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雪陽
摘 要:作為“新理學”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新世訓》對道德、理性進行了細致的分殊,提倡過“不違反道德規(guī)律”的生活,同時注重道德與非道德的生活教訓,其中很多思想在當今市場經濟時代仍值得借鑒,如用“中庸”的方式追求功利,控制欲望和情感過理性的生活,值得現代人深入思考。
關鍵詞:《新世訓》;道德;理性
中圖分類號:B82-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013-01
一、成書背景及其倫理學價值
1940年,馮友蘭出版了《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他在晚年回憶時認為此書談論的主要是一種處世術,是功利境界中的一種成功之路。但在此書形成的三十年代,中國的工業(yè)開始迅速發(fā)展,馮友蘭在此時寫的《新世訓》提出詮釋傳統德行以適應現代世俗社會的個人生活倫理教訓。如果我們把它放在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之現代轉換問題中去考察,并結合我國近年來在經濟發(fā)展中人們道德觀念的顯著變化,就會發(fā)現該書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啟示。
二、《新世訓》關于道德的研究
1.道德的劃分。在當今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中國社會,追求成功成了大眾普遍接受的價值取向,古代的圣賢理想和道德追求都已逐漸失落。回想三四十年代馮友蘭在此書中提出了“生活方法新論”,就提倡用一種現代化的文化觀,同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缎率烙枴芬粫钔怀龅奶厣驮谟谠诘赖潞筒坏赖轮g劃出了一塊非道德的領域。在倫理學中認為所謂非道德行為一般指那些不由道德意識支配的行為,對社會和他人無主動意識選擇有益或有害的行為,行為本身無任何道德意義也不應該進行道德評價。馮友蘭對非道德的領域的開辟,把人在“天理”與“人欲”沖突中解放了出來,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巨大創(chuàng)新。
2.用中庸、誠信的方式追求成功。《新世訓》中所講的“新生活方法”指“不違反道德規(guī)律”的生活方法?!安贿`反道德規(guī)律”的生活方法可以是道德的,也可以是非道德的,但不可以不道德。因為人的生活都必須符合生活的“本然底規(guī)律”。馮友蘭認為:道德規(guī)律是一個社會所必須的,如果某種生活方法是所有人都可以或者已經使用的,這種生活方法與道德規(guī)律必不會沖突。同時注重道德的和非道德的人生教訓也正是本書的特色,這些人生教訓有些是超越時空局限的,其中很多優(yōu)秀思想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仍有借鑒意義,值得深入探索。這就包括馮友蘭所提倡的“用中庸的方式追求成功”。他在此書中的《道中庸》篇中指出:儒家所說的“中”是無過不及,即是恰到好處的意思。
作事恰到好處之好.可就兩方面說:一方面就道德說,一方面就利害說。就道德方面說,所謂作事恰到好處者,即謂某事必須如此作,作事者方可在道德方面得到最大底完全。就利害方面說,所謂作事恰到好處者,即謂某事必須如此作,作事者方能在事業(yè)方面得到最大底利益。
道德規(guī)律涉及到社會中人與人間的關系,當今社會中最核心的人際關系即利益關系。近年來社會中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有些企業(yè)和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侵害他人利益,比如最近在社會上造成嚴重影響的山東疫苗案和莆田系醫(yī)院事件,這些行為都是違反道德規(guī)律的,是不道德的。用馮友蘭的觀點來看,人可以用道德或非道德的方式追求功利,但不可以不道德,因為不道德的行為會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梢杂弥杏狗绞阶非罄?,即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絕不能侵害他人利益。因此無論做事業(yè)還是做學問,都應該腳踏實地按照規(guī)律辦事,不要投機取巧,只要堅持不懈以誠信態(tài)度做人做事,取得好的結果就并非難事。
三、《新世訓》關于理性的研究
1.理性的劃分及個人價值的實現。馮友蘭將理性也劃分為“道德底理性”與“理智底理性”。其中“道德底理性”與欲望相對應,由其所決定的活動是道德的;“理智地理性”與情感相對應,是價值中立和非道德的。由此可見馮友蘭對理性的兩種劃分同對道德的劃分是一脈相承的。“調情理”一篇中提出,首先對事物要有完全徹底的了解,這樣在做事時會依照客觀規(guī)律順應而為,對事不起情感,也不參與自己的私心。馮友蘭主張去除個人私欲,控制個人情感,用一種“廓然大公”的澄明心態(tài),用一切利他的行為,作為利己的手段來實現個人的價值。這雖是一種功利境界,卻和現代社會馬克思主義個人價值觀有一致之處,值得現代人深入思考借鑒。
2.道德與理性的生活方式、現代社會中,追求功利,實現個人價值成了很多人的奮斗目標。很多人做事從滿足自身欲望和個人情感出發(fā),認為只要實現了個人價值就會幸福,因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投機行為盛行。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道德對于社會和個人重要意義,個人能夠主動地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境界,注重用理智調節(jié)情感,不斷減少個人私欲,用無私的心態(tài)和利他的行為做人處事,這樣不僅能夠看清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達到成功,自己也能夠不被物累,內心得到安寧和幸福。
比如扎根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的年輕的大學生,在荒蕪的群山之中忘我地奉獻,他們就是通過實現個體的社會價值,從而體現了個人價值。他們甘受清貧,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扶貧幫困,為民謀利的服務意識;勤勞創(chuàng)業(yè),艱苦樸素的思想境界,這些不就是馮友蘭提倡的道德與理性的生活方式嗎?
總而言之,馮友蘭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思想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倫理思想,提倡外在成功與內在幸福并重的生活方式,值得現代人借鑒思考。
參考文獻:
[1]馮友蘭.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馮友蘭.新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