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輝
【摘 要】 面對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超額增長的現(xiàn)象,我國的外匯儲備偏高已成不爭的事實,而如何管理當期巨額的外匯,也已成為炙手可熱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巨額外匯的成因及對巨額外匯的相關管理策略。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儲備現(xiàn)狀 結構管理 儲備建議
儲備風控
一、國際儲備理論基本的概念
國際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干預外匯市場及其他目的,而直接控制并隨時能夠使用的國際間可接受資產。具備四個特征:第一,官方持有性。即作為一國貨幣當局的國際儲備資產,必須是由官方所直接持有和使用的;第二,流動性。即必須隨時都可以方便地被一國中央貨幣當局所使用,如存放在銀行里的活期外匯存款、有價證券等;第三,普遍接受性。即在外匯市場上或在政府間清算國際收支差額時被普遍所使用;第四,自由兌換性。即可以在國際間自由地與其他金融資產相兌換,充分體現(xiàn)儲備資產的國際性。
二、我國外匯儲備現(xiàn)狀發(fā)展的分析
1.貨幣供應量增長28.46%
2009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56.89萬億元,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7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9.32萬億元,同比增長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6.09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46%。上半年凈回籠現(xiàn)金578億元,同比多回籠639億元(去年同期凈投放61億元)。
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長34.44%
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7.74萬億元,同比增長34.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1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3.83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2萬億元。從分部門情況看:居民戶貸款增加10607億元,同比多增599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65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55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63096億元,同比多增4318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319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1771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065億元。6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20萬億元。6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2954億美元,同比增長8.08%,上半年外匯各項貸款增加517億美元,同比少增36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匯各項貸款增加372億美元,同比多增358億美元。 本外幣并表后,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9.76萬億元,同比增長32.78%。上半年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7.72萬億元,同比多增4.99萬億元。
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增長29.02%
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6.63萬億元,同比增長29.02%,增幅比上年末高9.2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2.34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9.99萬億元,同比多增5.02萬億元。從分部門情況看:居民戶存款增加31719億元,同比多增9754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58723億元,同比多增42403億元;財政存款增加6883億元,同比少增3351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中,企業(yè)存款增加52934億元,同比多增37665億元。6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2.00萬億元,同比多增1.23萬億元。6月末外匯各項存款余額2081億美元,同比增長16.01%,上半年外匯各項存款增加154億美元,同比少增33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匯各項存款增加21億美元,同比少增30億美元。本外幣并表后,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58.05萬億元,同比增長28.65%。上半年新增本外幣各項存款10.09萬億元,同比多增5.07萬億元。
4.銀行間市場利率保持較低水平
6月份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13.72萬億元,日均成交6236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50.2%,同比多成交2083億元。6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2.1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0.91%,比上月高0.0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2.17個百分點。
5.國家外匯儲備增長17.84%
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1856億美元,同比少增950億美元。6月份外匯儲備增加421億美元,同比多增302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319元人民幣。
三、對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調整或建議
1.嚴格控制國際儲備的規(guī)模和增長速度
為了抑制國際儲備的規(guī)模和速度,我們可以嚴格控制外債增長速度,以減輕將來償還外債本息的負擔。嚴格控制資本金融項下的短期資本的流入,避免短線炒作。
2.適當消減部分國際儲備
在現(xiàn)有國際儲備量過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提前償還一部分外債,減輕將來還本付息的負擔。提前償還外債可以防止償債年份過分集中及償債高峰期的過重壓力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沖擊。將部分外匯儲備作轉化成技術、設備、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轉換為現(xiàn)實的生產力,用于擴大投資,進而創(chuàng)造新的國民收入。也可以用在提高人民素質,生活質量等方面。
3.加強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
我國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從根本上是應為我國經濟存在很多問題。要從根本解決國際儲備的問題就要對我國經濟進行調整,彌補我國經濟的不足。我國應著重加強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優(yōu)化出口產業(yè),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導產業(yè)和產品,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促進出口產業(yè)化結構調整。在出口商品結構已由出口初級產品為主轉變到以一般工業(yè)制成品為主的基礎上,實現(xiàn)以出口高附加值工業(yè)制成品為主的轉變,最終實現(xiàn)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從一般數(shù)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飛躍。
4.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
進一步放寬對經常項目下的外匯限制,包括對旅游、留學等外匯匯兌的限制,逐步取消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實行意愿續(xù)結售匯,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擴大人民幣的浮動幅度,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進程,擴大外匯交易主體、放開主要外貿企業(yè)進入外匯市場,提高外匯交易規(guī)模,減少央行干預市場的頻度,同時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
5.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
隨著金融自由化和外匯管制的趨于放松,中國的貨幣管理當局應當注重對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在外匯儲備管理過程中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框架,該框架應當包括運用先進的風險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風險披露制度等。同時應增強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透明度,及時披露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狀況,進一步提高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效率。
四、我國外匯儲備風險控制的措施
1.幣種多元化
我國外匯儲備目前存在幣種單一的風險,太過依賴于美元,加之近年來美國經濟并不穩(wěn)定,其微小的波動都會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巨大損失,從而影響我國經濟運行平穩(wěn)度。因此,我國有必要改善外匯儲備貨幣結構,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增加對歐元等幣種的投資,形成完善的多幣種、適應性強的外匯儲備貨幣體系。
2.推行貨幣體制改革
我國的外匯儲備多由政府及銀行等國有化單位占有,即“藏匯于政”。而諸如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多采取“藏匯于民”的體制。“藏匯于民”即由民間持有外匯,這樣可以使外匯資金更加靈活,減小政府壓力。
3.優(yōu)化投資結構
我國現(xiàn)行的外匯儲備投資結構以美國國債為主,收益率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較低。將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投資于低利率金融產品,顯然是得不償失。因此,一方面,我國應該綜合考量各種金融產品,從中選取收益率較高、穩(wěn)定性較好的金融資產進行組合投資。另一方面,可以考慮使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一部分用于“十三五”計劃投資,實施產業(yè)結構改革。
4.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穩(wěn)步推進,雖然距離真正的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達成,可以使中國像美國一樣利用鑄幣稅調控宏觀經濟并分享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同時可以有效地減輕輸入型通貨膨脹,減少外匯儲備風險。
5.易貨貿易
目前,各國多采取自由結匯貿易,即以貨幣作為清償工具的國際貿易。易貨貿易是指兩國間直接以貨物交換的貿易。中美之間可以適度采取易貨貿易,節(jié)省外匯,又可以保持雙方的貿易平衡,減少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從而在不減少貿易量的基礎上,使得外匯儲備不會進一步增加。
【參考文獻】
[1] 徐光潤.熱錢流入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措施[J].西部金融.2012年(4) .
[2] 袁希、袁建新.我國外匯儲備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市場.2011年(1) .
[3] 李新軍.中國外匯儲備現(xiàn)狀及其問題分析[J].知識經濟.2009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