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科
摘 要 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產品質量問題一直是我們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僅關系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雖然在2001年4月農業(yè)部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旨在分析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諸多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解決此方面的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02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xiàn)狀分析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首先體現(xiàn)在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上。質量安全標準是衡量農產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的唯一指標,因此該標準內容的明晰度、可實施性相當重要?,F(xiàn)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在很多地方并不統(tǒng)一,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而且想要達到標準的程序相當?shù)姆彪s,需要經過多個行政部門。由于各部門的拖延和推諉,導致效率相當?shù)牡拖?,使對農產品質量的管理并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該標準的制定脫離實際,沒有很好地考慮到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因而達不到實施的效果[1]。
1.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
在農產品的檢驗檢測方面:首先,由于檢驗檢測程序的復雜及成本、利益的考量,農產品的生產者與經營者并沒有很強的主動檢驗、檢測的意識;其次,國家在檢驗檢測的管理和服務方面存在不足。能夠進行檢驗檢測的機構設置比較少,且機構設置的地點并不合理,難以滿足生產者與經營者的檢測需要。另外,對于這些機構的管理不嚴格。有些機構為了自身利益,索要錢財、提供虛假的檢測結論,不僅傷害了生產者、經營者,也傷害了廣大消費者。
1.3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
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并沒有得到國家及國民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并沒有在法律上達到一定的強制性,造成了認不認證對于農產品的經營根本無關緊要。此外,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標志并沒有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不具有與一般農產品相比的優(yōu)越性。不管是經營者還是消費者,都感受不到該認證存在的意義。
1.4 檢測機構基礎
檢測機構是一個新興的部門,其發(fā)展與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的地位還遠遠不能匹配。不管是在檢測的內在技術上,還是在檢測的外在數(shù)量設置上,都不能真正起到提高農產品質量的作用。
2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因素便是污染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存在嚴重的污染問題,各種污染已經嚴重的影響到農產品的生產與質量。這些污染主要包括:農藥化肥污染、畜禽養(yǎng)殖污染、農村生活污染及工業(yè)污染。
2.1 農藥、化肥污染
隨著化工技術的發(fā)展,在農產品的防治方面由原來的純天然或者物理防治轉向了依靠各種農藥的防治。為了使農產品更快地走向市場,通過使用各種化肥來加速刺激農產品生長。雖然這些化學物質大大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率,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但是由于農藥和化肥的不當使用,主要是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次數(shù)多、使用量大、毒性太強,不僅使土地受到污染,而且大部分都殘留在長成的農產品上,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使原來的綠色農產品變成了有毒產品。
2.2 畜禽養(yǎng)殖污染
畜禽養(yǎng)殖污染主要是指畜禽產生的糞便所帶來的污染。由于農村畜禽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養(yǎng)殖畜禽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產生的糞便數(shù)量也便隨之增加。這些大量的隨地產生的糞便中含有各種化學物質,直接通過地表滲透到地下,不僅0影響了土壤的營養(yǎng)和質量,也影響了地下水源的質量,長此以往,使得農產品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水分都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最終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
2.3 農村生活污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農村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很多富含化學物質的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中的化學物質被隨意的排放到農村的土地上,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土壤的成分和水分的營養(yǎng)。加之農村產生的垃圾量大,對于很多垃圾的處理不科學,隨地亂扔和埋于地下的處理方式嚴重的污染了農產品生長的環(huán)境,最終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
2.4 工業(yè)污染
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工業(yè)的發(fā)展向農村延伸,更多的工業(yè)場所被安置在農村的土地旁。為了節(jié)省成本,工廠每天排放的廢水、廢物不經過任何處理,沒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便直接流到空氣里、土壤里、河流里[2]。這些污染物中大多存在有毒的化學物質,不僅直接傷害人體健康,也影響了農作物的健康生長。
3 完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措施
3.1 實行嚴格的質量追溯制度
對于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農產品,應當追本溯源,嚴格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加之一定的懲罰措施,達到保證農產品質量的目的。國家應當對農產品的生產基地進行不定期的檢察,只有符合條件,才能將生產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流通,且每個生產基地應當有自己生產的標識,在每個或每批流入市場的農產品上都要做好標記,既讓質量好的農產品達到品牌效,便于消費者識別,也便于找到責任人,追究其責任。
3.2 加強檢驗檢測機構建設
首先,在數(shù)量上,應當在便捷的原則下設置足夠的檢驗檢測機構,滿足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需要。其次,在技能上,應該培養(yǎng)一些檢測技術能力高、效率快的職業(yè)工作者,能夠保證檢測質量的同時,提高檢測的速度。最后,在機構的管理上,應當設置嚴格的檢驗檢測費用標準,防治亂收費、以權謀私現(xiàn)象。
3.3 科學使用農藥
應當盡可能避免使用各種農藥,可以通過人工綠色途徑解決的就不用化學物質。即使非用不可,也應當注意使用的方法,科學地控制農藥使用的次數(shù)和用量。對于使用了農藥的農產品,可以進行無害化處理,將殘留的農藥通過灌溉等其他有效方式清除出去。定期對農產品生長的土壤進行改善,使其恢復到原來綠色的狀態(tài),有利于農產品的安全生長。
3.4 全面推廣科學施肥技術
首先,要根據農作物的營養(yǎng)需要施肥。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不同的土壤營養(yǎng)狀況下,農產品所需要的養(yǎng)分不同,應該根據農產品的需要科學的把握施肥的種類和數(shù)量,避免浪費,造成污染。其次,應當注意施肥的方法。根據農產品生長的方式和距離的不同,采取科學的施肥方法,將肥料施撒均勻,保證作物充分吸收。
3.5 大力推行農業(yè)生產標準化
現(xiàn)在的農業(yè)生產多數(shù)還是農戶個體生產,既沒有統(tǒng)一的生產條件和標準,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科學的治理。應當大力推廣現(xiàn)代化承包基地生產,可以對生產基地制定嚴格的環(huán)境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統(tǒng)一的治理和管理,便于統(tǒng)一要求進行質量認證。此外,還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生產效率,滿足現(xiàn)代化大生產的需要。
4 結語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在我們對物質生活要求更高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是一個現(xiàn)代農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農產品是人們生存的基礎,它的質量安全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還關系到農民的經濟命脈,關系到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關系到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充分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唐黎標.如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之我見[J].糧食流通技術,2010(6):37-38.
[2]王學忠.天津市農產品(種植業(yè))質量安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天津農林科技,2010(6):1-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