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雙
摘要:目的 探討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提供臨床依據(jù)。方法 選擇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沈陽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入住的肺癌化療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肺癌生活質量評估量表(FACT-L)、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對患者進行調查,并分析其相關性及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結果 肺癌化療患者普遍存在較高的負性情緒反應,生活質量總體水平偏低;除生理維度外(P>0.05),焦慮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其他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除功能維度(P>0.05)外,抑郁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其他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消極應對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積極應對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各維度均成正相關(P<0.05);焦慮、抑郁、消極應對、積極應對是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共同解釋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78.2%。結論 肺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應對方式越消極,生活質量越差。醫(yī)護人員應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促進患者積極心態(tài)的產(chǎn)生,從而達到改善其生活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肺癌;焦慮;抑郁;應對方式;生活質量
肺癌作為全球高發(fā)病率與高致死率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全民的生命健康[1]?;熓欠伟┲委煹某S檬侄危煏硪幌盗械牟涣挤磻?,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癌癥患者的不良情緒可以與軀體癥狀相互作用,從而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3]。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困難、不尋常的超自身資源負擔的生活事件時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措施,簡單理解為人們對內外環(huán)境要求及其有關的情緒困擾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4]。不同的應對方式可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良好的應對方式能夠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5]。本研究擬調查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和生活質量水平,探討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和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護理人員對肺癌化療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提供臨床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 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沈陽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進行化療肺癌患者120例。納入標準:①病理證實為原發(fā)性肺癌;②年齡在18~75歲;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較嚴重的認知及精神障礙;②合并癲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其他嚴重的疾病。患者的一般資料如下:女45例(37.5%),男75例(62.5%);年齡(56.91±9.78)歲;未婚9例(7.5%),已婚111例(92.5%);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48例(40.0%),高中42例(35.0%),大專及以上30例(25.0%);家庭月收入 1000元及以下14 例(11.6%),1001~3000元38例(31.7%),3001~5000元30例(25.0%),大于5000元38例(31.7%);鱗癌65例(54.2%),腺癌37例(30.8%),混合鱗腺癌18例(15.0%);病程:3個月以內35例(29.2%),3~6 個月27例(22.5%),7~12個月30例(25.0%),1年以上28例(23.3%)。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調查問卷形式,調查人員均經(jīng)過專門的培訓,向調查對象說明填寫問卷方法,確保調查對象獨立回答問題,必要時給與解釋。問卷當場收回,完成時間約20~30min。此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5 份,剔除無效問卷 5 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應答率為96%。主要使用的調查工具為:①一般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腫瘤病理類型、病程等情況。②肺癌生活質量評估量表(FACT-L):此量表是肺癌生活質量專用測量量表,共計36個條目、5個維度,包括生理維度(7個條目),社會/家庭維度(7個條目),情感維度(6個條目),功能維度(7個條目),肺癌特異模塊(9個條目);量表采用0~4分Likert 5級評分法,其中有18個逆行條目反向記分,分數(shù)越高,意味著生活質量越好。中文版FACT-L(V4.0)是由國內學者萬崇華等[6,7]對FACT-L進行翻譯修訂后形成,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56~0.82,重測信度為0.76~0.82,適合測量我國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③焦慮自評量表(SAS):該量表由 Zung 編制,有20個項目,1~4 級評分[8]。20 個項目中有 5 項為反序計分,將20個條目的粗分相加得到總粗分(X),通過公式Y=in+(1.25X)計算得出總標準分,標準分在50分以下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④抑郁自評量表(SDS):該量表由 Zung[9]編制,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4級評分。將所有條目的分數(shù)加起來得到總粗分,標準分=總粗分×1.25,標準分<53分為正常,53~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⑤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10]:該問卷共20 個條目,分為積極應對(PC)和消極應對(NC)兩個部分(各含10個條目),用于反映調查對象面對困難挫折時的積極與消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特征。各條目答案從“肯定是”到“肯定不是”采取5、4、3、2、1五級評分。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量表得分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采用 Pearson 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對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2.1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特質應對方式狀況見表1。
