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玲
【摘要】在英語專業(yè)學生中,英語精讀課程一直占據(jù)著重要位置,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一直備受關注。本文中,筆者作為一名高校英語專業(yè)精讀教師,將結(ji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淺析精讀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模式,希望能夠為精讀課程教學帶來新的啟發(fā),由此能夠讓精讀課程的教學更加多樣化,讓精讀課程更加有吸引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英語精讀課程 精讀教學 教學方法
英語精讀課程對于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一門舉足輕重的核心課程,它幾乎涵蓋英語“聽說讀寫譯”這幾項基本技能,故每周的學時一般在6-10學時之間。但因其教學內(nèi)容多,涵蓋范圍廣,但教學學時相對來說較少且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英語精讀課的教學往往只注重課文理解,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等方面的學習。主要采用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及機械地做筆記為輔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如語法翻譯法,講授法等較多地應用到教學當中。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就是教師忽略了學生才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角色只是“組織者”和“指導者”,這也是造成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寫能力優(yōu)于讀說能力的原因。但是語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交際的,開口能力,使用語言的能力尤為關鍵??偟膩碚f,傳統(tǒng)的英語精讀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問題:第一: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灌輸知識。第二: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的權(quán)威,服從課文的權(quán)威,很少有學生質(zhì)疑或者敢于質(zhì)疑。第三:師生交流少,課堂互動少。學生缺乏激勵及被重視感。本文通過分析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如何結(jié)合其他教學法或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一、明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
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卡爾(carrol,1981)等首次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教學法。認知教學法強調(diào)人來大腦的智能作用,把語言學習看作是智力活動,主張語言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掌握語言知識。英國教育學家(Corder,1982)提出外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他主張外語教學“不能令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澳大利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家D.努南(David Nunan)在1988年發(fā)表了專著《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設置:第二語言學習研究》,書中闡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方法。他認為:“以學生為中心,即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什么,怎么教,何時教,怎樣評都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而定?!泵绹鴮W者E.塔龍(Elaine Tarone)和G.尤爾(George Yule)在1989年也出版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著作。
通過回顧語言學家們的學習理論,筆者認為精讀課的教學首先要明確學生是教學的主題,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了解學生,將情感因素引入到教學中,了解學生需要,了解學生情況,同時要謹記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增加互動,讓學生多開口,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指導者及建議者。
二、教師認真?zhèn)湔n,結(jié)合多種教學法設計教學
教師備課不僅僅是備課堂知識,還應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等。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水平及學生的需求,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其次教師應該備教材,每一次課都要謹記教材的宏觀教學目標及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再次教師應該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多樣化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能給教學帶來活力,才能長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精讀課中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課堂引入”,課堂引入是任何課程必備且必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成功的課堂引入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及興趣。出色的課堂引入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巧妙設計導入,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結(jié)合當前學生感興趣及比較實際的方面,設計引入。
第二:“參與完成任務”,教師把任務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前面課堂引入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教師設置問題討論或者提問,同時讓學生預測本課課堂內(nèi)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應引出一些新的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等,同時可以提供一些文化背景知識。
第三:“學習新知識”,前面兩步完成后,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給學生呈現(xiàn)知識點,語言知識點與任務緊密結(jié)合。如可以設置一些課文相關問題,分小組討論話題,以及總結(jié)每一段段落大意等。
第四:“掌握鞏固新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的知識進行一次鞏固復習,加深記憶??梢酝ㄟ^共同討論或者以小組討論然后匯報的方式,通過對比觀摩,取長補短。
第五:“練習運用”,教師通過布置作業(yè)或者設置任務,讓學生反復練習,將知識轉(zhuǎn)化為運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小活動,小任務,也可以適當拓展。
2.交際教學法法?!敖浑H教學法”的核心是“交際”,在以訓練語言綜合技能為目的的精讀課上,應充分開展課堂交際活動。交際法在精讀課程中有以下三種運用。
第一:“情境問答法”,此方法是通過師生間在課堂上展開提問與回答的交際活動,這種交際問答活動不僅包括針對教材內(nèi)容的問答,也包括課堂上教師自己設定的場景的交際問答,前者可以評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后者可以評估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問答法一般出現(xiàn)在課堂導入及對課文理解的環(huán)節(jié)中。
第二:“分組討論法”,此法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預先設定好要討論的話題,然后各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完后各組拍一個代表總結(jié)各自小組的討論觀點。在分組時,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及性格等方面來靈活分組。一般分組討論的對象是長難句,語法難點或者是課文總結(jié)及啟發(fā)等。
第三:“場景表演法”,教師根據(jù)本課的一些固定句型,固定搭配及結(jié)合本課的話題,給學生設置一個類似話題的場景,要求學生表演或者對話的形式重現(xiàn)出來。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充分理解掌握課文內(nèi)容后,發(fā)揮自身的想象。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趣,學生也在表演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
3.切塊拼接法。“切塊拼接法”(jigsaw)最初是由阿倫遜(Aronson)及同事設計的,之后由斯萊文博士進行改良,成為修正型”Jigsaw II ”。在英語精讀課程中,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學生分為5-6個人一組,每個學生被分配一部分學習內(nèi)容。所有學生都必須首先閱讀同一篇敘事材料或者一篇文章或段落,但是每個學生就某部分學至精熟成為“專家”。學習同一部分的學生匯集在專家組中展開討論,然后各自回到各自小組中將其所學交給他們小組成員。在此教學法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拉得更近了,學生更多的是依賴同學,教師則很好地充當了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
切塊拼接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分組”,教師要根據(jù)任務的數(shù)量來確定小組數(shù)目,再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心理,語言能力,興趣愛好,勤奮程度等來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
第二步:“任務分配”,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分發(fā)給個小組,每位成員任務。
第三步:“討論”,學習同一部分的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相互交流對此任務的看法然后教授給本小組其他成員。
第四步:“班級測試”,經(jīng)過把知識傳遞給本小組其他成員后,教師對全班進行測試,平均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第五步:“總結(jié)評價”,教師就整個“切塊拼接”學習作總結(jié)評價及補充,同時指出不足,再一次強調(diào)突出重難點和教學目標。
三、結(jié)語
英語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以上探討的三種教學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學法之間并非孤立或者僵化的。俗話說,教學均無定法,而重在得法。每一堂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幾種教學方法結(jié)合,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本文的探討,筆者希望可以給英語精讀教學帶來一些啟發(fā),也希望將來能夠讀到更多關于精讀教學文章,讓精讀課教學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35.
[2]應惠蘭,黃建濱.深入探討教學原則,促進大 學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界,1998(1).
[3]莊力.交際教學途徑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實現(xiàn)[J].課程教材教法,1998(12).
[4]Alexander J E(1988).Teaching Reading3rd Ed scott,F(xiàn)oresman and Company.
[5]Nun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3.43-134.
[6]Tarone E,Yule G.: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1.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