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幫進 李晶晶 李俊偉 陶瑜
摘 要:該文通過對學院在校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體育教學改革和教學評估對學生身體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學院場地設施、教師指導和課外體育活動氛圍有待加強。建議從加強體育社團建設與管理,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加強體育安全知識宣傳、引入新興體育項目、拓寬教學內容五個方面改進。
關鍵詞:課外鍛煉 引入 改進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147-03
學校體育和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是高校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體育技能,促進人際交往,磨煉意志品質,培養(yǎng)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每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其他任何科目都無可替代。云南農業(yè)大學熱帶作物學院(以下簡稱熱帶作物學院)體育教研室通過對大學生一年的體質健康監(jiān)測和學院舉辦體育活動的調查,表明,熱帶作物學院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xù)下降,學生就業(yè)壓力大,鍛煉時間不足,體育場地設施和條件不完善,導致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難以保證。因此,在高中階段所接受的體育教育的認知、目的和意義基礎上,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必須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強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外體育鍛煉時有必要引入新興項目,培養(yǎng)學生從個性化的體育需求向終身體育鍛煉的方向發(fā)展。該次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1 513份,收到有效問卷1 422份,其中男生590份,女生832份,問卷有效率94.0%。
1 該院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
1.1 參與鍛煉的目的
從表1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82%的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多數(shù)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對課外體育活動態(tài)度是積極、有目的的。45%的學生為了娛樂和消磨時間,缺乏對課外體育活動應有的認識。
1.2 選擇鍛煉的運動項目
從表2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29%的學生喜歡傳統(tǒng)的籃球項目,42%的學生喜歡羽毛球項目。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比較分散,更偏向于運動量小、趣味性較強且無身體接觸的個人運動項目。
1.3 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
從表3、表4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該院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時間每次在30分鐘以下的占13%,0.5~1小時及以上的占87%,一周鍛煉次數(shù)在3次及以上的占56%,基本能達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每周鍛煉3~4次的頻率,每次運動時間在30~60分鐘的鍛煉要求。
2 影響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因素
2.1 體育場館及設施器材滯后
從表5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受體育場地設施影響,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例占77%,是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熱帶作物學院擁有1塊田徑場、4塊籃球場、2塊排球場、1個綜合風雨館和一個乒乓球場,缺少健身房、室內館等休閑體育項目活動場所,受天氣的影響較大,雨季學生鍛煉場地得不到保證。
2.2 缺乏組織與指導
從表5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沒有指導教師指導而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占58%。學生在鍛煉方式、方法,運動量和運動損傷方面有所顧慮,由于課外體育活動自由度較大,學生缺乏引導,處于盲目狀態(tài),都是影響學生參加鍛煉的因素之一。
2.3 沒有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從表5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沒有養(yǎng)成鍛煉習慣的學生占66%。學生們想增強體質素質,但缺乏對體育與健康的理解,主動鍛煉的能力和意識較為薄弱,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多憑興趣愛好和獲得學分為目的,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沒有實質性的認識,更談不上讓課外體育鍛煉成為大學生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2.4 沒有時間
從表5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來,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占59%,也是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學生在校兩年時間,課程多,學習負擔重,院、系課外活動多,許多學生因此放棄運動時間。少數(shù)同學即使有時間,大多也會選擇玩手機、上網、逛街、發(fā)呆、談戀愛等其它生活方式。
3 建議
3.1 體育社團活動時間靈活,內容豐富,娛樂性強,有利于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
體育社團掛靠在學院團委,是學生依據(jù)興趣愛好自愿組織的團體,以自我組織、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模式運行。具有活動形式多樣、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靈活等特點,各社團組織都是利用課余時間根據(jù)社團成員興趣愛好開展各種體育活動,與體育課堂教學,學院、團委和系部的體育活動不同,活動時間不定、形式自由、靈活多樣等特點可以吸引眾多的參與者。目前,學院35個社團中有11個體育類社團,占總社團數(shù)的31.4%,體育類社團人數(shù)達834人,占在校生人數(shù)37.9%。學生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自愿選擇參加社團活動,開展活動時間和內容較靈活,社團負責人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自主組織開展適合自身需求的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強身健體、娛樂和交往的需要。學院只需加大對體育類社團的組織建設、管理和經費支持,給在校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課外體育活動氛圍和環(huán)境。
3.2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建設,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包括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意識和體育技能。通過對學生課內的體育教學和課外的體育鍛煉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熱帶作物學院每年舉辦的冬季田徑運動會、球類運動會及各系(部)、社團品牌活動,都是固定不變的體育賽事。要使學生到操場、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院還應建設并全天開放體育活動場地,在體育場地周圍或墻壁上建立體育文化長廊,開展體育文化宣傳教育、體育比賽、體育專題講座等活動,把比賽和活動中的信息、圖片、獎杯和體育鍛煉常識展現(xiàn)出來,把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信息寫入學院大事記。讓大學生能直觀了解體育文化知識,崇尚體育,體育教師、輔導員和學生會體育部也可以組織好學生觀摩比賽,在觀看比賽前,對所觀看的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技術、戰(zhàn)術特點等作適當?shù)慕榻B,使學生在觀看時熟悉比賽的內容,激發(fā)學生觀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最終達到培養(yǎng)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3.3 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
學校運動場館、器材和設施等是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基礎保障,良好的體育氛圍、完善的設施能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與管理,逐步改善體育設施,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物質需求,盡可能多拿出一些經費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對運動場地加強管理,完善學校體育場地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在大型體育活動中,做好應急預案,防止因場地器材或管理導致的意外事故。
3.4 加強體育安全管理,指導學生科學鍛煉
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既要做到教授體育技能又要體育育人,在體育活動中通過交流或配合擴大朋友圈,進行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教育。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場館建設和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學習。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研究教法,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手段,在課堂中主動分析學生學習動機和存在的問題,重視課堂安全管理,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采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開發(fā)適合大學生的鍛煉項目和健身方法,把單純的興趣升華到更高層次的終身體育。
3.5 引入新興體育項目,拓寬教學內容
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和體育鍛煉隨著價值觀的改變需求增強,追求強健的身體與娛樂已成為當代學生的時尚。大學生在學校個性強,品位高,對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性較強。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從大學生身心健康、休閑娛樂、運動興趣愛好和場地設施為出發(fā)點開展教學與活動。調查中,52%學生對具有當?shù)孛褡逄厣纳溴?、板鞋、陀螺、竹竿舞等項目感興趣。在熱帶作物學院首屆定向越野活動中共254人參加,67%未參與活動的其他學生表示希望成為院級品牌活動繼續(xù)開展,77%學生喜歡定向越野運動方式,定向運動可以解決體育場地人均面積縮小和器材不足的問題,也可以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參考文獻
[1] 何維民.高校體育社團的文化載體效用及其發(fā)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39-41.
[2] 田凱.對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9(2):157-158.
[3] 毛振明.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王敏.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構想[J].陰山學刊,2006(1):73-75,81.
[5] 楊文軒.21世紀高等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J].中國學校教育,200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