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榜樣示范”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是指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形象作為榜樣,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這樣不僅能鞭策班級成員共同努力和進步,還能促進班級管理方式的有效改進。本文從教育實踐活動出發(fā),對“榜樣示范”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進行了實踐性的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榜樣示范;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研究表明:少年兒童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課程標準提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班級中成長?!弊鳛橐幻嘀魅?,我力求“把班級還給學生”,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用榜樣的情緒感染學生,如何用榜樣的行動引導學生,讓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這就成了擺在廣大班主任面前的一個新問題。
一、“榜樣示范”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務必接受一個毋庸置疑的真理,無論給兒童什么樣的教訓,無論每日給他什么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們的行為能產(chǎn)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看護人行動的榜樣。馬克思也曾說過: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
(一)選擇社會典范,規(guī)范學生道德行為
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一個文明社會普遍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是公民的社會操守和職業(yè)規(guī)范。而社會公德則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守則?!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明確提出了社會公德的規(guī)范: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
根據(jù)時代特點和教育目標,選擇先進的典型,從而使典型人物的良好思想品質(zhì),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品質(zhì)行為;從而激起對榜樣的敬仰之情;同時,抓住時機及時誘導,鼓勵孩子學習英雄,付諸行動,激發(fā)他們學習先進典型人物的內(nèi)在思想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學生明白事理
榜樣的作用是簡明易行的,而與學校教育緊密結(jié)合的家庭教育尤其不應只是訓誡,實際生活擇善而從的言行實踐,對子女的成長更具有重要的意義。言傳與身教兩者之間,身教具有更強烈、更深遠的影響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人格塑造的核心就是家長躬行身教、榜樣示范,父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孩子,達到教育的目的。父母自身的示范教育,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能像春雨潤物那樣細而無聲,對子女產(chǎn)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以自身良好的道德行為,為子女品德修養(yǎng)做出示范的方法,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一種生動、有效、良好的教育方法。
案例:一位家長在自己的教育故事中這樣寫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我總會拿起手機玩游戲,或者看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有一次,孩子很不滿意地說:‘為什么你們大人就能看電視,我們小孩子就只能學習?煩死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沒有做到言傳身教,孩子是在潛意識里,已經(jīng)產(chǎn)生對家長的諸多不滿。從那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飯,看完新聞聯(lián)播,我們都會主動地關(guān)掉電視,或者拿起一本書,或者練練字,有時孩子做完作業(yè),我們會共讀一本書,或者和他聊聊在學校的有趣的事情。為孩子做學習的表率,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不僅讓孩子沉浸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讓我們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p>
(三)教師以身作則,充當學生表率
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確,老師的模范帶頭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梢韵胂?,一個舉止文明、公正無私、品德優(yōu)秀的老師,他本身就是活的教材。老師的模范作用可以促進孩子完成由知到行的轉(zhuǎn)化,老師的監(jiān)督可以促使孩子更快地完成這種轉(zhuǎn)化。
⒈言語文明,做孩子的榜樣。
在班級管理中,我一直重視“文明”教育。我常常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文明的孩子,早晨在校園里要與老師問好,離開學校要和老師說再見,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
⒉舉止規(guī)范,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天生好模仿,在學校里,老師就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們心中,老師就是權(quán)威,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一天下午的讀書時間,我早早進了教室,教室里的喧鬧聲此起彼伏,那些到校早的孩子無所事事。我沒有多言,靜靜地坐下來,拿起手中得書本開始閱讀。漸漸地,那喧鬧聲停止了,我抬頭一看,孩子們也拿出課外書,靜靜讀了起來。那些后續(xù)到校的孩子,也悄悄走進教室,生怕打擾到我們。就這樣,無須我大聲地管理他們,他們也能安靜下來,因為他們明白此時應該像老師一樣拿起書本,安靜閱讀。
(四)在同伴中樹立榜樣,強化學生良好行為
班杜拉的人格社會學習論中指出:任何個體的人格特質(zhì),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耳濡目染,向別人模仿學習而形成的。在通過社會學習而形成人格特質(zhì)的過程中,個體向他所喜歡的榜樣人物去模仿,模仿后若自己的表現(xiàn)得到贊許而獲得滿足,贊許就起著強化作用,在以后的類似情境中,及時榜樣不在場,受到強化的行為也仍然會表現(xiàn)。
總之,作為教師要選好榜樣,挖掘榜樣主體的多層次性, 正確、合理地運用榜樣的情緒感染學生,運用榜樣的行動引導學生,在指導學習榜樣的過程,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但是應避免榜樣學習的淡化,使外在的學習榜樣轉(zhuǎn)化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從中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同時讓班級的管理工作躍上新臺階,從而創(chuàng)建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文明班級。
參考文獻
[1] 趙平.榜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7(6).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