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漆橋這個地方,是因40多年前曾有同學在那里插隊落戶,那時,漆橋公社還屬于南京市的高淳縣。當時聽同學說,高淳是個圩區(qū),漆橋位于縣城的東北部,與安徽宣城地區(qū)毗鄰。高淳境內河網(wǎng)縱橫,港汊眾多,有時出工還得劃小船才能到田邊,是個典型的水鄉(xiāng)。20世紀七十年代,農村還保持原始古樸的風貌,盡管人們生活還比較清苦,但民風淳樸,山明水秀的風光,依然讓人十分向往。
時隔40多年,在今年的仲春,我們終于走進了漆橋。
城門樓旁,立有一塊巨石,上書“古寧驛道”四個紅色大字,原來漆橋在明嘉靖年間已是寧國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處,西漢之前稱為“南陵”,這是新修建的這座“南陵關”的來歷。
漆橋老街,三面環(huán)水,雖說全長只有500余米,可它的歷史卻有兩千多年,春秋時期孔子的后裔第54世孫自南宋時從北方遷徙至此,繁衍生息,至今附近各村已有孔氏后人3萬多人。歷史的長河給古村留下許多故事和許多滄桑遺跡。
從“南陵關”城門進入,迎面就是狹長的老街,蜿蜒幽深,磚木結構的老屋鱗次櫛比地排列在兩旁,青磚黛瓦,屋檐外挑,門戶相接,一眼望不到頭。斑斑駁駁的青石板路被踩踏得油光發(fā)亮,中央留著一道深深的車轍印,向前延伸,直達河畔。雖然街頭行人稀少,還是可以想象古村曾經(jīng)的繁盛。
老街的老屋多為上下兩層,臨街門面均為木板拼起的槽門,不少是作為店鋪的,二層臨街都設“騎樓”和花窗,門楣上雕有精美的紋飾,老宅面墻大都砌有對稱氣流的通風窗,俗稱“眉高眼低”,一派江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這些明清時期的老屋真的很老了,有不少看來已久未有人居住,門窗歪斜,屋瓦破碎,黑洞洞的窗子透著日光。我們走在老街上,竟有一種超然世外,回到數(shù)百年時光的感覺。在一處有獨立院落的老屋前,見大門敞開著,粗大的原木梁柱引起我們的好奇,于是走進去,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屋內,光線很幽暗,一個中年女子從房間聞聲而出,并不阻止我們的探訪。原來,她就是仍住在老屋的主人,看我們對粗大的梁柱感興趣,說:“這屋子還是元代的呢?!蔽抑溃慕ㄖL格大都比較簡約,沒有太多雕飾,粗原木就是證明。女主人說:“這柱子是金絲楠木的?!笨梢姡衔葜魅嗽诠艜r一定是有身份的人?,F(xiàn)在半邊廂房早已破敗不堪,另一半經(jīng)主人裝修后還在居住,守著祖先留下來的家產。
漆橋老街像一個蹣跚的老人,佝僂著身軀,衰老了,褪去了昔日光潔的容顏,滿目滄桑。為了讓老街重新煥發(fā)活力,前些年,有關部門對老街進行了整體保護和修復規(guī)劃,對古建筑進行復原式修繕,對倒塌的古建筑進行復建,保護老街的整體面貌不變,特別是不遷走老街的原住民,讓他們和老街、老宅和老巷形成一體,原汁原味地再現(xiàn)這個古村落千百年來的風情,這是最讓我們欣慰的。現(xiàn)在,這些原住民還住在經(jīng)過修繕的自家老屋,怡然自樂,有的還經(jīng)營一些當?shù)氐耐撂禺a,沿街開設有不少水鄉(xiāng)傳統(tǒng)特色店鋪,如孔家糖坊、陶氏桂花糕、錦中粉絲坊、手工竹篾店、酒坊、豆腐坊、打鐵鋪、加工棉花鋪和各種農具用具鋪等,其中也有新潮的咖啡廳、酒吧及百貨雜貨鋪。
老街的盡頭,是南關門,有一條環(huán)繞古村的河,河上有座三孔石橋,橋身刻有“漆橋”二字。相傳西漢晚期,丞相平當為躲避王莽之亂,隱匿于此,將當時河上的獨木橋改建成一座長約三丈、寬一丈的木橋,為使橋身免受風雨侵蝕,延緩腐朽,又將木橋涂以丹漆,故人稱為漆橋。漫漫歲月,漆橋終因年久腐朽,1953年當?shù)卣赃@座三孔石橋取代了岌岌可危的木橋。不過,為再現(xiàn)原來木橋的風韻,現(xiàn)在在離石橋不遠的河上又建了一座涂以紅漆的木橋。
站在漆橋高高的拱頂上,河面清晰地倒映著瀕河而列的老屋,盡管河水已不很清澈,但綠水蕩漾,清波漣漪,還能看到古村的舊貌。過橋,橋頭立有一塊文保碑,上刻“漆橋、保平井”。原來這兒還留有一口古井,叫保平井,為保護古井,近年在井上修建了一座小巧玲瓏的亭臺,游人既可坐在亭內休息,也可觀賞古井。亭子里坐著兩個村民,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古井,他們說:“這口井是宋朝時期孔子后人留下的,當時,村內有兩口井,一口保平井,一口保安井,如今保平井還在,但保安井已經(jīng)不見了?!蔽覀冏屑毜囟嗽斶@口直徑約一米左右的古井,只見石井欄上布滿一道道深深的繩痕,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展示著它的悠久歷史。圓形的井欄外周還刻有幾行文字,由于年代久遠,依稀可辨“大宋南遷”、“孔氏”等字樣,其他字跡已模糊不清,難以辨識。漢代古橋,宋代古井,元代老屋,我們仿佛穿梭在歷史的風云中,而古村的歷史也像一幅卷軸在我們眼前緩緩打開,如今,漆橋的孔子后裔已僅次于山東曲阜,據(jù)說原先在老街中心有一處孔氏宗祠,依中軸線前、后共有五進,兩側廂房計72間,可惜這處明末建筑最終毀于戰(zhàn)火。
走在老街坎坷不平的石板路上,我很驚訝,也很感慨,真想不到就在離南京主城區(qū)并不遠的高淳區(qū),竟然藏有這么一個保留完好的古村落,這里的老屋老巷,老橋老井,鄉(xiāng)音舊俗,無不透著歷史的滄桑和傳承。在這里,人們還能找到俯拾即是的鄉(xiāng)愁,還能尋見到祖先留下來的根。漫步漆橋,古村那種超然獨處,蕭然物外的韻味能讓人一顆浮世繁華的心沉靜下來,這不能不說是古村的魅力。留住古村,就是留住歷史,留住南京古城的魂,留給后人的珍貴回憶。
(未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