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的侵權責任能力是我國民事侵權責任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關系到未成年人及監(jiān)護人的責任承擔與分配,也影響著受害人的權益保護問題。我國現行立法中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侵權責任能力這一概念,本文通過對相關的基礎概念介紹,結合國外相關法律的研究與借鑒,試對未成年人侵權責任能力制度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未成年人侵權責任能力;不足;完善
一、我國未成年人侵權責任能力的立法現狀
目前,《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實際上對未成年人的侵權責任能力作了否定。因為在我國,未成年人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未成年人不具備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民事行為能力而沒有侵權責任能力,因此由監(jiān)護人承擔無過錯的替代責任賠償。
主流觀點認為,我國立法關于侵權責任能力原則上采行為能力標準,例外采財產標準。完全行為能力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原則上沒有侵權責任能力,例外情形下即未成年人有財產時則認定為有責任能力。但責任能力的認定主要是看人有無意思能力或認識能力,與經濟能力或財產狀況無關,故不能將財產狀況作為認定責任能力的標準,只能在特殊情況下基于公平原則對受害人利益進行保護,對侵權未成年、監(jiān)護人利益分配的考量。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未成人對于自己有認識能力的侵權行為應當自己承擔責任。
二、我國未成年人侵權責任能力規(guī)定的不足
1.關于責任能力年齡的規(guī)定不科學
《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表面一般年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才具有民事責任能力,表面上對未成年人的利益具有保護作用,但實際上對未成年人的成長和人格的完善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過高要求責任能力的年齡,使得監(jiān)護人替代責任過重。國外的識別主義標準的優(yōu)點是:限制行為能力人需獨立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這樣不僅對恣意的未成年行為人加以限制,而且對監(jiān)護人的利益做到適當衡平,而我國沒有這樣的相關規(guī)定。
2.關于責任能力的規(guī)定與最終的責任承擔規(guī)定相互矛盾
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未成年人不具備民事責任能力,因為從邏輯上來講承擔責任就要具備責任能力,未成年人不具備民事責任能力則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民法通則》規(guī)定未成年人是具有財產的,對于有財產的未成年人對于責任賠償,可以用自己的財產來完成。這種做法是對沒有財產的未成年人人格的否定,違反了民法中的平等原則。
3.有關監(jiān)護人責任形式的規(guī)定不科學
監(jiān)護人有過錯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承擔責任的前提,在實踐中一旦未成年人造成了侵權行為就判定為監(jiān)護人有過錯,因為其沒有盡到監(jiān)護職責。這種推定不是絕對的公平的,法律應當允許監(jiān)護人反證的提出,如果監(jiān)護人能夠證明已經盡了監(jiān)護義務,但損害依舊發(fā)生了或不可避免,則不應該追究其責任。
三、我國未成年人侵權責任能力規(guī)定的完善
1.重新劃分未成年人的責任能力年齡
(一)十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侵權行為的賠償責任由其監(jiān)護人承擔。
(二)十周歲以上十六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綜合考慮其認知、識別、判斷能力,來確定其是否具有侵權責任能力。主要是由法官結合同年齡兒童的一般認知情況予以認定,法律和司法解釋也可對一些具體的情況做出規(guī)定。
(三)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具有侵權責任能力,在其實施了侵權行為時,應對其自己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
2.明確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一)明確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的歸責原則
監(jiān)護人如果違反對被監(jiān)護人的照管義務才能承擔責任,監(jiān)護人責任應采用過錯推定責任。另外未成年人與其監(jiān)護人只在違反自己義務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未成年人只有具有認識能力的情況下,才承擔相應的責任,如再有免責理由,則可以免責。
(二)特殊情況下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損害,即使監(jiān)護人以及未成年人沒有過錯,在受害人沒有獲得賠償并且經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則根據受到損害的情況,在未成年及其當事人經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按照公平責任原則,監(jiān)護人應當給予受害人適當的補償,用以維護受害人的利益。
3.明確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的承擔
未成年人具有識別能力的有侵權責任能力,應對自己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未成年人沒有財產或財產不足以承擔責任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補充責任。因此具有識別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諸如此類的責任。另外未成年人也可能有收入與財產,所以具備識別能力的未成年人應首先以自己的財產承擔侵權財產責任,不足部分由監(jiān)護人補充承擔。
【參考文獻】
[1]柳經緯等編:《民商法教程》,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22頁;袁雪石:《自然人侵權行為能力探析》,引自楊立新主編:《侵權司法對策(第一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162頁
[2]劉保玉,秦偉:“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法學研究》2001年第二期
[3]陳潔:《未成年人侵權的責任承擔制度:以主體為中心的研究》,載《求索》2007年第5期
作者簡介:楊清,1986年7月,女,漢族,戶籍:云南保山,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社科系,學歷:研究生、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