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芝
摘要:一直以來,課堂學習的效率都是教學過程中最受重視的一點。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涵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學科。本文首先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從教學方法、課堂結構等方面討論了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幾個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升效率
隨著經(jīng)濟科學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度增加,課堂效率的高低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國小學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不僅要讓教師的工作可以得到回報,更要從根本上改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的狀態(tài),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應用到高效的教育教學中來。改變教學方法和課堂結構,增加小學語文課堂的魅力,才能打造高教學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現(xiàn)狀
根據(jù)教育部2012年發(fā)布的消息,我國的在校小學生約有1億3千萬人,我國的小學學校數(shù)量約為25萬所,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在學校中除了完成基本的學業(yè)外,還要在課余時間參加興趣輔導班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有效勞動”僅有50%,另外的50%則是課堂中的“無效勞動”,沒有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小學理念。大量的學習壓力讓許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學習進度慢、學習興趣地下、課堂注意力分散等問題,課堂的效率變得很不理想。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照本宣科地進行講授是不夠的,還要不斷開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改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的現(xiàn)狀。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方法。比如“獎級機制法”,這種方法主要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的課前步驟里,在對學生安排預習任務的過程中,采用適當?shù)摹蔼剟睢保瑏砑ぐl(fā)學生取得成功的欲望,并在自行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有動力和目標。這一方法在許多學校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2012年10月湖南長沙某小學教師在講授《小馬過河》這一篇課文之前,首先讓學生在家里進行預習,并在課堂中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考察,考察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即可獲得老師的“獎勵”,在那堂課上,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同時對課本的知識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聽取老師講述的概念,也更加具有開放性思維,獨立思考問題并進行解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展現(xiàn)出更多的求知欲,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到學生更多的“回應”,不再是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師生之間的互動明顯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也就不斷上升。
2、改變教學方法。小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中時,由于自身年齡較小,人生經(jīng)歷和社會體驗也比較少,對于書本中的一些知識很難有深入的理解。對此,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對知識要點和含義有更多的了解。推薦使用“情境模擬教學法”,這種方法是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進行“角色扮演”,從自己的角度去體驗課本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加深對課本所要表達含義的理解。在江蘇常州市某小學五年級教師在對學生教授《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為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父親”所說的話的含義,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在班級中進行分組,各小組成員之間分別進行“父親”“孩子”甚至還有“鱸魚”“草叢”角色的扮演,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并且拓展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再將目光集中于文中的主要角色,而是更多了對其他隱藏角色的探討,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該教師在學生完成角色扮演之后,及時對學生進行問題抽查,學生的反饋度非常高,同時自我的表現(xiàn)欲也有了提升。
情境模擬教學法不僅是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是讓人生經(jīng)歷較少的學生可以通過建立情境,獲得更多的社會經(jīng)驗,彌補學生在社會體驗這一方面的匱乏,也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活學活用,真正將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
3、改善課堂結構。對課堂的教學結構要有合理的設計,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好40分鐘的上課時間,讓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根據(jù)教育學專家的說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有三個狀態(tài):一是思維水平逐漸集中階段;二是最佳思維水平階段;三是思維水平逐漸下降的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結構的安排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學生思維水平所處的狀態(tài),分別將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導課、引入和總結三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對教學內(nèi)容的導課。在課堂開始的前15分鐘,集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盡量將死板的內(nèi)容生動化,生動的內(nèi)容開放化,在思維上不給學生設置限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其次,引入書本內(nèi)容的含義。這一部分主要在課堂開始后的15~30分鐘,此時正是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最佳階段,已經(jīng)對課本知識有了一定的興趣。在這個時間段,可以“巧布疑陣”“設置懸念”,對一些知識點刻意設置懸念或避而不講,讓學生不斷結合課本去理解和思考,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想法來因勢利導、靈活處理,實現(xiàn)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親密互動;最后,在課堂的后10分鐘,此時學生的思維水平處于逐漸下降的階段,這時候教師要及時對課堂進行小結,褒揚在課堂中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并進一步深入對知識點的鞏固,把課堂的最后10分鐘變成整堂課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