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花
【摘 要】作文教學集聽、說、讀、寫為一體,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墩Z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樹立大習作教學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學生個性的發(fā)揮為標,實施開放式教學,做到創(chuàng)新、有新意。情境作文隨著教改的開展應運而生。所謂情境作文,就是根據(jù)具體的場合,直接或間接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從而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習作的效果。
【關鍵詞】作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最佳效果
作文教學集聽、說、讀、寫為一體,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樹立大習作教學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學生個性的發(fā)揮為標,實施開放式教學,做到創(chuàng)新、有新意。情境作文教學隨著教改的開展也就應運而生。所謂情境作文,就是根據(jù)具體的場合,直接或間接地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從而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習作的效果。心理學認為:人只有處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才會有喜、怒、哀、樂多種感情產(chǎn)生。只有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頭腦,才會被人反映出來。由此可見,情境作文是符合科學原理的。那么,如何實施情境作文教學呢?我就個人的實踐談談感受:
一、樹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表達的需求、交際的需要是語言訓練的前提。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作文訓練就是要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兒童的作文動機是直接推動他們作文的內(nèi)部動因,而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好奇心、求知欲、認識興趣。興趣是人對事物的認識傾向,也是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情境作文教學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情動辭發(fā)”,從而讓他們盡情描繪所見、所聞、所感、所為。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寫作興趣,就要順應兒童的心理需求,引入情境教學,為兒童學習寫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使學生從內(nèi)心消除對作文的恐懼心理,而且產(chǎn)生一種積極表達的欲望。
1.還學生“自由”
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都有對生活中人和事的獨特感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還學生“自由”,不要用成人化的語言和思維去要求他們。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手寫我心”。如在觀察天上的月亮時,有的學生說像小船,有的說像鐮刀,有的說像香蕉,還有的說像辣椒……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事物。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真實、生動。
2.拓展寫作文體
以往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常常把學生的寫作文體固定下來。這樣做,學生就放不開。于是,所謂的創(chuàng)新也就成了空話。如今倡導的情境作文教學就開放了文體,教師大膽放手,學生也就大膽寫作,詩歌、寓言、童話等讓學生對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也就充滿了個性化。
3.豐富寫作內(nèi)容
只有豐富了寫作內(nèi)容,學生才知道去寫什么。在春意盎然的季節(jié),我會讓學生去看看春天;在碩果累累的季節(jié),我會讓學生去找找秋天;在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我會帶領學生去找雪仗、玩雪人……這樣,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得到了豐富,他們就再也不用為寫什么而發(fā)愁了。
4.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心理學認為:再美的事物觀賞的時間長了,觀賞者都會產(chǎn)生疲勞。如果教師反反復復地運用固定的教學手段,時間長了,學生會感厭倦,而教師也會疲倦。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在進行情境作文教學時,可以結合小學生活潑、喜玩好動的特點,今天表演,明天做游戲,后天可以做實驗、小制作、搞活動等,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激情,讓他們進行寫作。
二、走進生活,學會閱讀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它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資源,這就需要我們?nèi)ネ诰?,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積累生活,從而做到有肉容可寫。試想學生沒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即使他們掌握再好的作文寫作技巧,寫出來的作言語也是“說假話”,讓作文失了真。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說真話、寫實作”,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入到生活中心?!墩Z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必須貼進近學生生活實際,寫他們熟悉的人和事”。學生記錄了真實的生活,才能寫出個性化作文來。實現(xiàn)“我獨有、我全新”。學校小樹林、社區(qū)、小河都留下了我們的蹤跡。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在觀察時作好記錄,把觀察到的事物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記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這樣,無論是何時何地,學生都能收集到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即使沒有教師的刻意安排,他們也會積極主動地去貼近生活。葉圣陶曾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了,文字才能飽滿。”因此,只有留心觀察才能孕育出創(chuàng)新的作文來。
加強學生閱讀指導,汲取寫作養(yǎng)料。我們知道,由于學生的多數(shù)時間是在校園中度過的,接觸的生活范圍有限,再加上課堂教學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們閱歷少、見解低、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在寫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約。要想提高語文能力僅靠課堂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靠課外大量閱讀課外書,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使作文訓練有了源泉,活水不斷,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實際上,閱讀是間接的生活積累,也是學生在文章寫作前期獲得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閱讀中質(zhì)疑思考,明辯事理,增長見識,提高鑒賞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無疑會為他們寫作能力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讀書中積累,在寫作中提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做好閱讀指導工作,讓學生明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感悟是寫作的生命,生活積累是寫作的源泉”這一道理,使他們能夠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把閱讀和積累作為學習提高的自覺行動。如果能堅持,我們的作文教學將不斷呈現(xiàn)可喜局面,同時,學生養(yǎng)成的良好閱讀積累習慣將使其受用終身。
三、抓住契機,即興練筆
情境作文教學的關鍵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寫作技巧,而在于教師正確的引導。以往封閉式作文教學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詞句篇知識方面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如今開放式的情境作文教學就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各種情境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作文教學形式的開放,讓學生有了許多新思想和新觀念,這些思想和觀念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而小學生正處于認知和明辨是非的萌芽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指導。《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導”得好與壞,從小的方面來講,是一篇作文成敗的關鍵。從大的方面來看,是一個人品德培養(yǎng)的開始。同時,小學生思想單純,他們可能認識、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但某些看似微不起眼的信息卻捕捉不到,如課堂偶發(fā)事件、校外突發(fā)事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很好地“導”。
我記得有一次在上課時,學生正聽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位同學嘔吐不止,這時學生表現(xiàn)不一,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捂鼻遠離,有的捶背,遞紙……第二節(jié)課時我就組織學生就這件事進行討論,等他們說完以后我就讓他們把所感寫下來,《面對他我感到羞愧》《新時代的活雷鋒》……一篇篇作文交到我的手里。因此只有教師的引導,學生才能走得遠,飛得高。
總之,作文教學的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需要不斷的去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fā)展。這就要我們?nèi)ヌ角蟀l(fā)現(xiàn)。今天我們在這里談的是情景作言語教學,明天或許我們會更有新的思想和觀念去談作文教學。這就需要我們?nèi)ヅ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