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帥
摘 要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對各種木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杉木具有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及社會效益高等諸多優(yōu)點。主要探討杉木造林技術及其經濟效益,以期對以后杉樹的造林技術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杉木;造林技術;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91.27;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80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木材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森林資源對市場木材供應量早已供不應求,為林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而杉木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林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規(guī)模種植杉樹不僅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還能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在杉木林建設中,必須應用科學、合理的杉木造林技術。以下對杉木造林技術和杉木撫育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并對杉木造林技術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旨在為杉木造林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1 杉木造林技術
1.1 林地的選擇
杉木造林選擇林地至關重要,主要因其對土質、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高,根系越深則枝葉越繁茂,因此為促其進根系快速生長,必須選擇土層深厚、肥厚濕潤及土質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吸取到土壤中足夠的養(yǎng)分和水分,從而確保杉木的高效生長。綜合分析,盡可能選擇土層較肥沃、疏松、深厚的山谷、山腳的陰坡地段,土層厚度保持在50 cm以上,并確保土層的排水性、透氣性等綜合條件達到標準[1]。此外,杉木種植地段水源要充足,以便于澆灌,但必須保持水分適中,做好排水系統(tǒng),合理地排放多余的水,以促進杉木的健康生長。
1.2 整地
整地應因地制宜,根據地帶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用十字鋤沿著等高線挖暗坎,200坎/667 m2,要求坎面深度為25 cm,寬度達到40 cm×30 cm。將種植地石塊、雜草及其他樹根清除后,將坎面平整好,坎面保持外高里低為宜。
1.3 育苗選苗
杉樹育苗是保障林木的關鍵,待地塊整理好后應建設苗床,一般苗床呈拱形狀,兩側偏低點,中間偏高一點,兩畦間距為30~50 cm,為方便排澆灌和排水工作,苗床周圍應開挖好溝渠。此外,栽種前要進行杉苗挑選,一般選擇外部呈現紫紅色,杉苗頂部有多個苗芽生出,且高度和粗細與筷子相仿的杉苗,這種杉苗栽種后成活率較高。
1.4 栽種技術
苗木的栽種技術關系著其后期成活率和健康生長,苗木栽種要選擇健壯、優(yōu)質的一年生樹種,且必須達到苗木葉要滿,徑要直,根須及根系要無損傷,發(fā)達這一標準。一般種植時間要選擇在春季2-3月陰天或雨后,若苗木須根不整齊應進行修剪,對根用稀黃泥漿進行保護,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同時,控制好栽種坑的規(guī)格,控制在15~20 cm為宜,且栽種坑要均勻,以確保幼苗根系下扎和擴展。栽植過程中要控制好栽種密度,這也是杉林健康生長的關鍵,過密難以滿足杉木生長需求,過稀會浪費土地資源,因此必須結合具體實際情況而定,若地塊土質較深厚肥沃,種植密度可控制在200~300株/667 m2,若土質較差則種植密度控制在150~200株/667 m2。同時,注意“深栽、提苗、舒展”這三點,即杉苗栽植深度應盡可能大一些,將苗木用細土填埋至2/3處為宜,待填土到穴的1/3時,將苗輕輕往上提,再輕踩覆土避免土壤板結,而導致水分蒸發(fā)[2]。此外,樹穴盡量要大些,穴大可讓根系得到舒展,以防止苗的根系卷成一團或卷曲。
2 杉木撫育管理措施
2.1 幼林管理
2.1.1 施肥撫育
幼林階段好做基肥施肥工作至關重要,必須將基肥施足。通??蛇x用畜牧糞尿、堆肥等綠色肥料作為基肥原料。一般在幼林階段可在基肥施肥時,將適量的無機肥料摻入其中,如過磷酸鈣等。但要確保土壤與肥料均勻混合,避免肥料直接接觸到苗木根須。
2.1.2 枝條修整
杉木在生長期間,林木根際間會長出不少潛伏芽,若種植較淺,則會因潛伏芽較多而造成萌蘗枝條較多。對此,應及時清理已長出的萌孽枝條。此外,在修整枝條過程中,若苗木不直則應及時矯正,且要防止傷到苗木樹皮及頂芽,并修整密度較為集中的枝條,以確保枝條均能接受到日照,從而促進幼苗的快速生長。
2.2 成林管理
間伐撫育是杉木成林管理撫育階段的重點,即在幼林郁閉后2~3 a,若苗木生長狀況較好則會出現壓木的情況,因此必須及時砍掉杉木樹冠下的層木。在砍伐過程中,應遵循“砍小留大”的原則,并對彎曲、密度集中的層木進行砍伐。在砍伐期間,還應檢查是否有枯死木、腐木和病木,若有則應及時進行清理,以滿促其他生長旺盛杉木的生長空間。此外,在完成第1次砍伐后的3~5 a,若杉木長勢存在擠壓、簇擁的情況還應再砍伐1次,確保杉木的健康生長。
3 杉樹造林的經濟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杉木廣泛應用于家具、建筑、造船和造紙等各個領域中,其生長周期較長,一般8~10 a可采伐1次,市場供不應求,因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據統(tǒng)計,某地區(qū)每畝蓄積達20~25 m3,材積達15 m3以上,根據當地原木收購價格,原木價格為1 000元左右/m3, 667 m2產值達15 000元以上,每年增值1 500元/667 m2,種植戶種植
0.67 hm2以上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3]。
3.2 生態(tài)效益
大規(guī)模種植杉木能提高森林覆蓋率防止發(fā)生水土流失的現象,且能夠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水和空氣循環(huán)的作用,降低環(huán)境污染減少,保障生態(tài)平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使當地土壤質量和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并為當地居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居家環(huán)境。
3.3 社會效益
大規(guī)模種植杉木和建立大型林場有利于實現林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化和規(guī)范化,且在管理上有利于實現科學化和統(tǒng)一化。此外,杉木種植可促進林業(yè)與其他行業(yè)的平衡發(fā)展,如物流、材料及運輸行業(yè)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各行業(yè)的共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4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實現了林業(yè)跨越式的發(fā)展,更為杉木造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契機。因此,應不斷擴大杉木造林的規(guī)模和提高杉木造林的技術,并不斷提高杉木造林管理水平,只有實現林業(yè)資源與經濟的和諧發(fā)展,才能提高杉木的產量和質量,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保證在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汝琴.杉木造林技術及投資效益的探討[J].農業(yè)與技術,2014(6):96.
[2]玉作近.關于杉木造林技術及投資效益的探討[J].現代物業(yè),2014,13(6):34-35.
[3]鐘平環(huán).桂西北杉樹造林技術及投資效益的探討[J].吉林農業(yè),2012(8):181-18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