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開玉??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曾經(jīng)“紙香墨飛,詞賦滿江”。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語文課堂,是生活的詩化,她應當讓每一個生命在課堂中詩意地棲居。作為傳遞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語文教師,理應學習并涵養(yǎng)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詩性教師。
那么,如何培養(yǎng)詩性教師,從而走出一條提高詩詞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呢?筆者不揣冒昧,結(jié)合自身實踐和體會,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一聯(lián)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提升素養(yǎng),“樂寫”是基礎(chǔ)
叔本華說:“閱讀是走別人的思想路線,而寫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線,只有經(jīng)過寫作才能把閱讀來的東西消融掉,才可能變成自己的東西?!睂W著寫寫詩詞,做到語言凝練,意境優(yōu)美,形象豐滿,對提高詩詞的鑒賞和理解能力是極有幫助的。倘若并不懂得格律常識,也大可不必介意,只要找到一種感覺,擁有一顆詩心,抒發(fā)一種“自以為是”的詩情,地久天長,日積月累,詩意生活也便應“詩”而生了。
1.把“心”放進去
偶然的機會去聽了一節(jié)音樂研究課,那是一節(jié)《彩云追月》的欣賞課。
樂曲悠揚,心神飄蕩。靜心聆聽之時,忽覺曲中描摹的云月其實就是一對男女,一個溫柔,一個俊朗。他們相依相伴,互訴衷腸。在弦管和鳴中他們從容不迫,悠然出場,浩瀚夜空是他們的舞臺,無遮無礙,盡享天籟。月沉穩(wěn),有擔當,他堅守著自己前行的方向,無論歲月的侵蝕如何改變他的模樣,他依然會用眷顧為云兒織就彩色的衣裳。云兒溫柔善良,不跋扈,也不張揚,只愿輕隨左右,風雨同當,月的旅途也因此不再寂寞彷徨。云月相隨,一呼一應,自有一番相映成趣、夫唱婦隨的浪漫純真。感慨至此,陶醉其間,便如李白酒后肆意揮灑:
寂寞相思伴月鳴,
輕撫絲弦三兩聲。
琴瑟和諧云追月,
伊人歸去伴吾君。
2.將“情”寫出來
某日,先生去了外地,說好三天后回來??傻谌炀玫炔灰娙擞?,電話也無人接聽。一時間,坐臥不寧,一首《盼郎歸》,記下當時心情:
朝憑欄桿夜臨窗,
將琴代語意彷徨。
晚風無意穿庭柳,
柳自多情忙梳妝。
除夕之夜,天降小雨,眼望天空煙花爛漫,耳聽身旁笑語聲喧,喜悅之情,祝福之意,皆付諸于詩:
細雨如絲御春風,
階前庭竹梅映紅。
雀登枝頭傳佳訊,
鳳臨華苑俏梧桐。
前兩句寫實,后兩句是虛,虛實結(jié)合,寓意美好,細細讀來,自然也是心生歡喜。
3.捕捉尋常事
學校規(guī)定,不準在上班時間網(wǎng)上購物,并且校長有時還很得意地在會上宣稱,曾當場“活捉”某人上網(wǎng)聊天或游戲,于是,腦海中便想象了這樣一幅有趣的場景:
昨日散學無聊,
輕點鼠標淘寶。
眼花繚亂間,
校長突然駕到。
糟糕,糟糕,
額頭汗冒傻笑。
——如夢令淘寶
只是尋常小事,權(quán)當調(diào)侃嬉戲,倒也有趣不是?
二、窗外仰望菩提月心中靜植妙心蓮——提升素養(yǎng),“推敲”是關(guān)鍵。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由是,想到了人人皆知的“推敲”故事:韓愈在月夜里聽見賈島吟,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
語文教師要真正掌握詩詞精髓,必須學習平仄和韻,使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在推敲中逐漸提升。其實,詩詞雖講求精悍,押韻,但格調(diào)卻是有章可循,學習詩詞重在臨摹與切磋,要體味意境,咀嚼字詞,明辨手法,在文字的推敲和玩味中,提煉生活,平添意趣。如何“推敲”?我的體會是:逢有靈感,立刻寫下,然后再循“格”而作,依“律”而改。
1.秋日銀杏
秋日午后,偶然間的一轉(zhuǎn)身,見到了窗外那一樹銀杏黃。那黃依然絢爛明麗,恍若去年此時。不由感嘆,時光總是匆匆,瞬間就把現(xiàn)實變?yōu)榱擞洃?。似乎只在伏案埋頭間,猛抬頭,已是季節(jié)更替,昨天還是綠意蔥蘢,今日卻已花落楓紅。
對著滿樹金黃,不由傻傻地想,這些葉兒還是去年飄落的那場嗎?它們形未變,色依然,春來秋去都是一道美麗風景。更重要的是,還有我這樣一個癡癡的人兒在靜靜地欣賞和守候著它們,但不知,它們是否記得我,能否待我像親朋,視我如故交?
