠做到主動構建,定能在學習轉化中發(fā)揮出強有力的功效。
比如,下面就以求算化學式一類的計算題為例。求算鎂鋁堿式碳酸鹽[MgaAlb(OH)c(CO3)d·xH2O]的化學式。根據題目所給的數據,要學生首先呈現出解決這類題目的思維過程。由題中數據可以求得哪些量?未知的如何求?學生呈現了如下的思維過程:
根據數據可以求得:鎂離子、鋁離子和碳酸根的物質的量;根據電荷守恒可以求得氫氧根離子;最后根據質量守恒可以求得水的物質的量。至此本題可以很清晰地解決。即使再遇到類似的題目也會不慌亂,按部就班求算就會輕松解決!
思維導圖可以是知識的梳理,也可以是解題的思維過程的展現。后進生若能在新知的學習和舊知的鞏固上多運用思維導圖,必能在知識的理解上更加透徹;若能在解題時多做思維層次性地訓練,必能成為優(yōu)秀生!
3. 促進對學科知識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基于原有知識能力之上的,以學習者主動參與為前提、重視知識結構的建立和認知策略的元認知過程,以知識遷移和認知策略遷移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后進生學習的共同特點就是停留在知識本身上,缺少必要的理解、反思與總結,停留在知識的表層上。比如下面這個問題就可以這樣進行深度學習:
【教師】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可以被哪些氧化劑氧化?
【學生】氧氣、高錳酸鉀、硝酸等
【教師】過氧化氫可以嗎?
【學生】應該可以,氧化性也很強!
【教師】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推測?并說出你的想法。
【學生】 如果反應,二氧化硫就會被氧化成硫酸根,只要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即可。
【教師】非常有道理!所以,化學反應沒有那么深奧,卻很奇妙。有想法時就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去證明,從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經過這樣的深度追問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善于思考、追問、反思的好習慣;經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獲取的知識記憶深刻,很難遺忘。在對知識深度學習的過稱中,學生還可以學到新知,復習舊知,學習的成就感大大提升。這樣的學習對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后進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4. 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tài)或緊張狀態(tài),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后進生之所以暫時落后,大多是學習內驅力缺乏,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內在動力,久之,惡性循環(huán),學習感到吃力,缺少自信。要想有所轉變,必須從源頭著手,讓后進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帶給自身的愉悅感,激發(fā)起要學的欲望。課堂上,創(chuàng)造機會讓后進生表達學習的思維過程,并以他能接受的表揚方式去稱贊他,課下帶著欣賞的眼光去關心他,這樣他就會在鼓勵與欣賞中逐漸自信起來,從而成為優(yōu)秀生。
比如:后進生對實驗基本操作不熟悉,在做題中經常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錯誤。究其原因,動手實驗少,平時課堂老師講的時候又沒有集中注意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將這些后進生組織起來,帶領他們到實驗室,一起熟悉實驗儀器,了解這些儀器的使用及操作注意事項,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也減少了后期作業(yè)出錯的概率,效果非常明顯。
再如,在有機合成練習中,我投影了一個學生的作業(yè),他在合成步驟中將試劑加入順序錯誤,非常尷尬;但是我在他合成的步驟中看到他運用到了官能團的保護,而這個卻是很多合成中學生容易遺漏的。為此,在這個點上表揚他,及時緩和了他沮喪的心情,又樹立了他繼續(xù)探究的信心。
后進生的形成是長期積累所致,固其轉化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三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只要找準癥結所在,有的放矢,量體裁衣,定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將其轉化,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劉巖,張發(fā)新. 化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化學教學,2015,(9):19-22
[2] 程俊,沈聯東.高三化學優(yōu)生的學習品質特征及培養(yǎng)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