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尊重自然”在當代社會無疑是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道德呼聲,泰勒認為道德者具有尊重自然的態(tài)度,他們會贊同一套規(guī)范的原理,并負有責任依附這些原理。他們的尊重自然的態(tài)度將表現(xiàn)在他們的品性和行為上面。
【關鍵詞】泰勒;自然;倫理
一、尊重自然的基本規(guī)范和責任
1.不傷害原則即是:“我們有義務不去傷害自然界中任何一個尤其自身善的實體”。包括不殺害生物個體,不毀壞種群和生物共同體尊重自然的倫理學認為,傷害那些對我們無害的事物可能是我們最根本的錯誤。
2.不干預原則即是不限制生物有機體的自然生長,順其自然。不干涉原則要求我們應該尊重它們的野生自由,這種方式可以讓它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實現(xiàn)它們自己的使命。
3.忠誠原則即不辜負野生動物對我們?nèi)祟惖摹靶湃巍?,不讓、它們的希望落空,“違背忠誠原則的最明顯的最普通的例子是打獵、設陷阱捕捉和垂釣行為”。對自然尊重的態(tài)度不僅涉及行為本身,而且還涉及行為的原因,一種行為可能給野生動物的緣故而促進或保護野生生物的善。
4.補償正義原則,人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正義的平衡”是通過前面三個規(guī)范來落實和實現(xiàn)的。違背著道德規(guī)范的人們就必須重新履行對被傷害的生物的義務,對之進行補償,而被傷害的生物也有資格獲得這種補償。
總之,上書四個規(guī)范也有主次之分。其中,“不傷害”是最重要的,其余三個規(guī)范如果處理得好,可以相輔相成。由生物中心主義自然觀而建立起來的倫理規(guī)范對道德代理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泰勒強調(diào)要遵循這四個基本規(guī)范實踐時品德培養(yǎng)很重要。當一個人按照四個基本原則去考慮和實踐時,尊重自然的態(tài)度就充分體現(xiàn)在一個人品德中了。
二、人類與其他生物發(fā)生沖突時的優(yōu)先原則
尊重生命與保護人類的福利結合起來。人類為了生存也必須使用其他生命,當然會給其他生命帶來傷害。人類有尊重自然生命的義務,也有保護自己的自由和福利的義務。但是人的利益和其他生命的福利往往存在矛盾沖突。為了解決這問題泰勒提出了五種原則:
1.自我防御原則。指的是道德代理人可以采用毀滅有害生物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2.對稱原則。對稱原則的中心思想是,當人類的價值與野生動植物的善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不管是人類還是其他物種,其基本利益都高于非基本利益。
3.最小錯誤原則。發(fā)生沖突時,把生物的基本利益看得高于人的非基本利益,即把人們?yōu)樽非笞约旱姆腔纠鎸ζ渌锏膫p少到最低限度。
4.分配正義原則。在第一、二、三條原則均不適用的情況下,既非人類生物體對我們沒有傷害,人類和非人類利益沖突涉及雙方的基本利益,因而雙方的利益同等重要的情況下就要使用分配正義原則。
5.補充正義原則,這個原則曾作為尊重自然的倫理體系的基本倫理規(guī)則,這里又作為一個優(yōu)先原則,是對最小傷害原則和分配正義原則的補充。
當人類和其他物種發(fā)生生沖突,生物平等主義因此而遭到破壞,泰勒的五個優(yōu)先原則旨在對此給出合理的解釋或回答泰勒的五個原則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對每一個生命都同等的固有價值應有的認識,來公平地解決人類與其他物種間的沖突。當不同物種的利益不能同時滿足時,五個優(yōu)先原則為種間公正概念提供了較為系統(tǒng)的根據(jù)。這樣生存斗爭就被合理公正道德原則所代替了。
三、泰勒的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的倫理理想
泰勒建議,在解決人類和自然界的沖突時為了避免武斷和任意,我們可參照根據(jù)我們所接受的規(guī)范原則而構造的一種理想世界秩序的總的圖景或觀點。根據(jù)這種統(tǒng)一而又綜合的觀點來指導我們尋找解決這類沖突的方法。具體的解決方法就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和諧的世界秩序。這里所說指的“人類文明”與任一時代的整套文化相當?!昂椭C”意味著保護人類的價值和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植物的福利之間的一種平衡態(tài)度。
泰勒在這個倫理理想中,我們道德代理人的人物就是去指導和控制我們的行動,考慮到野生動物植物,我們應該遵守環(huán)境倫理學的四個基本原則。盡管我們在追求文化和自我價值時,將不可避免地對自然界造成破壞,但我們可以不斷地抑制自己的行動,使得我們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其他生物的干擾達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任何自然和諧將在“共同保護”這一政策中得到體現(xiàn)。“共同保護”使人類和非人類同樣享受某些自然資源,這樣倫理理想世界就被看成是一個地方,在哪里非人類生物的善將伴隨著人類價值的實現(xiàn)而被實現(xiàn)。
四、結語
生命中心論,推崇尊重生命,信奉生物平等主義,推崇的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這種道德理想或信仰,對于人類的道德完善是必要的。從關心人的福利關心所有生命的福利,這是提升的道德境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傅華.生態(tài)倫理學探究[M].華夏出版社.2002年
[2]甘紹平,余涌.應用倫理學教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年楊冠正.環(huán)境倫理學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作者簡介:薩如拉(1990—),女,蒙古族,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倫理學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