又見一樹杏葉黃,
朝頂秋露暮染霜。
縱使寒枝空對月,
來年依然著新裝。
雖是情動辭發(fā),卻不合七絕的格律要求,便在不破壞意境的前提下進行推敲,最終改成了這樣的句子:
又見園中杏葉黃,
朝淋秋露暮經(jīng)霜。
寒枝縱使空懷月,
春日依然換綠裝。
如此,它便符合了七絕的“仄起平收首句入韻”的要求了。
2.詠果鄉(xiāng)
想著要寫兩首帶有句容地方色彩的詩,于是,首先想到了家鄉(xiāng)句容的水果,句容是果鄉(xiāng),有“草莓之鄉(xiāng)”“葡萄之鄉(xiāng)”的美稱,有萬畝桃園,有黃金大梨,比之西天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似乎也差不到哪兒去……
春采桑葚秋食棗,
葡萄微紫草莓嬌。
容城若將瑤池設,
王母從此棄蟠桃。
通俗易懂,果香味濃。贊美之情,自豪之意,溢滿詩篇。然而,也不符合格律要求,且沒有押同一韻腳。于是,推敲、修改,循著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韻的格律做了如下修改:
夏采西瓜冬打棗,
葡萄微紫草莓嬌。
容城若設瑤池宴,
王母何需等壽桃。
3.詠玉蘭
院門口有株玉蘭,高雅脫俗,綻放的花朵與眾不同,清新淡雅,洋洋灑灑,灑脫得連葉都不需要。這樣的花本就該入詩的呀!
如玉嬌蘭似祥云,
未見新葉花先生。
不輸寒梅錚傲骨,
也曾經(jīng)冬復歷春。
尤其喜歡第二句中的“花先生”,其實,玉蘭何嘗輸寒梅?高大梨樹開著風之綽約的梨花,嫵媚中藏著妖冶的櫻花——星星點點,雖然也絢麗多姿,卻是小家碧玉,既趕不上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也趕不上菊花的端莊秀麗。而玉蘭花呢,卻在繁華喧囂的旁邊、幾近被人遺忘的一隅靜靜地綻放著自己獨特而魅力無限的清新淡雅,讓一旁的櫻花相形見絀,讓那些在花的王國里受寵的牡丹和菊花也自愧不如!
屬于平起平收首句入韻,照例是要修改:
瑩瑩如玉似祥云,
未見新芽朵已成。
不遜寒梅錚傲骨,
歷冬今又復迎春。
4.鄉(xiāng)村三月
寫詩的人春天是按耐不住的。我也一樣,喜歡春天的鄉(xiāng)村,因為,那是我記憶中的老家:一個四方的院子,一口古老的水井,一方清澈的池塘和兩塊碧綠的菜地。春天一到,池塘里的茭白和蒲葉徑自冒出,纖細嫩綠。風撫綠柳,蝶戀百花,房前屋后,青石莓苔。放眼望去,整個村莊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地,往來耕作。雞犬相聞,怡然自樂——鄉(xiāng)村老家,曾經(jīng)就是我的世外桃源!如此熱烈地想念著,都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腦海中回味著“印象鄉(xiāng)村”,一首五律《鄉(xiāng)村三月》自然寫成:
池碧蒲芽青,
春風柳上生。
早鶯棲暖樹,
古木繞新藤。
擔柴花間過,
扶犁壟上行。
荷鋤紅日落,
閑坐論古今。
農(nóng)耕生活就是這么的詩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境是有,但格律卻無,起承轉(zhuǎn)合也有欠缺,也不在同一韻部。于是,按照“平水8庚”韻再做修改:
蒲葉碧池萌,
春風柳上生。
早鶯棲暖樹,
枯木綻新英。
擔水花間過,
扶犁舍后耕。
荷鋤紅日暮,
閑院試云箏。
5.梧桐飛絮
如此的且寫且吟,反復斟酌,漸漸地,你便會熟記詩的平仄韻律,偶爾也能即興吟誦了。這不,五月的一天,漫步北大街,看著漫天飛舞的桐絮,我便輕聲吟出了這首《梧桐飛絮》:
輕飏鬧市向天涯,
五月小城絮作花。
亂舞紛飛難恣意,
無風飄落暫當家。
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它已合了格律。
一番學詩寫詩,幾度沉醉癡迷,倒也真正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也許你會認為,今人學作詩,乃是邯鄲學步,難得風骨,誠如是,亦毋須擔憂,相信,只要胸中有丘壑,何患無佳篇?雖然初始的斟酌修改,還停留于基本保留意境,力求合乎格律押韻的淺層要求上,但隨著學習和研讀的深入,終會抵達一字傳情、以動襯靜、化動為靜、以實顯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