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
在我的成長中,有一道光照亮了我心中小小的世界,散發(fā)著溫暖的光環(huán),像羽毛拂過心頭,灑下甜蜜的種子。
毛衣
七八歲的時候,最歡喜的一件事就是穿上外婆親手織的新毛衣了。外婆總是早出晚歸,上山打理菜地。每到晚上,干好活,燒好飯,便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床邊,拿著兩根削得光滑溜尖的竹棒,靈活地織起毛衣。七歲穿的,八歲穿的,九歲穿的……一件一件織好的毛衣按照大小整齊地擺放在衣柜中,像一摞屬于我的成長標簽,貼在了我的每個成長路口。
隨著時間的流逝,櫥柜里的毛衣一天天在減少,依次出現在我的身上,溫暖了我成長中的每一次寒冷和孤獨。外婆的手漸漸拿不起竹棒,織不動毛衣。她那老眼昏花的眼睛,也總是不舍地望著空蕩蕩的衣柜,回味著從前的點滴……
雨傘
依稀記得,不論是幼兒園還是一二年級時,每到下雨天,當我沖出教室時,總有一個瘦小的身影撐著雨傘默默地等著我。在許多高大的叔叔阿姨們旁邊,那道身影顯得格外瘦弱,卻又那么分明。
“晴兒,快過來!”拿下我的書包,背在肩上,將我摟在懷中,這仿佛是每次來接我時不可缺少的一個動作。雨越下越大,這把不大的雨傘遮擋不了兩個人的身體。慢慢地,雨傘像長了腳似的,一點一點向我這邊挪移,雨水一滴一滴濡濕外婆的衣袖、肩膀,卻未曾淋濕我半分。在我的成長雨季里,外婆總是能為我撐起一片晴天。
回到家,外婆的半邊身子已經濕透,卻還是緊張地詢問我怎么樣。我半天沒有言語,只是遞過干毛巾,看著外婆一把一把地擦去凌亂頭發(fā)上的雨珠。
米湯
那場景,仿佛在昨日上演。每天早晨,一覺醒來,從廚房傳來的米飯香便灌進了我的鼻子。這香味像興奮劑似的,讓我飛快解決了一切早起必備的事情,然后沖向廚房。
看到餐桌上那碗直冒熱氣的米湯,立刻捧起碗就往嘴里倒。一旁的外婆看著我,無奈地笑了笑,走到我身邊,輕聲說:“急什么,別嗆著,還有呢!”說著,撫了撫我的背。頓時,整個人便感到了滿滿的幸福感,甜滋滋的米湯味道充斥了口腔,暖暖的話語傳入耳畔。
一天天過去了,我長大了,不再會因為米湯而興奮不已了,可每每嘗起,那曾經的溫暖卻依舊存留在心上。
一晃五六年過去了,那小小的臂彎在歲月的摩擦中早已不復從前,可我的肩頭還殘留著當時的余溫,一如昨日。
回憶,化成了雨水,澆灌了甜蜜的種子;歲月,變成了剪刀,修剪了甜蜜的枝葉。回憶伴隨著甜蜜,生根發(fā)芽,逐漸長成參天大樹,占據了我的心……
(指導教師:程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