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未來的低語
北京芳草地畫廊
日前,在北京芳草地畫廊推出的“低語者——夏航”雕塑作品展中,夏航以“人機雜交”的信息化時代為背景,展覽展出了11組全新解構生態(tài)系列雕塑。這些作品是對未來的呈現(xiàn),也是反思。生物化的機械,機械化的生物,人類文化與機械文化的融合。藝術家如同一個黑暗曠野中孤獨前行的低語者,構想一個基于絕對自由愿望的共存系統(tǒng),一個融合經驗、情感、信息等等文化的雜交體系。
把“真實”放大
蘇州易高藝術中心
日前,“見之未見——吳霞靚油畫作品展”在蘇州易高藝術中心開幕,藝術家創(chuàng)作“放大鏡”系列,在試著以一種可言的、可見的彰顯那些不可言的、不可見的。她將圖像中的“真實”放大使其有如運動著的陽光下的波光,閃爍著透過事物不確定的邊界輪廓。
一切以“閃電”為名
上海香格納畫廊主空間
近日,上海香格納畫廊主空間推出陳曉云個展“我收藏的106道閃電”。展覽以第三人稱的創(chuàng)作者姿態(tài)通過雕塑,影像等不同的方式來呈現(xiàn)一系列有名無實,有實無形,有形無意或者強詞奪理地杜撰關于對閃電的理解。
征服你的視覺
上海艾可畫廊
日前,“還是這群人”李然個展在上海艾可畫廊開幕。展覽呈現(xiàn)的4件作品都帶有李然新加坡的一次游歷的印跡,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對游覽經歷進行推演與重現(xiàn)。藝術家通過圖片與影像、聲響與動作、情景與回憶,將旅行者的身份置于前景,嘗試還原一個既作為“漂泊者”也作為觀察者的邏輯與視角。
用形體表現(xiàn)內心
北京林正藝術空間
近日,北京林正藝術空間推出了“形體之上:內外之間的人體”精品油畫展。東方與西方藝術中,對人體藝術認識的發(fā)展各有不同;即便同為東方,地域間南部與北部對人體藝術的感悟也包含差異。但相同點在于,藝術家們用畫筆描繪出各種各樣人類形體的模樣,或是寫實,或是變形,或整體,也或片斷,都以我們惟一可以帶來也帶走的物件——軀體表達內心的模樣。人體之于藝術,都被用來表達內在靈魂的面貌。雖是形體,卻高于形體,體現(xiàn)著形體之上無與倫比的美麗,人類形體之上的面貌那便以人類形體本身來塑造。
“肖像”畫新詮釋
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近日,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推出謝南星個展“某人肖像”,本次展覽通過個案研究的形式,探討藝術家繪畫實踐中的工作方法、認識方式和創(chuàng)造性,展現(xiàn)他對于“肖像”這個概念,做出的思考和個人選擇。
變化產生美
香港佩斯畫廊
日前,香港佩斯畫廊邀請到現(xiàn)代藝術大師亞歷山大·考爾德,推出其個展“變化中的永恒之美”。藝術家作品的核心是持續(xù)不斷的變化,以及在這種無法預知的變化中誕生的和諧與平衡之美。這種蘊藏于不穩(wěn)定與穩(wěn)定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種接近于宇宙運行規(guī)律的神秘啟示感。而動態(tài)的結構也令作品的形態(tài)具有了無窮多的可能性,打破了既有藝術形式上的局限性,使現(xiàn)代藝術創(chuàng)作到達了新的維度。
和光同塵
臺灣藝境畫廊
近日,臺灣藝境畫廊推出了“和光同塵——馮君藍攝影個展”。馮君藍的攝影作品只是試圖藉著改變對世界的“觀看角度”,而不同觀看角度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新的“可見物”;本次展覽包含了馮君藍三個不同主題系列近百幅的攝影作品和裝置,且大多作品為首次發(fā)表。
煙硝彌漫
臺灣朝代畫廊
炎炎夏日,朝代畫廊推出“煙硝日常:賴岳宏個展”。對于生活觀察相當細微的賴岳宏,以他熟稔的油畫技法,將現(xiàn)今世代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觀點記錄下來,并以戲劇化的方式表現(xiàn)在他的油畫作品之中,讓我 們得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用力吸一口那種夸張卻又直擊人心的煙硝氣息,藉以提醒自己這個世界的真實。
精神世界之旅
巴黎A2Z畫廊
日前,大型群展“世界之中”在巴黎A2Z畫廊開幕,此次展覽是中國新一代年輕藝術家中堅力量在巴黎的一次集體亮相。關于展覽的主題“世界之中”則更多的是想傳達當今的藝術家不是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每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之中。沒有國別和疆界的限制,也無論學識的約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體驗一場探尋多位藝術家個人世界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