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白居易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歌非常重視現(xiàn)實內(nèi)容和社會作用。白居易詩中涉及茶事的有六十多首,透過白居易的茶詩,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儒家“安貧樂道”、佛禪“至靜無為”、道家“樂天知命”靜享生命之樂的人生觀,同時讓我們了解到唐代文人對茶的深厚的文化意蘊。
關鍵詞:白居易;茶詩;文化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6-0143-03
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代表之一,憑借卓越的才華、全面的學養(yǎng)及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把大量與茶相關的事物移入詩中,通過對茶自然之美的贊揚,寄托了對于山水自然的向往。白居易的茶詩總是興之所至,清新高雅,鮮活動人。茶詩作為茶文化的載體,既傳達了詩人的思想,又融合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既擴大了詩歌題材,又豐富了詩歌的藝術成就。茶詩對茶文化的發(fā)展,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唐詩是中國文學的巔峰,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聞名中外,婦孺皆知。茗茶是中華文化的象征,“群芳瑞草之冠首,香傳天下口”。唐人飲茶之風興盛,陸羽《茶經(jīng)》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影響所及,上至達官貴族,下至百姓黎民。在如此社會背景下,唐詩與茶結下了良緣。茶亦引起文人的興趣,與茶結緣的文人不勝枚舉,其中自稱“別茶人”的白居易對茶是頗有研究的,對種茶、烹茶、品茶均有心得。白居易一生做官,不得志,平生雖愛酒,但自稱“愛酒不嫌茶”,是一個在詩壇上詩酒并駕齊驅(qū)的詩人。在唐代茶文化的研究中,所涉茶學歷史、茶學專著、茶道茶德、飲茶方式、茶詩初探、茶詩妙趣、唐人與茶、唐詩與茶等均已受眾多方家關注,且研究成果頗豐,獨對唐代個別文人之茶詩進行深入考察的不多,所以本文聚焦于白居易茶詩解讀,窺探其獨特的文化意蘊。
中國的茶文化興起于唐,在茶文化的興盛過程中,茶詩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對白居易茶詩進行仔細研讀后,筆者發(fā)現(xiàn)以茶為主題的有八首,涉及茶事、茶趣的有五十多首,二者共六十多首。白居易將日常茶事與自己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結合起來,使得茶具有了高遠的審美價值和獨特的文化意蘊。白居易的詩歌分四類: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其中有關茶的詩大部分是閑適詩和感傷詩。本文擬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白居易茶詩的文化意蘊,即盡享自然之美、品味生命之樂及領悟人生之理。
一、盡享自然之美
在盛唐以前,人們種茶、采茶多重視的是茶的藥用價值及經(jīng)濟價值,很少重視茶的自然之美、體會到山水清泉的怡人。甚至在李白的詩中,也肯定了茶的仙藥價值,如《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寫到:“常聞玉泉水,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苦津,采服潤肌骨。”[1]李華的《云母泉寺》中:“澤藥茲畦茂,氣染茶甌馨。飲液盡眉壽,參和皆體平?!盵1]這兩首詩都把茶和仙藥相聯(lián)系,認為玉和云母都是長生不老之物,茶受其仙氣之后而有了功效。中唐以后,文人們逐漸意識到茶所獨具的自然美?!恫杞?jīng)》開篇即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盵2]又《茶酒論》中云:“百草之首,萬木之花”,“我之茗草,萬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黃金?!盵3]與此相對應,白居易有些詩表達了對新茶的贊美,對自然山水的向往。
由于茶樹、茶木本是天地造化之嘉樹,自然清新,白居易自己開辟茶園、種植茶樹,表達自己對茶的喜愛,同時也反映出對于自然的追求與向往?;貧w自然就相當于擺脫世俗的羈絆、逃離累心棘手的煩惱、忘卻世俗的紛爭,可以使詩人的心靈得到大自然的洗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如《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1]:
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
有松樹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張翠傘蓋,竹椅青瑯玕。
其下無人居,悠哉多歲年。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
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