2.2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狀況見表2。
2.3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抑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除生理維度外(P>0.05),焦慮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其他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除功能維度(P>0.05)外,抑郁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其他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消極應對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各維度均成負相關(P<0.05);積極應對與總體生活質量及各維度均成正相關(P<0.05),見表 3。
2.4焦慮、抑郁及應對方式對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以肺癌患者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總分為應變量,以焦慮、抑郁、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消極應對、積極應對、焦慮、抑郁均能進入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回歸方程,共同解釋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 78.2%?;貧w方程:Y=58.923-2.324X1-3.574X2+1.987X3-5.932X4,見表 4。
3 討論
3.1肺癌化療患者的焦慮、抑郁、特質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水平。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肺癌化療患者普遍存在較高的負性情緒反應。分析原因可能為大部分患者對癌癥認知不全面,談癌色變,認為癌癥肯定是不治之癥,因此對癌癥有著強烈的恐懼心理。一旦被確診為癌癥,對癌癥認知的片面性及生活角色的轉變、高額的治療費用等都會引發(fā)患者強烈的情緒波動,很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肺癌化療患者采取的特質應對方式中消極應對高于常模[10](23.58分±8.41分)標準,積極應對也高于常模(30.22分±8.72分)標準。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肺癌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低于萬崇華等學者[11]報道的常模標準。對肺癌化療患者來說,一方面疾病本身會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使機體消耗量變大,另一方面化療還會產(chǎn)生諸多的副作用,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產(chǎn)生潛在的不良影響,進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3.2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特質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總分與焦慮、抑郁均呈負相關,可見焦慮、抑郁情緒反應越重,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低,分析原因可能為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的情緒反應會影響日?;顒樱热缁颊咚?、飲食等受到干擾,患者的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產(chǎn)生一些疾病。同時焦慮、抑郁會使患者喪失疾病治愈的信心,對治療的依從性差,導致癥狀困擾加重,從而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還發(fā)現(xiàn),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總分及各維度均與消極應對成負相關,與積極應對成正相關。
3.3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通過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焦慮、抑郁、消極應對、積極應對均能進入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回歸方程,并且共同解釋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78.2%,說明焦慮、抑郁、消極應對、積極應對是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醫(y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患者時,不能只關注患者的生理疾病,還應該教導患者學會從積極、正面的視角去看待疾病及疾病所帶來的生理及心理困擾,對疾病及治療所帶來的副反應要采取積極應對方式,避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不能消極低沉、喪失信心,這樣才能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肺癌化療患者普遍存在較高的心理困擾,而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使自己身心始終處于良好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中,生活質量才能提高。因此,在對肺癌化療患者進行積極的軀體治療時,還應進行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負性情緒,采取心理干預和疏導方法,促進患者積極心態(tài)的產(chǎn)生,從而達到改善其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Kohler BA,Ward E,McCarthy BJ,et al.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1975-2007,featuring tumors of the brain and other nervous system[J].JNCI,2011,103(9):714.
[2]Bradley S,Rose S.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in cervical and endometrial cancer survivors[J].Gynecol Oncol,2014,100(3):25-27.
[3]鄭瑩,王杰軍.上海市社區(qū)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癌癥,2007,26(6):613-619.
[4]許清鵬,陳龍,裴華,等.不同群體的應激、應對與心理健康[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19(2):94-96.
[5]楊秀賢,楊艷杰,喬正學,等.心理干預對乳腺癌病人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16(9):1044-1046.
[6]萬崇華.生命質量測定與評價方法[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55-88.
[7]萬崇華,孟瓊,湯學良,等.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G中文評價[J].實用腫瘤雜志,2006,21(1):318-320.
[8]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94-235.
[9]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39.
[10]姜乾金.特質應對問卷[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11,10(特刊):36-37.
[11]萬崇華,張冬梅,湯學良,等.乳腺癌病人生命質量測定量表 FACT B中文版介紹[J].中國腫瘤,2002,11(6):318-320.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