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法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自隋朝大業(yè)二年(606)創(chuàng)始,至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結(jié)束,經(jīng)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這期間共產(chǎn)生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金字塔尖”的狀元,則是優(yōu)中之優(yōu)(如宋朝每屆有40萬考生應試,40萬人中才能出一個狀元),獨占鰲頭,榮耀無限。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 (1904)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shù)為745榜,共產(chǎn)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quán)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在終成大器的歷代狀元中,人們較為熟知的有——
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藝術(shù)被贊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崇為“南宋繪畫之祖”,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則稱“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王維)始”。
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狀元柳公權(quán)。他精于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并稱“顏柳”,歷史上把他和歐陽詢、顏真卿、趙孟合稱為“楷書四大家”。其書碑有《玄秘塔碑》《金剛經(jīng)》《神策軍碑》為最著,書跡有《送梨帖題跋》,對后世影響很大。
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風追蹤蘇軾,氣概凌云,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并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對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
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1193)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并和朱熹就“義”和“利”的關(guān)系等問題進行過多次辯論。他的學說自成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最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21歲考中狀元,后官至丞相。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其代表作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激勵了后世一代又一代人。
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并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400余種,雖多散佚,仍留存100多種;現(xiàn)存詩作2300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之作者就是楊慎。
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丙辰科狀元翁同。他一生兩為帝師,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積極支持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并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的政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他力挽狂瀾,平定了“安史之亂”,居功至偉,皇帝贊其“再造唐王朝”。
此外,宋代狀元宋庠、張九成,元代狀元王鄂,明代狀元楊慎,清代狀元馬世俊、戴有祺、汪繹等人,皆領(lǐng)一代文壇風騷。宋代狀元蘇易簡、王十朋、袁甫、劉章,金代狀元張行簡、楊云翼,明代狀元呂楠、羅洪先、焦,清代狀元彭定求、陸肯堂、潘世恩、畢沅等人,均為中國古代學術(shù)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狀元孫伏伽、宋代狀元呂蒙正皆為當朝重臣,為人忠直誠懇,敢于直言上諫,有魏徵之風。尤其是呂蒙正,在宋太宗、真宗時期三度為相,知人善任,識富弼于幼齡,薦呂夷簡于真宗,后俱為名相。