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還。架巖結茅宇,斫壑開茶園。
何以洗我耳,屋頭飛落泉。何以凈我眼,砌下生白蓮。
左手攜一壺,右手攜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間。
興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wǎng)牽。
時來西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杭州歷時四余年。白居易的人生觀及詩歌作品也是以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分為兩個不同的時期:前期“兼濟天下”;后期“獨善其身”。被貶江州后,白居易深知立德、立功之難,以立言來成就自己的不朽,通過寫詩來自娛自樂。此詩中的草堂儼然為詩人心中理想的生存居所: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輔之以人工巧妙地設計,青山綠水、松竹成蔭、猿鳥聚集,清泉石響,最主要的是詩人自己斫壑開辟新地種植茶樹、手揮五弦、茶酒相隨,這些都是白居易平生所獨愛者,形成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安樂祥和之景。獨善主要是追求自身生活的舒適,“人生不過適,適外復何求?”實現(xiàn)適的途徑有很多,但是茶、酒成為詩人生活中必不可少之友,尤其是茶,使得詩人的生活跟大自然聯(lián)系更加密切,茶是自然之物,多生長在南方濕潤的山坡,在青山綠水、云霧籠罩之中,詩人通過種植茶樹、開茶園、訪茶山,在秀美宜人的景色中,抒發(fā)自己親近自然、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妙之情,同時詩人的心靈得到自然地洗滌,削減了塵世的喧囂,與山水為伴、與花鳥為友,感受大自然帶來的舒暢。通過“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wǎng)牽。時來西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可以看出作者從廟堂抽身而出,但又不像陶淵明那樣絕對隱居山林、過著山水田園的生活且感到真正的怡然自得。從詩句中能夠感受到白居易心中那份感傷之情,其日常生活中的茶與對自然界的向往只是一種內(nèi)在的生活方式。
茶山的秀美、春茶的清香有時讓詩人忘卻了世俗的勞累、競奔的煩惱。在《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竟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中,“遙聞境會茶山宴,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春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盵1]白居易因病未能參加茶山宴,但詩中流露出詩人對于茶山的贊美、對紫筍斗新的喜愛。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意猶未盡,不禁讓詩人發(fā)出“湖山處處好淹留,最愛東灣北塢頭。掩映橘林干點火,泓澄潭水一盆油。龍頭畫舸銜明月,鵲腳紅旗蘸碧流。為報茶山崔太守,與君各是一家游?!盵1]的感慨?!安柘泔h紫筍,膾縷落紅鱗”贊美了紫筍茶的茶香,可見詩人對茶的喜愛無與倫比。白居易不僅對于茶山自然風光喜愛至極,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茶,早茶、中茶、晚茶、飯后茶、醒酒茶、睡醒茶等。茶成為白居易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以茶為友,讓白居易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適”,從而品味到生命之樂。
二、品味生命之樂
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后期,詩的內(nèi)容越來越遠離混亂不堪的現(xiàn)實政治,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內(nèi)容也越來越日?;?,詩幾乎成了白居易日常生活的記事本,交友會客、迎來送往,生活瑣事等都成為創(chuàng)作的對象,正是所謂的“遇物輒一詠,一詠傾一觴”。常言白居易“愛酒不嫌茶,我認為白居易更偏愛茶,尤其到了晚年,白居易日常生活更是處處離不開茶,且對茶非常有研究、對飲茶也很有講究,是一個地道的“別茶人”“嗜茶人”。
白居易喝茶講究,最嗜名茶、新茶,且因意外收到遠方親朋贈送的好茶,驚喜萬分。如《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1]: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從此詩可看出白居易喜歡春天喝春茶,在病中突然收到朋友寄來的名茶(蜀茶),心情非常愉悅,寫信感謝友人的深情厚意?!安患乃讼燃奈遥瑧壩沂莿e茶人”[1]可看出詩人對自己愛茶、烹茶技藝非常自信。在《琴茶》“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1]中體現(xiàn)出詩人對于中國名茶蒙山茶的喜愛之情。“書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1]寫出詩人收到蜀茶后的驚喜,倍感珍惜,用精選渭水來烹才能體現(xiàn)出名茶的珍貴和詩人對名茶的彌足珍惜、視茶如寶之情。
