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 要: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只要我們教師能充分挖掘、開發(fā)、利用本土文化資源,結合當?shù)刭Y源特色,將其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那么,學生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升,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將出現(xiàn)嶄新面貌。
關鍵詞:興趣;突破;素養(yǎng);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課程資源不只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材,因此本土文化合理地成為了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自然風光、文化遺產(chǎn)、風俗民情、方言土語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酒泉素有“戈壁綠洲”之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很多的本土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那么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資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呢?下面就結合酒泉地區(qū)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做法。
一、引來萬泓清泉,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教材是死的,而課程資源卻是活的。教師作為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就要努力去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拋一腔熱血,引萬泓清泉,真正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層層波瀾。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介紹祖國歷史文物和優(yōu)美風景的課文,而好多學生都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課堂就會猶如一潭死水。但如果教師在教學合理利用本土資源,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長城贊》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導入教學的。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酒泉敦煌有懸壁長城,在相鄰城市嘉峪關也有長城。相信同學們都去爬過長城,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同學們對長城的了解情況,誰來做小導游介紹一下你去過的長城?
學生介紹了自己知道的有關長城的知識和爬過長城的感受。
師:同學們,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長城,了解長城。
以上教學片段,我聯(lián)系學生身邊熟悉的長城資源進行導入,揭示課題,提出問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使其對課文產(chǎn)生了閱讀期待。
二、巧用本土資源,突破重點難點
重難點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時間、空間跨度大,讓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往往又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難點。如果能適時地利用當?shù)匚幕Y源,就可以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為釋疑解難創(chuàng)設巧妙的突破口。
如教學《美麗的集郵冊》一課時,在學習“敦煌壁畫,留下多少藝術大師光輝的筆墨;石橋古塔,留下多少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這句話時,很多學生都不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做了這樣的引導:莫高窟最初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元代基本結束,其間經(jīng)過連續(xù)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筑、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是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寶貴歷史遺產(chǎn)”的建造,我們的祖先參與了,作為他們的子孫,學生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讀書的語氣自豪無比。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有了豐富的感知,化難為易,輕松解決了重難點,教學效果非常不錯。
三、有效實踐活動,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苯處熆梢猿浞掷帽就廖幕Y源,結合教材內容,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特產(chǎn)》,講到了新疆盛產(chǎn)哈密瓜,天津的鴨梨,絲綢的產(chǎn)地在浙江、江蘇等內容。在本單元學習中,我就利用酒泉文化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搜集本地的特產(chǎn),學生們興致盎然。一周后,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夜光杯是甘肅省酒泉特產(chǎn)之一?!捌咸衙谰埔构獗?,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就提到了酒泉的夜光杯。敦煌的葡萄、李廣杏,瓜州的甜瓜、鎖陽、枸杞,玉門酒花,金塔粉皮。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感受了家鄉(xiāng)物產(chǎn)的豐富。
四、覓得源頭活水,提高寫作能力
針對學生寫作假話、空話較多且不留心周圍事物,應付性地進行作文的現(xiàn)狀,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開發(fā)利用好身邊的本土資源,為學生開鑿一個能使其文思如泉涌的“泉眼”,使學生能有所思,有所寫,以此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酒泉四季分明,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酒泉公園是本縣的老百姓一年四季都愛休閑游玩的地方。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提起寫風景,每一個生活在酒泉的孩子都會首先想到寫酒泉公園。我布置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酒泉公園去看一看、玩一玩,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他們通過親自領略、親身體驗,就會有感而發(fā),描述心中美麗的家鄉(xiāng)。什么是真情?這就是真情?!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善于挖掘本土資源,就能提煉出很多很好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懷著強烈的愉悅之情去找到習作的活水,讓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傳承和光大人類文化,培養(yǎng)有人文底蘊和健全人格的個體。新課程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只要我們教師能充分挖掘、開發(fā)、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將其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那么,學生就像一只只展開想象翅膀的小鷹,在廣闊的語文天空中,自由、自主的翱翔,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將出現(xiàn)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