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麗
摘 要:古詩詞教學如何開展,才能讓學生會讀、會思、會品、會賞,觀其行文,讀其韻律,思其妙理,品其深味,賞其神韻,本文以宋朝詞人的作品為案例,對學生的詩詞教學進行探微,與同行一起商榷。
關鍵詞:古詩詞;宋詞;教學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更是世界矚目的一朵文學奇葩,彌久珍貴,歷久彌新。古詩詞猶如一曲復古雅致的歌,在現(xiàn)代律動的脈搏中徐徐吹來溫婉淑清的詩風,令人沉醉其中,嘆為觀止。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乃至整個人生,詩詞都是陶冶性情,浸潤心靈的文學佳品。然而,試問一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課堂講解,怎么能讓精美的詩詞留駐在學生心間,試問詰屈聱牙字字追究的詩詞教學,怎么能讓學生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妙。面對已經(jīng)具有一定視野和知識儲備的學生,古詩詞教學如何開展,才能讓學生會讀、會思、會品、會賞,觀其行文,讀其韻律,思其妙理,品其深味,賞其神韻,本文以宋朝詞人的作品為案例,對學生的詩詞教學進行探微,與同行一起商榷。
一、詩詞教學宜“曲徑通幽”
在語文詩詞教學中,通常一篇詩詞開講前,學生預習、課堂講解、課后作業(yè)成為定式,當然,受課時所限,使得教師在對詩詞進行教學時總是顯得時間倉促,有力不從心之感。于是,有些課堂教學則平鋪直敘,毫無美感,教師語言蒼白,學生被動接受,想要從中發(fā)現(xiàn)和感受詩詞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想,體現(xiàn)的哲理,包含的觀念,蘊藏的美感等都被一一“屏蔽”。在筆者看來,實現(xiàn)教學的最大價值化就是傳授給學生體悟詩詞、學會鑒賞的方式方法,教師教學應從“曲”中做文章。如在學習宋朝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币辉~時,預習階段要求學生除了熟練誦讀這首詞,教師給出縱橫兩條線,一條是利用書籍或網(wǎng)絡查詢了解蘇軾的生平,著重分解蘇軾的幾大重點人生境遇,另一條是盡量多讀幾首蘇軾的詞,無論是《江城子》還是《定風波》,無論是《蝶戀花》還是《浣溪沙》等,提醒學生關注這些宋詞創(chuàng)作的時期,作者當時的遭遇。言為心聲,作者揮毫潑墨成就的每一首詞都是一種人生的參悟、志向的憧憬、時境的抒發(fā)、生活的態(tài)度乃至對宇宙的通透。通過縱橫兩條線的預習之后,學生已知其人、聞其語,為上好《水調歌頭》這一課埋下伏筆。課堂教學關注點要放在教師巧妙點撥之下學生感悟的過程,融情入境,與作者共鳴。教師的教不單是引導學生對全詞的解讀,而是要撥動學生的心弦,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求知欲,學生的感知通過討論、交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最終實現(xiàn)個人對這首詞的完美解讀與鑒賞。
二、學生賞析宜“古典雅致”
教學中,教師平直告訴學生一首詩詞包含的深意和主旨,都是一種喧賓奪主,強加于人的粗陋做法。當然,教師也不能要求學生朝著一個“標準答案”看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因為每一個人思想的差異性,才會對一首詩詞的品讀有著不一樣的鑒賞。通過教師的引導,把詩詞的美最大化的呈現(xiàn)在學生眼中,幫助學生進入到詞牌的節(jié)奏韻律中,可以將所學的詩詞用音樂表現(xiàn)出來,既是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下當時社會的曲風,音樂的節(jié)奏,一吟一唱,古典雅致。又能讓學生近距離觸摸作者的文思脈絡,起伏心緒,直達人心。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思想是亙古不變的,一首詞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鑒賞技巧,才能達到心神合一,從中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因此,教師要尊重和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掘內心所感,如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秋千》一詞,有學生對那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辟p玩不已,津津樂道,問其原因,稱情竇初開的少女有顆玲瓏之心,這寥寥幾句,勝過千言萬語,有情有境,寫人狀物,主人公既有少女的羞澀,又有懷春的悸動,文辭細膩,神態(tài)逼真,只能用“唯美”來形容。當我們匆匆為了教學而度過時光,千萬不要忽略這時光中出現(xiàn)的靚麗一筆。因為,初中生同樣是青春年華,他們對現(xiàn)實以及未來都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他們處于人生選擇的臨界點,對詩詞中美的解讀會更加純真與清澈,對詩詞的鑒賞不會停留在教師宣讀的表層含義上,而是會彰顯出個人的滲透力、理解力和鑒賞力,從而對人生、對生活、對世界有一種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三、課外延伸宜“廣而涉獵”
古詩詞的教學不是以作業(yè)為“終結”的,那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繼續(xù)領略古詩詞的文化精髓,浸潤心靈,養(yǎng)育魂魄,以文化人,提高修養(yǎng)。在后期的鞏固溫習中,教師要拓展思路,利用課外延伸將課堂上的有限所學,擴大到更為廣博的閱讀中來。其中包括讓學生對同一作者同一詞牌名但內容不同的宋詞進行比較,如蘇軾的《江城子》不僅是“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還有悼念亡妻的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江城子》,二者對比,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作者在不同境遇之下的情感抒發(fā),一種是豪氣沖天,英姿雄發(fā)之勢,另一種是痛失愛妻,繾綣憂傷之思。又如學習了婉約派李清照早期清新純美的文學詩詞創(chuàng)作,再去看其后期作品,則是一種時代變遷、物是人非的凄涼之感。隨著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古詩詞,自然會形成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不僅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還豐富了文學世界,同時,通過優(yōu)秀古詩詞的熏陶,使其人格得到健全,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曲徑通幽處,美在回轉中。古詩詞的教學需要教師本身具有廣博的文學知識,深厚的詩詞基礎,才能成為學生鑒賞古詩詞的導師,才能讓課堂教學生機勃勃,挖掘學生身上的文藝細胞,激發(fā)他們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鑒賞美,從而達到怡情悅性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