白居易終日與茶為伴、一年四季香茗在手,早茶、午茶、晚茶、飯后茶、睡醒茶、醒酒茶,處處離不開茶。這在詩中有很好的例證,如“檐前新葉附殘花,席上余杯對早茶。好是老身銷日處,誰能騎馬傍人家?!比粘鰰r,詩人悠閑地坐在席子上飲早茶?!氨窍悴枋旌?,要暖日陽中”與“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銷愁”及“驅(qū)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道出午間喝茶能夠提神,保持清醒,解除人的睡意?!按耗嘌淼九够鸨翰柘恪迸c“桃根知酒渴,晚送一杯茶”亦可見詩人好喝晚茶。白居易在飯后、睡醒后,喜歡“覺來茶一甌”與“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1],茶可以讓詩人從睡眼朦朧中迅速清醒過來。酒后詩人也喜歡小飲茶,據(jù)說茶可以解酒、醒酒,如“夜飲歸常晚,朝眠起更遲。舉頭中酒后,引手索茶時。”[1]可見,白居易是酒茶相伴,喝酒必要飲茶,飲茶也要喝酒,“泉憩茶數(shù)甌,嵐行酒一酌”[1]、“酒渴春深一碗茶”及“嘗酒留閑客,行茶使小娃”這些詩鮮明地體現(xiàn)出白居易在生活中茶酒并嗜,且對于何時喝酒、何時飲茶都非常清楚,在接人待客中更是酣暢淋漓地體現(xiàn)出來:“春風小榼三升酒,寒士深爐一碗茶”[1],“迎客攜酒榼,僧待置茶甌”。
白居易深知新茶還需活水烹的道理,他最喜歡用山泉,愿意到山間閑坐論茗,既能品嘗到活水烹茶的清香,又能領略到自然之美。對家鄉(xiāng)附近的渭河之水也很摯愛,詩中寫道:“書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吟詠霜毛句,閑賞雪水茶”,“融雪煎香茗,調(diào)酥煮乳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不管是白居易歷盡千辛找活水煮茶,亦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飲茶,從白居易的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高雅閑靜的生活,詩中的茶都具有了文人氣息,把文人與茶自然結合起來,高雅之人當應飲茶,飲茶之人必為高雅之人。由于茶具有醒神的效果,往往和理性聯(lián)系到一起,所以,透過詩歌,我們還可以看出詩人體悟到的人生之理。
三、體悟人生之理
白居易生逢亂世,并無一味的苦悶和呻吟,然既有憤懣,又有理智。白居易能在嘈雜混亂不堪的現(xiàn)實中保持一份清醒,并不是靠飲酒來解決,反之,“解酒消愁愁更愁”。然茶不僅能使人保持一份清醒,且能宣泄心中的郁結、澆開心中的塊壘。茶對于清醒頭腦、增強自我修養(yǎng)有重要作用。
白居易在《食后》中寫到:“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甌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天涯?!盵1]《鏡換杯》中:“茶能散悶為功淺,萱縱忘憂得力遲。”[1]茶不僅能使人醒后清醒,還可以使人明白人生之理。白居易深知無憂之人會感到光陰似箭,無樂之人會感到度日如年,無憂無樂者,任由平生過。同時體現(xiàn)出詩人看破了世間的紛紛擾擾,努力尋求快樂、使己無憂之心境。白居易還以茶溝通儒、道、釋,從中尋求哲理。白居易晚年好與釋道交往,自稱“香山居士”,過著“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鶴是交游”[1]的閑適生活。喝茶可以養(yǎng)生,白居易晚年甚至以茶代酒,如“清影不宜昏,聊將茶代酒”[1]。通過白居易的茶詩,可以感悟到只有以豁達之心面對人生之苦樂,才能夠有無窮的快樂。
四、結語
通過白居易的茶詩,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白居易安貧樂道、盡享生命之樂的人生觀、高雅閑靜的生活方式,同時讓我們感受到唐代茶文化的發(fā)達及飲茶之風的濃重,白居易的茶詩傳播了茶文化、提高了茶的文化價值及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茶作為一種意象入詩歌,為詠物詩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同時茶為詩人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靈感,也擴大了白居易的詩境,使得茶詩獨具豐富的文化意蘊,為唐詩增加了色彩、豐富了唐代的知識寶庫。
參考文獻:
〔1〕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2531,2202,6848,7297,7083,7320,7012, 6855,7513,6865,7359,6861,7353,7078,6861.
〔2〕陸羽.茶經(jīng)·茶之源[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王重民,等.敦煌變文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267-268.
(責任編輯 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