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才志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各地普遍推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也已經被廣大教師接受,但真正實行情況怎樣?實際課堂教學行為是否與新課程理念完全接軌?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從關注教學細節(jié)的角度觀察,就課堂教學中如何真正貫徹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提出幾點粗淺的想法。
【關鍵詞】教學細節(jié);新課程;學生
在一次初三社會思品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目:2005年是中國企業(yè)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一年,伴隨著海爾競購美泰,聯(lián)想收購IBM的PC等,中國企業(yè)與資本力量聯(lián)合,以前所未有的商業(yè)化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國際并購市場。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反映了:①我國對外水平的提高。②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管理經驗有了新舉措。③中國企業(yè)國際競爭力的提升。④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步伐加快。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很多同學選擇了C,包括平時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正確答案應為B。我感到迷惑不解,就找來一位同學仔細詢問,方知同學們都弄不明白“跨國并購”為何意。對此我感慨萬千,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覺得平時在教學中想當然的成份較多,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內容,也就是沒有真正自覺踐行新課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我們教師在認識層面上都能接受和理解新課程理念,但是在實踐操作層面上,教師的理念和行為之間還存在著一些距離。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依據和指導,重建我們的課堂,不僅需要確立新的教學理念,而且需要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說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學理念的話,那么,教學細節(jié)則集中而鮮明地體現(xiàn)著教學理念,教學細節(jié)是透視教學理念的放大鏡。關注細節(jié)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新課程改革,最終要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上實踐和體現(xiàn)。“細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意義和價值,舉輕若重?!标P注課堂細節(jié),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能否落實到位以及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課堂細節(jié),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那么如何關注教學細節(jié)呢?
關注教學細節(jié),就是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備學生因素,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考慮學生的因素,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確定教學目的、重點,要考慮學生因素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材雖然相同,但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在生活環(huán)境、社會見聞、知識背景方面都有差異,在確定這三方面目標、確定重點時,既要根據教材、考慮課標的要求,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如“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一課時,包括二個子標題:“先富帶后富,共奔富裕路”、“讓創(chuàng)造財富的源泉涌流”。教學時,我將我國的分配制度作為知識的重點,通過講解班級中一位學生家庭經濟收入來源表(事先準備好),讓學生分清哪些屬于按勞分配所得?哪些屬于其它分配方式所得?以哪種分配收入為主?結合身邊實例真正掌握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私營經濟發(fā)達是本地區(qū)經濟的突出特點,有的學生家里本身就辦廠,我根據這一情況,邀請一位已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家長給全班同學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報告,用鮮活的例子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激情和熱情,培養(yǎng)他們開拓進取的精神,鼓勵他們將來在“四個尊重”的良好氛圍中大膽創(chuàng)業(y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舞臺上大顯身手。
二、重視課堂教學導入,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五條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面對許多學科,要在學科之間“調頻道”。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出合適的課堂導入,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為課堂教學鋪平道路。我的體會是:針對初中學生重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可以設計一些音樂、圖片資料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機。如在講“民族團結問題”時,我的導入是: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并伴隨一組少數民族風光,這樣,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情感,有的學生伴著旋律哼起了歌。
三、處理學習難點要考慮學生實際
難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成為障礙的內容,它因學生而異,同一個內容,對有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另外的學生卻不是。難點的確定,一是根據教學的經驗,二是要具體分析學情。難點有兩類,一是課本上出現(xiàn)過的、但不是重點的難點,此類可以淡化處理,交代清楚即可。另一類是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就要重點突破。這些問題解決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也直接體現(xiàn)教學水平。怎樣處理呢?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如:“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中華文明的特點綿延數千年,從未間斷,原因是什么?是理解的難點。這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學術問題,但怎樣讓初一學生理解,就要化難為簡。學生已經學過世界和中國的主要地形,從地形的角度來啟發(fā)他們理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古代,武器落后,中國西部的高山峻嶺、東部浩瀚的大洋,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華文明的延續(xù)性。至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等問題,由于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鋪墊,對于這類問題就可以淡化,不作要求。對初中學生來說,中華文明的基本線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就要通過讓學生談談看過的古裝戲,編朝代歌、畫年代尺、介紹典型的文化現(xiàn)象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掌握??傊?,對難點的處理,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給學生“臺階和梯子”,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四、教材講到何種深度,要考慮學生的層次
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好,教師應該有所拓展和深化,講淺了,學生的潛力不能得到開發(fā),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反之,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差,教師為了“負責”,照樣拓展深化,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第二種。教師往往認為:講不講是老師的問題,掌不掌握是學生的問題,結果是教師講了等于白講。一檢測,不僅難題做不了,基礎的題也做不了?,F(xiàn)在反思,不是講了白講的問題,而是講了有害的問題,因為難度大了就容易影響最基礎最重要內容的掌握。在教學中,“對牛彈琴”一詞,原來是用來責備學生不認真的,現(xiàn)在看來,應該成為教師對自己教學失敗的責備。
五、設計問題要考慮學生實際
教師確定問題,往往是從知識體系的角度提出問題,不一定符合學生的心理,學生不一定感興趣。學生往往有自己的角度,他們有他們的興趣點。如:在講“全國人大的主要職權”中的“最高任免權”時,我這樣設計:先向學生出示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有關任命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材料,然后請學生思考:材料反映了全國人大擁有什么職權?希望學生理解掌握全國人大的四項主要職權。但不少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國不可以像美國那樣通過競選產生國家主席?表面上看這樣的問題很簡單,但要解釋清楚卻還有難度,這也是我在備課時沒考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是隨心所欲,而有的是有所考慮而提出的,教師要善于捕捉那些有閃光點的問題,及時給予口頭鼓勵,這樣有利于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有時,學生的問題也會讓教師措手不及,沒關系,誠實地告訴學生:老師現(xiàn)在也不明白答案,要查資料后才能回答。
六、從學生角度處理練習
配套練習也是課程資源,是課堂設計應該關注的內容。學生的課程多,學習任務重,就思想品德而言,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可避免地排在語、英、數、科之后,如果練習多又難,勢必挫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因此,要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對與教材配套的試題,教師要有所取舍。對練習中的難點、重點,要帶入課堂教學,也就是說,設計課堂教學時,要考慮練習因素,這樣,既減輕學生練習的難度,又有利于落實重點內容,還可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生活在法治國家里”時,可以將《作業(yè)本》中的活動與體驗題帶入課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完成,這樣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有助于解讀練習中的難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關注細節(jié),其實就是關注教學行為的改變,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能否落實到位;關注細節(jié),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tǒng)一,就是真正踐行新課程、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